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54283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会生字新词,会用“陶醉”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4、出

2、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回顾总结:1、播放月光曲,说说你听懂了什么?2、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些什么疑问想知道?3、教师质疑:第二首曲子是事先谱好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二、直奔结尾,引出重点。第10段(他飞奔回客店),学生品读。1、“飞奔”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心情急切、迫切) 2、 贝多芬如此急切地想要把这首即兴创作的曲子记下来,你想了解它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吗?文章哪些段落是写月光曲的谱写经过的?(8、9自然段。)三、追根溯源,了解心境(一)学习第8自然段。学生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生读完书,

3、互相交流探讨,然后汇报。1、课文这一段描写了“清幽”的环境2、多媒体课件显示“清幽”与“幽静”的区别。3、情境描述:蜡烛被吹灭以后,屋里不但没有变得黑暗,反而清亮起来,这是月光的功劳。月光不但把茅屋变(亮)了,还把茅屋变(白)了,也把茅屋变(美)了。此时此景,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贝多芬。你认为这时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4、体会心境。(贝多芬会想:月亮是多么无私,多么善解人意呀!它不嫌贫爱富,洒给万物的光芒,都是均等的!月光如此皎洁,多像盲姑娘那装满音乐的圣洁的心灵啊!我如果要创作一首曲子,也应当如眼前的月光一样,圣洁透明,照亮穷人的心,使她们忘记眼前的贫穷,内心更充实更快乐!)

4、5、体会月光曲名字的由来。(因为贝多芬的所感所想的都和月光有关,所以后来就个自己弹的曲子取名叫?月光曲。(二)学习第九自然段。过渡: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月光曲的美好意境?(第九自然段)出生课件,明确学习目标:1、这一段中既有穷兄妹俩听琴的事实,又有听琴产生的联想。请你有不同的线划出来。2、从事实引发的联想,课文用了哪两个词?(单击一次课件中写实的部分,屏幕显示打了着重号的两个词语。)(板书:好像好像)3、皮鞋匠既然听得懂贝多芬的曲子,他在琴声中好像看到了几个画面?你认为每幅画面中琴声的曲调又是怎样的?(“抓细节(关键词)谈体会悟情感引导读”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好像来到皮鞋匠

5、的茅屋,站在穷兄妹俩的身边,一起聆听贝多芬的琴声,一起放飞思绪,来到那充满月光的大海边。) 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怎样的呢(音乐轻幽舒缓)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c、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朝着岸边涌过来 贝多芬音乐的曲调是怎么样的呢?贝多芬此时琴声

6、的曲调是高昂激越的。板书:(舒缓明快-高昂) 6、皮鞋匠所听到的和联想到的,盲姑娘可否看到或听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景物,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品读该句,板书: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乐声高亢)6、听着这琴声,妹妹的反应是怎样的?划一划是哪个句子。7、盲姑娘心里所体会和联想到的东西,皮鞋匠怎么知道?出示课件,品读句子: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她的脸那么的恬静,眼睛睁得那么大,即使看不见,也好像看见了一样。) 恬静有美好向往的意思,重点表现在表情恬静而向往.安静,是静止

7、不动.重点在安。恬静表现了姑娘脸上的专注、平静的神态,心里舒适安逸。 “妹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神态描写,此时的妹妹惊呆了,被琴声迷住了!妹妹似乎也被琴声带进了大海。 教师总结: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生动的联想啊!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高昂,可见贝多芬的技艺是多么高超!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指导朗读)8、再读文本,这段文字中,哪些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哪些是联想?用不同符号画出来。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9此刻,你对这段内容的描写,还有其它的理解吗?

8、(是贝多芬当心情变化的写照。) 师:俗话说,乐表心声,贝多芬借这么优美的曲子,他想表达什么感情呢?板书:相遇相识相知10、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1)、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2)、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3)、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4)、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9、(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11、小结:这首曲子兄妹俩听了,内心激动不已。贝多芬自己也深深地被音乐所感动。所以,他来不及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一工夫,记录了这首曲子。(板书:记谱)三总结 1、 学习了课文,你对贝多芬又有怎样的了解呢?(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同情和爱护)2、贝多芬名言。 3、情感升华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之前,他的耳朵就开始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还是继续深入到劳动人民当中;继续体验生活,进行艺术的创作。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艺术来源于生活!”同学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每个人没有理由不热爱它!也许生活给予你的不是快乐、欢笑和甜蜜;而是痛苦、泪水与磨难。

10、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盲姑娘和贝多芬一样,热爱生活。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双手来拥抱生活!4、 启发思想小火花:学了月光曲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六、回顾全文,学习写法。月光曲是美妙的,它谱写的故事更感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把这个传说写生动的呢?1、学生自由说说联想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2、积累写作小知识(课件出示):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学生齐读一遍。七、情感共生,缅怀伟人,课件出示贝多芬像,播放音乐,结束这一节课。(今天我们了解了月光曲,了解了贝多芬,其实贝多芬展示后人的,不光是那动人的音乐,还有他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让我们铭记住这位音乐大师,铭记住他创作的月光曲吧!) 板书设计:月光曲景物 乐声 抒发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轻柔舒缓) 相遇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轻快明朗) 相识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高亢激昂) 相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