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550777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并且也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反应。其实,这真是小题大作了。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为什么要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原因1:无意行为分不清“自己的”与“别人的”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某件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界限并不清晰。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件东西,而将它放入囊中,就像从路上捡回一个小瓶盖一样。对于喜欢的玩具,孩子可能是在幼儿园里没玩够;或者一直想玩,但却被别的小朋友“占”着;或者想“独霸”这个玩具,只能他自己玩。总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有意“偷拿”的意识和能力,把幼

2、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大多是无意行为,因此,父母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对孩子严厉斥责。正确对待法:* 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好。这个东西是幼儿园的,它的“家”在幼儿园。幼儿园的东西是给所有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用的,而不是只给他一个人的。如果家里有类似的东西,拿出来给孩子看,让他更直观地明白,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幼儿园的。* 让孩子懂得,想要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别人同意。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与孩子游戏,需要用他的某个玩具或用具时,可以说:“妈妈用一下你的蓝色蜡笔,行吗?”* 第二天和孩子一起把东西还给幼儿园老师,或者让孩子主动送它“回家”,并与老师沟通。如果老师能够先鼓励孩子

3、知错就改的行为,再教育他以后不能再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原因2:有意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五六岁的孩子把幼儿园东西拿回家,很多情况下,都属于有意行为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物权”的概念,知道拿集体或别人的东西不对,但他们会“明知故犯”,因为喜爱某件东西,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而将其拿回了家。而且,因为是有意的,所以拿回家的东西通常会“藏”起来,不易被发现。对于这种情况,父母除了培养孩子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明确不能未经允许拿幼儿园的东西之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法:*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时,千万不要打骂孩子,但要严肃对待,并采

4、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如果孩子把东西送回幼儿园,以后连续几天不再拿东西回家,还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应尽可能给予满足,以防止孩子因为从家里得不到,而“惦记”幼儿园或别人的东西。* 经常检查孩子的衣袋、书包里是否有来历不明的小东西,发现后要及时问清楚。最好是在接孩子的时候就检查,一旦发现,当时就可以还给老师。* 如果孩子经常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就要与老师沟通,观察孩子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比如有的孩子只是看到大人或电视上有人经常顺手牵羊,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模仿,教育起来也就会容易些。无论孩子是因为以上哪种原因而把幼儿园

5、的东西拿回家,父母在处理这件事时,还有两点必须考虑到1、询问时的态度* 避免造成“审问”的局面。这样会给孩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会迫使孩子说谎,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父母不要想当然地跟孩子讲,自己认为是怎么怎么回事,而只是让孩子回答是与否,应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如果孩子迟迟不开口,就更不能心急,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或者进行思想斗争的过程。2、与老师的沟通* 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无意的,可以淡化这件事,不必当个多大的事跟老师认真地讨论处理办法。* 如果因为担心老师知道后对孩子态度不好而刻意隐瞒,孩子极有可能会把第二件、第三件东西带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