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534428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银行从业考试笔记小抄-风险管理重点预测压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风险管理基础第2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第3章 信用风险管理第4章 市场风险管理第5章 操作风险管理第6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第7章 声誉风险管理和战略风险管理第8章 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第一章 风险管理基础本章知识线索风险管理基础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收益与损失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资本的概念和作用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经济资本及其应用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收益的计量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

2、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风险、收益与损失(一)风险的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为变化)。(抽象概念)(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本书的理解)(3)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二)风险与损失风险绝不能等同于损失。损失是事后概念,风险是明确的事前概念。两者描述的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预期损失通过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非预期损失通过资本金来应对;灾难性损失一般通过保险手段来转移。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

3、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不同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3)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索取银行从业备考考试,

4、保过资料请咨询QQ:1962930。(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具有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等功能。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破产可能性和财务成本,保护商业银行所有者的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其风险承担能力:一是资本金模式,因为资本金可以吸收商业银行业务所造成的风险损失,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商业银行有能力接受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比资本充足率低的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5、二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充足率仅仅决定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潜力,而其所承担的风险究竟能否带来实际收益,最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特点: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商业银行极为重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资产分散化、抵押、资信评估、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等各种措施和手段来防范、减少资产业务损失的发生,确立稳健经营的基本原则,以增强商业银行的安全性。(2)负债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特点:商业银行从被动负债方式向主动负债方式转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

6、险管理。同期,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瑞马柯维茨(Harry Markowitz)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组合理论,即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已经成为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石;而威廉夏普(Wlliam F.Sharpe)在1964年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资产的风险溢价、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定量关系,为现代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的金融理论被称为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特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风险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

7、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1973年,费雪布莱克(Fisher Black)、麦隆舒尔斯(Myron Scholes)、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提出的欧式期权定价模式,为当时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及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开辟了风险管理的全新领域。(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重点、标志是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特点: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管理理念:面向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

8、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索取银行从业备考考试,保过资料请咨询QQ:1962930。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一、 信用风险(一) 定义: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二) 主要形式:违约风险,即个人或企业因经济或经营状况不佳而产生违约的风险;结算风险: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在外汇交易中较为常见,涉及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 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

9、,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但事实上,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产品的影响不同,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于衍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虽然会小于衍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三) 特点:非系统性风险特征。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二、 市场风险(1) 定义: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2

10、) 主要形式: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3) 特点:系统性风险特征。具有数据有时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加以控制。国际性商业银行通常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资本市场,以降低所承担的系统风险。三、 操作风险(1)定义: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2)主要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3)特点: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非营利性,且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四、 流动性风险索取银行从业备考考试,保过资

11、料请咨询QQ:1962930。(1)定义: 银行因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2)主要形式: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3)特点: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五、 国家风险(1)定义: 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通常有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它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2)主要形式: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的政治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例如长期以来部分南亚和非洲国家政局不稳),无法正常收回

12、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政权风险、政局风险、政策风险和对外关系风险等。经济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2009年11月发生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贫穷加剧、生存状况恶化等不利因素(例如部分非洲国家长期受困于贫穷、饥饿、卫生、医疗等社会问题),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3)特点: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六

13、、 声誉风险(1)定义: 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声誉风险也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定做好应对声誉危机的准备;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索取银行从业备考考试,保过资料请咨询QQ:1962930。七、 法律风险(1)定义: 在日常经营和各类交易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

14、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有效性和可执行力。从广义上讲,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1)违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违反监管规定和原则,而招致法律诉讼或遭到监管机构处罚,进而产生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商业目的的风险。(2)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削弱其竞争力、生存能力的风险。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八、 战略风险(1)定义

15、: 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2)主要形式: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以及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第三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一、风险分散(一) 含义: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二) 主要作用: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而对于有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成资产的个数足够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