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54272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限时规范训练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2013河南十校5月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较为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表(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据此完成12题。 1. 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非农人口为主B城市化水平都快速持续增长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D深圳城市人口超过北京解析:经计算可知,深圳城市化率1980年为24%、1999年为94%;北京城市化率1980年为58%、1999年为72%。明显可看出

2、深圳城市速度远快于北京。答案:C2. 材料所示时段,深圳城市化异于北京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基础 B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C城市建设规模 D腹地的大小解析:在此时间段内,深圳主要是由于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使城市快速发展。答案:B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城市化发展迅速。据此回答34题。3. 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A水土流失加剧B荒漠化面积扩大C交通压力减小D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加剧解析:江苏省地势较平坦,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水热条件好,荒漠化问题并不严重;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交通压力增大、空气质量下

3、降、噪声污染加剧。答案:D4. 有利于江苏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进一步扩大大城市规模,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 开发节能建筑,发展绿色交通 治理江河湖泊,保护城市环境ABCD解析:大城市的规模应该适当限制;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可以分散城市职能,减轻城市压力;开发节能建筑、发展绿色交通、治理江河湖泊等措施都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答案:D2013福州5月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57题。5. 图中、分别表达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4、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解析:依据不同年代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可判断,刚改革开放时该城镇第一产业比重高,到城镇发展的较高阶段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答案:A6. 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 B区位选择变化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解析: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能反映产业构成的变化,图中显示人口职业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答案:D7. “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解析:

5、就地式城市化必然是当地原有乡村转变发展为城镇,则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答案:C2013延边一中月考甲图是喀什经济特区位置图,乙图是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位置图。读图完成89题。 8. 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相比,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是()A工农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B位于西北边陲,利于和中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C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雄厚D临海,利于发展对外贸易解析: 喀什的独特优势是位于西北边疆地区,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答案:B9. 为发挥区域优势,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6、()A提供土地、劳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解析: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港澳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其具有市场、资金、技术和第三产业发达等方面的优势,主要扮演“店”的角色。答案:C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充分利用现在基础和港口条件,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石化等产业。读珠三角地区简图,回答1011题。10. 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是()A市场广阔,海运便利 B政策优惠C科技发达 D土地资源丰富解析

7、: 石化产业为市场导向型产业。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海洋运输便利,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答案:A11. 下列关于珠三角地区重化工业发展举措的叙述,合理的是()A积极开发水电,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B加强区域间资源调配,积极实施产业转移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D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解析: 广东地处珠江下游,水能资源有限;加强省际联系,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培育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利于广东省重化工业的发展。答案:D二、综合题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我国某省地形、水系、城市分布图和该省2011年第一、二、三

8、产业构成图。材料二2010年该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研究表明,城市的分布同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省是近三十年务工、经商人员的主要流入地区之一。(1)据图描述该省的地形特征。 (2)据图描述该省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分析该省成为近三十年务工、经商人员主要流入地区之一的原因。解析:第(1)问,该省北部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上,为山地和丘陵;南部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海拔较低,为平原。第(2)问,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可从图示信息中提取。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供水充足的地区容易形成城市并能够发展壮大。第(3)问,该省

9、成为务工和经商人员的主要流入地区之一,说明其有吸引力。由图示信息可知,该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大,且城市化水平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答案:(1)该省地势起伏较大,北高南低;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高; 南部以平原为主,海拔较低。 (2)分布特征:北部城市密度小,数量小,南部城市密度大,数量较大;城市主要沿河、沿海分布。原因:北部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南部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沿河分布,城市供水便利;沿河、沿海分布,交通便利。 (3)该省第二产业比重大,需要大量工人,吸引其他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前来就业;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就业密度大;改革开放早,经济发达,吸引力强。13.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2月,湘鄂赣三省在武汉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构建包含武汉、长沙、南昌的中三角;2012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三角地区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1)分析中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2)试说出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3)有人反对中三角地区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请说明理由。解析:本

11、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分析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地理位置、工业、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进行。第(2)问,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与该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因素有关,产品投入成本的增加是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第(3)问,产业转移对转入区既有有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增加环境压力,对本地区的产业造成冲击。答案:(1)中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承接东西,沟通南北,交通发达;农业基础好,工业发达,产业基础优势明显;高校众多,科研实力雄厚;有色金属、水电等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数量

12、大。(2)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目前面临资源短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升、环保费用提高等问题,造成该地区原料、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产品竞争优势丧失。(3)制造业容易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承接产业转移会对本地区产业造成冲击;中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设施和制度建设不完善。三、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4. 2014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1)与长三角

13、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A. 政策优势明显下降B. 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C. 珠三角由原来的产业转入地成为转出地D. 环境污染严重(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其中_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_类型。甲:乙:丙:(3)目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第(1)题,属于基础题,随着开放范围的逐步扩大,珠三角的政策优势明显下降。第(2)题,甲、乙、丙分别为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东北模式。第(3)题,主要从工农业基础、劳动力资源、交通、科技、政策、市场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A(2)上海乙(3)工农业基础较强;劳动力丰富,素质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政策优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