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55417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积肥施肥C轮作套种D刀耕火种2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唱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就是( )A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B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C农民的手工产品只供自己使用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种方式4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

2、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影响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D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5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开垦越来越多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7苏洵在 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己(富民 )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B“

3、千耦其耘”式经营C庄园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8.人口迁徙是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我国古代人口流动也比较频繁。纵观中国古代人口流动,其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9人口迁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B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北文化融合,文化重心南移10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南方人聪明B政治中心南迁C宋代重文轻武D经济重心南移11

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于桑蚕也。”推动棉纺织业技术重大革新的是( )A战国郑国B东汉王景C南北朝贾思勰D元代黄道婆12“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 )A浙江的青瓷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D江西的粉彩瓷13文思院是宋代规模最庞大的一个生产机构,主要生产供宫廷使用的普通日用品和精美的装饰品。由此可见,文思院的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1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A民

5、营作坊兴盛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C实行工官制度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5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 ) A.秦朝 B.隋朝C.宋朝 D.元朝1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8.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王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

6、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19.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番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北宋 B元朝C唐朝 D明朝20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应是()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 D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21史料记载:“(明中后

7、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住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准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准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2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 )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B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原来的东西方商路别阻塞2318世纪法国某地理学家如此评论地理大发现: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及其伟大的发现。此处“伟大的发现”是指( )A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美洲新大陆的发现B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C达伽马船队

8、开辟到达印度的航线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24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市场的格局,新的世界市场格局是( )A以中国为中心B以中英贸易为主体C以地中海为中心D以西欧为中心25一位美国历史学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

9、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材料二: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材料三: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1)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8分)(2)依据材料三 ,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以及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6分)27.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材料二: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仲长统传 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浮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1)根据材料一,探究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西汉初年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而实行的?(6分)(3

11、)试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止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中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

12、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明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2)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政策的影响?(8分)期中考试历史答案(理科)D26、(1)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2)特点:父子相传。 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控制技术外传,以保持竞争力。27、(1)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商人所缴纳税额;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商人的子孙不许为官。(2)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有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3)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