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55235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西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成矿地质背景课题2009年4月29日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一、实际材料图编图内容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的资料基础,是全面反映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所依据实际资料的图件。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是在分析整理地质构造研究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按国际标准分幅编制而成。实际材料图内容包括岩性、地质界线、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蚀变、产状、地质路线、地质点、地质剖面位置、钻孔、化石采样点、同位素年龄、岩石化学样品采样点、地球化学样品采样点、同位素样品采样点、各类标注等。其中,岩性内容是对原地质图内容的进一步细化,表示各类

2、岩石或岩石组合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编制工作的核心是根据矿产预测和大地构造相研究需要,查阅填图原始资料,主要是实测剖面和主干路线,补充岩性(组合)界线。125万实际材图编图的难点是基本编图单元的确定,这里的基本编图单元是自然岩石组合,即实际材料图数据模型中的“岩石组合”。以往实际材料图编图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大量查阅记录本确定分段路线岩石组合,通过连图形成“岩石组合单位”,最终将岩石组合单位通过综合研究、区域对比厘定为正式填图单位,形成地质图。因此以往地质图中所确定的正式填图单位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然岩石组合单元,但由于早期的120万填图是系图,以年代地层单位为核心进行划分(当然也考虑了自然岩石组合的

3、因素),后期各种比例尺填图虽然是组图,但地层单位归并仍较粗,正式地质图中所确定的正式填图单位对于编制后续的建造构造图来说精度仍显不足,一个正式组级甚至是段级填图单位仍可能是由若干个特征明显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构成,需进一步分解,才能满足建造构造图编制的要求。已有地质图上的基本地质界线大多是可用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界线,并在查阅主干路线、分析研究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划分自然岩石组合单位是可以达到进一步编制相关图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目的。当然在实际材料图自然岩石组合单位的确定过程中不能直接照搬或套用地质图中已厘定的各级填图单位,否则实际材料图编制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满足建造图的编制。不同岩类区、构

4、造区岩石组合的厘定有一定的差异。稳定台区(陆块或地块区,造山带的盖层分布区):自然岩石组合单位通常与岩石地层单位中的组级、段级单位相当,部分与以层级(标志层、含矿层等)单位相当,可利用程度是相当高的。海相火山岩表达与沉积地层相近,但不同特征的火山岩组合尽量据火山岩基本岩性、岩相特征区分开来,如纳赤台群中有枕状玄武岩组合、块状玄武岩组合,二者的大地构造相是不同的。中深变质地层(含深变质强变形侵入岩)区:尽量以反映变质作用程度的自然岩石组合为主,如白沙河岩组可进一步划分为大理岩组合、斜长角闪岩组合、片麻岩组合、麻粒岩组合等。陆相火山岩区(包括部分火山构造保留较好的海相火山岩区):以自然岩石组合单位

5、为主,这里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尽量表达反应岩性、岩相双重特征的自然岩性组合为主。结合带(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地层:以自然岩石组合单位为主,因结合带混有不同成因的地质体,极为复杂,所以这里的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尽量表达反映岩性、岩相、变质程度等特征的自然岩石组合为主,它们的空间延展性通常非常小,但意义重大,应予以充分解体。特别是蛇绿混杂岩、蛇绿岩套及蛇绿岩碎片,要尽量依据实际材料细分,自然岩石组合单位尽量以岩类区分(如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等)。侵入岩(含浅成-超浅成斑岩、脉岩):实际材料图中侵入岩自然岩石组合为侵入体或岩脉。第四系地层部分可基本沿用原地质图内容。二、具体编图操作步骤(一)实际材料图矢

6、量化及数据提取将原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110万或1:5万)扫描后配准,校正,拼合成一张1:25万标准图幅(具体操作过程详见“配准演示”录像),对原实际材料图失量化,采集实际材料图上原始地质内容(包括地质点,剖面位置,各类样品,褶皱,地质路线等)。建议将实测地质剖面中的综合柱状图全部扫描成栅格图像,并关联到剖面图层中,便于今后研究时使用。注:生成标准图框时必须使用MAPGIS软件真苟。(二)125万地质图数据整理开展过125万地质填图并有地质图数据库的图幅,对已数字化的1:25万地质图进行拓扑检查与整理,消除点、线、面拓扑错误,统一系统库。(三)实际材料图底图编制提取前两步

7、相关图层,合并则构成实际材料图底图,合并后的实际材料图底图中的基本填图单位是125万(或120万、15万)地质图的正式填图单位,并非是本次实际材料图编图的基本编图单位自然岩石组合。具体工作方法是将1:10万实际材料图、1:25万地质图或1:20万地质图和国家1:25万地理数据,统一高斯投影(北京54坐标系)为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用MAPGIS统一生成的北京坐标系1:25万标准图框,与投影后的点、线、面一起编辑拓扑,当地质界线与地理数据矛盾时,适当修改地质界线,个别误差特别大时,用原图的地理数据,并进行拼图接边处理,形成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凡是有分析结果的样品(硅酸盐、稀土、微量

8、元素、化石等)必须标注到图上,因为西藏实际材料图上有的没有标明具体实测剖面位置,即使有剖面位置,剖面上所采集的具体样品位置也没有标注到实际材料图上。因此必须查阅剖面记录本、样品分析结果表、地质报告等,使有样品分析结果的样品位置及编号以及实测剖面具体位置编号标注到本次实际材料图上。(四)15万填图资料及科研资料利用在开展过15万地质填图的地区需要将15万地质填图的新资料进行添加。工作方法是在第3步形成的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中将编图范围内已有的15万地质图中相关内容编绘进去。因西藏15万填图工作开展的地区十分有限,因此这一添加过程应以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为基础,参照15万的地调资料进行修编。这

9、样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最终就完善了。科研文献中的资料,包括同位素年龄、分析测试成果等内容也要进行添加。(五)实际材料图编图单元确定即125万地质图正式填图单位的分解。因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中形成的编图单元是125万(或120万、15万)地质图中的填图单位,因此需要按实际材料图中的基本编图单元岩石组合进行分解。工作方法是以最终完善了的125万实际材料图底图为基础,进一步综合分析地质图(125万、120万、15万)内容,查阅实际材料(主要以110万实际材料图中剖面及主干路线为主)内容,依比例尺要求对基本填图单元按岩性(自然岩石组合)进行分解(特殊岩性、标志层可划分到单岩性层),在纸介质实际材料

10、图底图上增加岩性(自然岩石组合)之间的地质界线,再进行矢量化添加,该项工作必须在专家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除侵入岩及火山岩使用花纹表示外,其它岩类岩石组合均用代号表示。这样125万实际材料图中的基本岩性(岩石组合)单元就确定下来了。该项工作是核心内容,岩性(自然岩石组合)单元的准确确定可直接为建造图的编制打下良好基础。(六)专家组检查以上步骤完成后,打印一张供地质专家组检查,检查内容为:图面结构是否合理、地质点与点号是否齐全、产状要素是否带有倾角、剖面位置与编号是否一致、样品位置与编号是否一致、地质界线是否合理等。(七)图面整饰按统一要求制作图式、图例。125万实际材料图内部不同资料来源地质内容

11、之间如有较大冲突时可以不连图,如冲突较小则可尽量连图。不同分幅实际材料图之间也按这一原则操作。既要保证实际材料的原汁原味,也要尽力兼顾实际材料图数据库与后续的建造构造图数据库之间的便利衔接。(八)文件分类、图层分类专家组确认该图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工作组人员根据潜力评价数据模型要求,对图件进行文件分类、图层分类,各文件名和图层要求必须符合数据模型要求,文件及图层要求详见表1。(九) 图面检查对已编制好的实际材料图进行全面检查,既要检查纸介质图又要检查MAPGIS工程文件,检查内容有图面内容是否合理,工程文件里的点、线、面文件、各类图层等是否符合数据模型要求,挂接属性过程中,图内内容不允许修改,而

12、且实际材料图部分图层(地质界线、产状要素、同位素年龄、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的属性继承到建造构造图中,因此实际材料图的检查,即是否符合数据模型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十)挂接属性根据GEOMAG软件要求挂接属性,具体操作流程详见“挂接属性演示”录像。建议在样品属性表中将各类测试数据录入到电子表格中,通过电子表格中录入的公式可直接计算出相关参数。实际材料编图操作流程如下:三、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的要点1、利用原地质图地质内容数据。2、矢量化原区调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内容。3、查阅和分析区调实测剖面、主干路线等实际材料,分解原地质图编图单元,补充岩性界线。4、1:25万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以1:25万、1:20万、1:5万区调原始资料为基础,尽量收集有关专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根据网上有关学术论文资料,以弥补区调资料的不足。四、编图前必须通读全国项目办发布的有关技术规范1、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成矿地质背景分册2、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空间坐标系统及其参数规定分册3、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数据项下属词规定分册4、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统一图式规定分册5、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统一图例规定分册6、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年代地层及岩石地层单位分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