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戏剧赏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533747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亭戏剧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牡丹亭戏剧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牡丹亭戏剧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丹亭戏剧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亭戏剧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戏曲鉴赏牡丹亭鉴赏 2010级 热能与动力工程 二班 徐畅 20100420222 昆剧牡丹亭鉴赏“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主要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也就是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剧作家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为了展示“情之所必有”的理想未来,怀着热烈的感情,通过虚幻离奇的情节,描写杜丽娘的斗争及

2、其胜利。杜丽娘因伤春而入梦,因入梦而得病,因得病而死亡,因死亡而会合意中人,实际上不限于男女爱情,它包括一切合理的生活欲望与要求。这样的欲望与要求,在封建礼教严酷统治的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于是只好把理想寄托在人世以外。惊梦这出戏分“游园”和“惊梦”两个部分。这出戏中,表现杜丽娘读了关雎诗以后,把长期压抑在心底的郁闷忧愁引发了出来。但是禁闭在深闺里的杜丽娘除了越发苦恼悲哀以外,再没有别的办法。她在春香的提议下,到府衙后面的花园里去游玩消遣。游玩花园本来算不了什么,而对杜丽娘来讲,却是一种大胆的行为,使她长期被压抑的郁闷忧愁逐渐转化为反抗的因素。她身子挪出了闺房,思想上也就开始越出了礼教的限制;

3、她脚步踏进了花园,行动上也就开始走向了叛逆的道路。在“游园”之前,杜丽娘为游园精心打扮。在“游园”过程中,先被一片绚烂的景色所吸引,可举目一望,花园中的建筑却破败不堪,可谓“断井颓垣”,根本无人料理,也无人到这里来,岂不辜负了烂漫的春光?杜丽娘把自己比作没有赶上春天开放的牡丹而十分忧伤,再也没有游园的兴致了,于是心情颓丧地回到闺房。以下就转入了“惊梦”部分,杜丽娘梦见在花园里会到了一位互相倾心爱慕的少年书生。杜丽娘“游园”时的哀怨,跟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很不协调,然而跟她的处境身分却是十分吻合的。她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联系到自己年轻貌美而面临着一个暗淡的未来,落得一个可悲的命运。在现实生

4、活中,她没有出路,她既享受不到西厢记中崔莺莺游玩佛殿那样的一点自由,也绝对碰不上崔莺莺遇见张生那样的偶然机会。她没有勇气和可能挣脱封建家庭的羁绊,而又不肯放弃对爱情、幸福的向往、追求,结果,她所盼望的也就在虚幻的梦境中出现了。 杜丽娘在梦境中好象是自由自在的,但梦醒以后,周围还是礼教森严的冷酷现实。不过,读了关雎诗、游了后花园的杜丽娘,性格已经有了变化。她梦醒以后,又去花园中“寻梦”。如果说“游园”里面的“惊梦”是由客观的春天景致所引动而起的,那么,梦醒以后再去“寻梦”就是杜丽娘个人内心情感的主动要求了。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杜丽娘的性格确实变了。当然

5、,“寻梦”并没有“寻”出任何结果。就这样,杜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杜丽娘的死,是封建礼教的精神摧残所造成的。但是,死对杜丽娘来说,不是她爱情追求的终结,而是她爱情追求的开始。杜丽娘的鬼魂继续争取自己的未来。在幽冥世界的杜丽娘终于找到了她梦中相会过的情人,这就是柳梦梅;又由于柳梦梅,她居然复活了。柳梦梅的形象,不是和杜丽娘平分秋色的同等重要角色,但他在完成杜丽娘的性格发展上却起着不容忽视和必不可少的作用,表现了杜丽娘的坚持精神和执着态度。 “梦”作为全剧构思的中心枢纽,也为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它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物性格的成长。梦醒时分,丽娘意识到在现实世界理想的爱

6、情是不存在的。她企图“寻梦”,不忍割断缕缕情丝。寻梦末果的她,于是怀抱着梦一样的爱情理想郁郁而终。与其说丽娘的死是因为爱情之梦的破灭,不如说是因为对理想爱情的无望。作者为了让丽娘实现自己的情爱之梦,设置了一系列超现实的情节,幻化出一个“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理想世界。丽娘身死心却不死,化为游魂的丽娘正好彻底摆脱了闺范的羁绊,得以毫无拘束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就可以打破一切精神枷锁,争取到自己应有的生活权利。浪漫主义也就是理想主义,为着追求一种理想而表现出强烈的激情,表现出对反抗斗争的坚持、对腐朽传统的叛逆。牡丹亭这部剧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