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54070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设计意图:喜欢动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这首根据小蜗牛的特点写的幽默诙谐、好听的歌曲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感受3/_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活动目标:1、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创造性地表现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活动准备:1、活动前,在自然角饲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并与小蜗牛交朋友。2、我是快乐的小蜗牛课件、小蜗牛图片和头饰。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谜语,听一

2、听它是那种小动物?谜语:说它是牛不是牛,背着房子去旅游。伸出两只小犄角,一别看来一边走。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你一定会猜出迷底是什么。2、出示实蜗牛课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小蜗牛的兴趣。(1)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2)小蜗牛平时都在干什么?(3)小蜗牛爬起来是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哪个小朋友来形容一下?(引导幼儿用肢体或语言表达),前一段时间就有一只小蜗牛在我们班做客,可是后来就爬走了,小朋友们知道它去那儿了吗?小蜗牛到底去那里了呢?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听完你们就知道它去哪了。3、欣赏歌曲,学唱歌曲。(1)欣赏第二遍歌曲,幼儿随音乐节奏学说歌词。提问:听完歌曲,你们知

3、道蜗牛去哪了?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说说自己感觉哪句歌词最有趣?自己喜欢哪句歌词?并尝试唱一下或用动作来表现。(2)教师将幼儿根据喜欢的歌词进行分组,教师弹唱,幼儿随音乐尝试大声跟唱。(教师给予表扬,纠正唱错的地方。)(1)刚才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4、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节奏特点。播放歌曲我是快乐的小蜗牛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跟幼儿边听歌曲边拍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5、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1)引导幼儿用男女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2)鼓励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加上创造性的动作演唱。

4、(3)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6、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空白头饰,教师边唱歌词边画蜗牛,然后幼儿在自己的头饰上画出小蜗牛,请幼儿戴上蜗牛头饰,随音乐集体表演歌曲。7、教师小结:多可爱的小蜗牛呀,跳得真好,外面的景色真美呀,我们一起去旅游吧。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的音乐伴奏下,带孩子走出活动室。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自然角中观察小蜗牛,进一步了解小蜗牛的特征及习性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二)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深海里的各种怪鱼,大胆地发挥想象,具有初步的想象力。2、愿意动手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鱼。3、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

5、意识。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活动准备:海底世界(课件),各种各样的怪鱼卡片,彩色笔、白纸。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一条怪鱼,引发兴趣。2、引导幼儿说出这条怪鱼怪在哪里。二、交流讨论1、带领幼儿到海底世界寻找出各种各样的怪鱼。(观看课件)2、幼儿自由找怪鱼并说出找到的怪鱼怪在哪?3、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怪鱼的外型特征。4、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怪鱼。三、大胆表现1、鼓励幼儿幼儿试着用笔绘画出自己想象的怪鱼。2、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中的怪鱼名称、告诉老师,一起把怪鱼画出来。四、体验成功1、找同伴或老师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怪鱼。2、表扬大胆想象的幼儿。中班艺术领

6、域活动方案格式版(三)一、设计思路: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乐曲快乐的小牧民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具有少数民族特点,非常适合在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活动。根据音乐特点,我们采用了由动作总谱导入,逐步累加的教学方法,并选择了“小铃、串铃棒、双响桶、筷子、沙球”等乐器,让幼儿在听听、跳跳、玩玩、敲敲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音乐的美,使以往让教师和幼儿都感到枯燥、困难的打击乐演奏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富有乐趣。二、活动

7、设计:(一)活动层次集体舞快乐的小牧民活动目标:1、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蒙古筷子舞的基本动作,能随乐合拍的敲击筷子,掌握_的基本节奏型。2、能根据手中筷子上彩带的不同颜色,学习掌握队形的变化。3、初步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体验和同伴一同用筷子跳舞的乐趣。活动准备:筷子(人手两把。一半幼儿用系红彩带的筷子,另一半幼儿用系黄彩带的筷子)。活动过程:1、展示筷子,引出课题。教师:“这是什么?(筷子)蒙古的小朋友到了晚上就会围着篝火用筷子跳舞,可热闹了!”2、站成大圆,学习基本动作。(1)原地敲击筷子(_),并随乐练习。教师:“你会敲筷子么?怎么敲?”(2)在圆圈上行进走并敲击筷子。教师:“我们一边向前走一边敲。”(3)学习弓箭步敲击筷子,探索对称动作。(例如:“可以向圈里敲,还可以怎么敲?”“还可以向圈外敲。”)(4)创编不同方位的抖彩带动作,并随乐练习。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