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550360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探讨:进路与发展前景(一)摘要:在当今意识探讨的自然科学化运动中,被视为21世纪智力革命前沿的认知科学,已汇成为意识心理学探讨的主要进路。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探讨,引发了很多基础性理论问题和探讨技术方法上的重要进展,渐渐变更了传统意识探讨的“虚无化、模糊化”的状态。当前认知科学的理论范式正处于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之中,这有可能为意识心理学的理论创新问题供应内生增长点,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关键词:意识;认知科学;范式Abstract:Inthecurrentcampaignofscientizingconsciousnessstudy,cognitivescienceisre

2、gardedasthefrontierofthe21stcenturyintelligentrevolution,whichhasbecomethemainorientationofconsciousnesspsychologystudy.Consciousnessstudyasthepatternofcognitivesciencehasencouragedmanyissuesinbasictheoryandleadingadvancementsinresearchmeansandtechnology,graduallyremovingthestateof“nothingness”and“o

3、bscurity”oftraditionalconsciousnessstudy.Thecurrentviolenttransformationandsteadyreorganizationofthetheoreticalpatternofconsciousnesssciencemightofferagenerativeopportunityfortheoreticalinnovationinconsciousnesspsychology,andmeanwhilefaceadilemmaofnewadvancement.KeyWords:consciousness;cognitivescien

4、ce;pattern从认知心理学转向认知科学,是当代心理科学探讨的又一次新的战略转移。认知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不仅对新世纪的心理科学探讨本身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计算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也发挥了思想先导与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它已经被称作21世纪智力革命的前沿,成为当前西方国家科学发展战略安排中的“四大前沿技术组成部分”。1在近10年来世界范围内所爆发的攻克意识难题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认知科学也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认知科学先进的探讨范式及其理论建树,不仅使人类对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供应了学问技术和工程化的模拟支持。意识探讨的认知科学化,认知科学的意识探讨

5、化,已成为以自然科学途径探讨意识问题的一个重要趋势。进入新千年以来,认知科学探讨又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的新阶段。当前,认知理论正处于分裂、重组和更新换代之中,出现了其次代和第三代的“认知科学探讨形态”,这必将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过去50年里,心理学的发展就是在外部影响下不断更新的历史。信息加工理论、乔姆斯基语言学、生态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理论等,都为人的思维供应了新奇的理论模型。”2因此,探讨总结当代认知科学意识探讨的主动成果及其面临的问题,对于提升意识心理学探讨的理论创新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一、基于科学范式的意识探讨:从认知心理学到认知科学在当今意识探

6、讨的自然科学化运动取向中,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探讨范式,已汇成为意识心理学探讨的主要进路。认知科学是现代心理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数学、语言学、人类学乃至自然哲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这门科学是关于智能实体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原理的跨界硬科学和技术探讨,以“发觉心智的表征和计算实力以及它们在人脑中的结合和功能的表示”3,即探讨广义认知问题的新科学领域。认知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标记着对以人类为中心的认知和智能活动的探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根本上讲,意识问题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边缘地位进入理论探讨核心,并逐步奠定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始于20世纪50年头末期以后。认知科学探讨范式侧重从科学

7、的观点重新探讨意识问题,这在学术探讨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识问题在近现代经验了特别曲折的探讨历程。马克思说过,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4。在康德、黑格尔奠定的近代西方新哲学体系中,人类意识特殊是理性意识具有至高无上性。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总是有很多人在贬低人类的意识现象,而且这种事务在多次重复上演”5。近代自然科学在经典物理学的影响之下很简洁地否定了人的意识心理问题。如赫胥黎所说,意识是虚构、毫无用处的生物机能,真正的科学工作者不会理睬这种“完全没有任何实力影响工作”的生物功能。“科学家如今正处在一种生疏的环境中:一方面,他们面对着自己意识的存在,另一方面

8、,又肯定无法说明它。”6同时,在物质科学技术世界面前,精神和人的意识世界更显得脆弱和无能为力。而一向以探讨意识为己任的哲学和心理学长期以来又难以取得令人满足的成果。现代西方哲学为摆脱笛卡尔身心二元分裂难题和黑格尔的自我封闭的肯定意识理念逆境,出现了一场终结意识的运动。心理学界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驱除意识,以维护自身的科学形象。当然应当指出的是,学术界贬低意识现象的历史悲剧的一再上演,也不是偶然的,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是没有“客观科学”的方法来探讨人的主观意识现象,因而导致了哲学和心理学界关于意识探讨的通病虚无化和模糊化,自然也就减弱了意识探讨的独特性,进而使人类对自身意识的科学理解最终陷入了自我解体

9、的逆境。随着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运动的兴起,特殊是现代社会发展危机对人类意识的内在冲突冲突问题,迫切须要重新谛视意识在科学中的地位作用。近10年来,自然科学的主流探讨已经明显地发生了调整和转变,即对于意识问题已经“不再是否而是怎样解决这个奇妙而又有吸引力的问题,是否应当探讨意识的年头已经过去”7。因此,对人的心智意识问题的再发觉探讨,更成为20世纪90年头中期以来认知科学探讨的新焦点。关于认知科学的发展,莱可夫等人在体验哲学(2002)一书中将之划分为第一代和其次代这样两个演化阶段,认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出现于20世纪50年头,其次代认知科学发轫于70年头。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了“第三

10、代认知科学”这一概念。8崛起于20世纪50年头的认知心理学被视为认知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第一代认知科学。西方很多学者将认知心理学的出现,称之为“认知革命”运动兴起的标记性事务,而闻名生理心理学家斯佩里则将认知革命称之为“意识革命”。因为认知革命的兴起,间接或干脆地推动了对意识问题探讨的重新回来。但是,认知心理学对意识的探讨走过了一条间接、迂回的道路。早期认知心理学探讨者很少干脆探讨意识,有学者分析认为主要有4个方面的缘由:一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预设;二是探讨领域的零散性;三是计算功能主义的影响;四是非本质主义的观点和副现象论假设的干扰,认为意识只不过是一种自动操作和自动限制而已。9因此,我们完

11、全可以说,认知心理学或第一代认知科学只是“走近意识”论域,而其次代的认知科学才可以说“走进意识”探讨。其次代认知科学探讨运动形成于20世纪80年头中期,其核心标记是联结主义理论范式的出现。虽然学术界公认“认知科学”这一概念最早由鲍布罗和柯林斯(1975)提出,而1975年美国闻名的斯隆基金会领先对认知科学赐予资助和1977年认知科学杂志的创立,则被视为认知科学这门学科正式诞生的制度化标记。1979年在加里福尼亚高校召开了第一届认知科学会议。此后美国很多高校相继将认知科学列入探讨生的高级学位课程培育安排之中。这一时期的认知科学探讨主要有联结主义、生态主义、学问化工程主义和行为进化主义这四条途径。

12、其次代认知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干脆将意识纳入自己的探讨范畴中,如在第一届认知科学会议上,闻名计算机专家诺曼提出了“认知科学的12个课题”信念系统、意识、发展、感情、相互作用、语言、学习、记忆、知觉、性能、熟巧和思维。在阐述意识问题的探讨时,诺曼指出,“这个问题最早是威廉詹姆斯于1890年就提倡了的。详细地向留意、认知的限制或意图的建立等问题方面绽开。最近进一步依据我们犯错误和意识的关系来分析人类的过失,作为认知科学的现实题目,这点是引人注目的。无论如何,意识问题未解决的部分是很多的,作为课题各方面的探讨者提出了不少。就这点说它是具有魅力的问题”9。巴尔斯也指出,联结主义范式的出现为意识心理学的

13、探讨供应了一种新的技术路途。“神经网络特别精彩地模拟了某些意识现象,但对意识现象的大规模体系结构特性还没有反映出来。前景应当是将神经网络与剧场模型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杂交式的结构体系。”10第三代认知科学出现于20世纪90年头中期。依据哈娃德的观点,第三代认知科学的主要特征是采纳高科技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机神经模拟技术,阐释人的认知活动、心智实力与脑神经的困难关系,主要有神经影像学技术路途、心智主义路途、神经模块化主义和认知动力主义路途,而认知动力主义汇成了新的探讨潮流。早在90年头初期,老一辈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奈瑟等人便起先提出,应当反思如何重建和复原认知革命的原貌问题。布鲁纳提出要将认知革命复

14、归于“意义建构”。在1992年,认知科学界曾掀起了一场物理符号论与环境作用论的争辩。一批年轻学者向老一辈人工智能大师挑战,他们一方面试图保留认知主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希望超越物理符号系统范式,强调认知确定于环境,发生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而不是简洁地发生于每个人的头脑中,须要将符号系统放到意义世界中,这对于说明心理状态是关键性的概念。新近出现的认知动力主义者也认为,认知信息加工的物理符号论和联结主义,揭示的都是“计算的心灵”,而目前则要探讨“阅历的心灵”。为此,福德等人指出,计算的心灵与阅历的心灵,是人的完整认知的两个方面。对于人来说,处于主导系统的是调整系统,认知系统则服务于调整系统。只

15、有把认知系统与人的本性、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人的认知是“详细化的活动”。心智的本源来自身体的阅历。在他们看来,目前认知科学的探讨重点是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并且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11这种具身化的认知动力主义观点已成为目前认知科学探讨新的理论进路。当前认知科学范式的不断转换及持续创新,不仅提高了人类对自己意识的理解和相识水平,而且在探讨方法上也推动了意识问题探讨力度。长期以来,如何以客观的科学方法探讨主观意识现象,始终是困扰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难题。意识探讨中最为核心的是找寻客观感觉如何转化为主观知觉、意识

16、问题,这就要求从探讨方法上探究出一种操作性的概念,以超越“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这一模糊的概念。在很多认知科学探讨者看来,目前有三条途径可以完成对意识问题的科学说明:一是使意识联系到脑活动过程;二是意识能够以信息加工的概念加以描述;三是将意识作为一种试验变量进行探讨。他们认为,完全可以从意识的“觉知性”这一特点开展实证探讨。因为人在醒悟时,绝大多数心理活动自己能够“觉知到”。试验心理学的分别技术探讨也表明,可以采纳科学的方法来限制意识与无意识的污染与分别问题。为了进一步确立意识科学探讨的地位,避开犯过去的低级错误,认知科学家塞尔指出,须要建立一种新实在论的“意识的本体论定位”和新科学观。“今日,科学发觉不能再轻易地忽视意识的存在了,科学正处在范式的转型阶段,即争取把目前的范式进行延长,以汲取那些反常现象。”12进而有可能为意识这一极为困难的问题探讨,建立起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二、成就:认知科学对意识探讨的实质性进展当前认知科学探讨者对意识问题探讨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