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54903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吉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2分)1.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2.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3.烽火连三月,。(杜甫 春望)4.,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6.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情怀的句子是:“,”。7.当一项事业遇到暂时的困难时,我们可以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来互相勉励,增强信心。8.春花秋月,绿柳鸣禽,沧海大漠,名山大川自然中的美景令人陶醉,幽美、壮丽的风光激发我们无限灵感。请根据所给的上

2、联,对出下联。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下联:二、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

3、虑而后作 1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12.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13.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长堤-水乡陆途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

4、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籧篨:芦苇。漉:淘干。实:填塞。汱:排水。14.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1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16.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2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

5、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

6、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

7、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

8、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

9、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狐。经过那次相伴

10、,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

11、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一

12、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2)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1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20.第5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写出两点即可)(4分)21.第7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3分)22.纵观全文,汪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23.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与汪老的交往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4.第3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

13、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三)名著阅读(5分)阅读名著就是感受百味人生。通过阅读我们会不断地丰富人生,收获成长。在你喜欢的名著中,哪一部让你有成长方面的心得?请根据这部名著回答下列问题。(1)书名: (2)作者: (3)请结合书中内容写出最主要的成长心得:三、写作(60分)26.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歉疚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余震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4.8级地震,有专家表示,这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当时滦南县英才中

14、学震感强烈,课桌晃起来,桌上杯子里的水也跟着颤动,接着又是一次晃动,班里一个应灵敏的男生喊道:“地震了!”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就地躲好,因脚伤而打着石膏的常钊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坐在他右边的强智杰向他靠过来,单膝跪地,用上半身护信他的头,担心天花扳掉下来砸到没法躲避的常钊。当听到撤退命令时,坐在第二排的孙鲲突然跑到最后一排背起常钊,其他四位同学也立刻过来协助。6个人用40多秒的时间走完了从3楼下来的50多级台阶。一路上,常钊紧紧抑住孙鲲,不停地说谢谢,眼圈也红了,最后还是忍不住流泪。事后,不善言辞的孙鲲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是觉得常钊腿脚不便,不能把他留在危险的教室里。”强智杰也回想说:“现在都觉得有些后怕,如果再来一次余震,也许我们都会被埋在底下。但大家都记得,每次防震演练后校长都会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人。”(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