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54960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浅谈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1 品种法概述1.1 品种法概述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将一定时期的生产耗费按各种产品品种、生产步骤或生产批别进行归集,并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主要与企业的生产类型有关,同时受企业管理要求的影响。而品种法是以全厂(或某一封闭式车间)某月份生产的某种产成品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1.2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1)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如发电、采掘、供气、铸造等企业,生产过程不能从技术上划分生产步骤、生产批别

2、计算产品成本,只能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2)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不要求核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对于不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期末存在在产品且数量较大,不仅需要按产品品种来归集生产耗费,直接耗费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间接耗费按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还需将生产耗费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这类企业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这类企业包括连续式生产企业砖瓦厂、水泥厂、造纸厂和装配式生产企业钟表厂。(3)企业某些封闭式大量生产的辅助生产车间企业内部供水、供气、供电等辅助生产车间计算产品和劳务的成本也采用品种法。2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特点2.1 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归集和分配

3、生产耗费的具体目标,也是承担成本的客体,是产品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方向。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最终生产的某种产成品。2.2 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是指生产耗费计入产品成本的起讫期。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一般以会计报告期或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产品成本计算期。品种法适合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在大量大批生产方式下,产品不间断的投产,不断的完工,因此一方面,产品生产周期无法确定;另一方面,按月计算产品成本可使成本计算更为便捷。因此在品种法下按月计算产品成本。2.3 生产耗费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的分配在品种法下,生产耗费的分配分两种情况: 如果期末没有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则不需要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4、,归集的生产耗费全部为各该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如果月末有在产品,且在产品数量较多,则需要将归集的生产耗费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3 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3.1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1)设置成本计算单。按照产品品种设置成本计算单,将月初资料等信息填入计算单中。(2)编制基本要素费用分配表,将各基本要素费用分别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相应成本项目。其中,基本要素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费用。(3)汇集“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全部费用,月末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入相应账户。(4)分别汇集

5、各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账户的全部费用,月末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别在各车间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后,分别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相应成本项目。(5)月末,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所汇集的生产费用,在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以及期末在产品成本。(6)月末,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3.2 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实例简析上面所说的都是基础的知识理论,下面结合本次实训具体谈一下品种法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运用。其中会有一些与上面所说不太一致的地方,在下面会有所说明。3.2.1 分配材料费用(1)收料汇总企业日常发出材料时,只

6、记录发出材料的数量,月末再计算和归集所发出材料的金额。企业材料费用的核算有多种方法,这里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这就涉及到了收料汇总的问题。收料汇总需要编制“收料汇总表”,收料汇总表如下所示:编制收料汇总表的依据是“收料单”(如下图所示)。企业在每月月末根据本月的收料单编制收料汇总表,用来反映各种材料到月末为止的数量和金额,以便计算各种材料在本月的平均单价。(2)编制平均单价计算表编制平均单价计算表(如下所示),计算新购的材料入库后,库存材料的平均单价,为以后计算领料成本提供方便,平均单价计算表的编制依据是上面所示的收料汇总表。(3)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如下所示),汇集本

7、月的材料费用。领料凭证汇总表的编制依据是“领料单”,领料单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领料单只反映领料数量,并不反映所领材料的金额。这是因为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日常领料时,材料的金额在当时并不能得知,材料的单价和每次发出材料的金额只有到月末才能计算得出,所以日常领用材料时只用记录领用数量。到月末时,根据“领料单”所反映的本月领用的各种材料的数量和“平均单价计算表”反映的各种材料的单价来计算本月所领用材料的金额,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汇集材料费用。(4)分配共同耗费在领用材料时,有些领用的材料不只用于一种产品,即共同领料。如下图地面砖和墙面砖共同领用的陶土材料的领料单所示:这些材料需要采用

8、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如何分配不再予以说明),编制共同耗用材料分配表。如下图所示的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所编制的分配表:另外,企业的包装物在很多情况下是共同领用,需要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编制“共同耗用包装物分配表”。如下图所示: (5)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及其记账凭证编制“共同耗费分配表”是为了编制“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汇总表如下所示:“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的编制依据是“领料凭证汇总表”、“共同耗用材料分配表”、“共同耗用包装物分配表”等。“材料分配汇总表”与“领料凭证汇总表”的金额合计是一致的,其他各项金额也只是将“领料凭证汇总表”中的共同领料分配到“材料费用分配表”的各具体产品中。“材

9、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完成后,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材料有用于“在建工程”的,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在建工程领用生产用料进项税额转出计算表”(如下所示),并在记账凭证中反映进项税额转出。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和“进项税额转出计算表”编制的记账凭证如下所示:在品种法下,编制记账凭证时,基本生产成本的明细要具体到产品品种,辅助生产成本要具体到车间。在建工程所耗材料分配的进项税额要转出,转出的进项税额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记账凭证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编制,在企业中表现为根据企业的管理和核算要求进行编制。3.2.2 分配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

10、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等。各种社保、福利费用都是以职工工资为基础的,要分配社保、福利费用,就要先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1)工资费用的分配及其记账凭证的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如上图所示,它的编制依据是“工资汇总表”和“产品实际生产工时表”。 “工资汇总表”和“产品实际生产工时表”如下所示: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时,有些项目的金额可以直接从“工资汇总表”获得,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有些项目金额由“工资汇总表”中相应项目分配而得,如各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有些项目金额由“工资汇总表”中相应项目加总而得

11、,如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工资到各产品时,所分配的仅仅是生产工人工资,并不包括基本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工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属于制造费用;二是注意区分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工资,与基本生产车间的单独记录不同,辅助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工资要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计入“辅助生产成本”项目,即各辅助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的工资项目是生产工人工资和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的加和。“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完成后,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记账凭证。如下所示: (2)社保、福利费分配及其记账凭证的编制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

12、”编制“社保、福利费分配表”,如下所示:社保、住房公积金、福利费都是以工资为基础计算的,用工资总额乘以相应的百分比可得,这里不再赘述。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根据“社保、福利费分配表”编制的记账凭证如下所示:3.2.3 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由于固定资产能够在连续的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变,其价值又会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逐步减少,因此应将固定资产价值在其折旧年限内按规定逐步转作各期的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这部分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需要编制“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计算表”,如下所示: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方法有很多,较常用

13、的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这里采用的是平均年限法,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资料来编制上面的“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计算表”。编制“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计算表”时需要注意,基本生产车间的折旧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不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根据“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计算表”编制的记账凭证如下所示:3.2.4 分配外购动力费用外购动力费是指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基础,月末应根据本月实际耗用量及动力单价按用途计入成本、费用。下面以电力为例进行说明。分配外购动力费用,需要根据“用电分配表”和“工时统计表”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如下图所示:如上所示,根据用电

14、分配表,可以得到企业各车间或部门的耗电量。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时,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用电要采用一定方法分配给各个产品,管理用电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用电和管理用电的费用都计入辅助生产成本,不单独计入制造费用。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与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类似,可以参考工资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编制完成后,根据分配表编制动力分配的记账凭证,如下所示:编制记账凭证时,如果款项尚未支付,贷记“其他应付款”;若款项已支付,则贷记“银行存款”。3.2.5 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在生产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中,除基本生产车间外,一般都设有辅助生产车间,如供电车间、运输车间、修理车间

15、等。这些辅助生产车间是专门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劳务和产品的生产车间,所以正确和及时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前面的记账凭证按车间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如下所示: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后,在期末应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个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方法。这里采用直接分配法进行说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下所示:用直接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时,需要注意的是,劳务数量是基本受益车间耗用的劳务总量,而不是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总劳务量,它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对于其他项的填写不再赘述。根据编制好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如下:在编制记账凭证时,若企业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只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则对于基本生产车间耗用辅助生产车间的水电等,无论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还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都全部计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账户;若企业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还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和劳务等,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