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55041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2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3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4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 废除科举制A B C D5中日马关条约的签

2、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C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建立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7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A顽固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D激进民主派8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9“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3、其所,快哉快哉!”结合右图判断这位是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C谭嗣同 D光绪帝10.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A谭嗣同 B孙中山C毛泽东 D邓小平1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族 民主 民权 民生( )A B C D1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13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

4、阶级政治团体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14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A延安 B天津 C南京 D武昌15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仲上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1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7.史

5、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18与右图相符合的信息是:创办人是陈独秀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ABCD19.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20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C

6、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二、读图题21观察人物图片,回答问题(1)图片中的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谈谈他们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3)你知道图片C中人物创办的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吗?22下列是一组反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图片,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1)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

7、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三、材料分析题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1861年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1890年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

8、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是谁颁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

9、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回答:(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3)回首中国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25. 阅读下列材料:孙中山是海

10、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孙中山塑像前三鞠躬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热点二:2008年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请回答:(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

11、观点: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四、探究与简答26.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1)举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第一步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贡献。(2)1919年以前,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3)20世纪初,

12、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4)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A5B6D7A8C9C10B11B12A13C14D15C16B17C18C19A20B二、读图与解答21(1)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李大钊(2)A领导戊戌变法;B领导辛亥革命;C和D领导了新文化运动(3)C创办新青年22(1)依次填入B、D、A、C(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民主、科学;(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

13、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三、材料分析题23. (1)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是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主张是:三民主义。(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5)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24(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3)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4、。25(1)三民主义。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当时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2)观点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观点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观点正确,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说它又是失败了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3)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四、探究与简答26.(1)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