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100个方剂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53278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胃病100个方剂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脾胃病100个方剂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脾胃病100个方剂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脾胃病100个方剂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脾胃病100个方剂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胃病100个方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胃病100个方剂(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瞿麦 木通 扁蓄 车前子 滑石 山栀 大黄 炙甘草 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

2、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5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整理为word格式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人参 炙甘草 大枣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

3、利,舌苔腻而微黄。7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 炙甘草 人参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整理为word格式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

4、言,面色咣白,答辩稀溏,脉大而虚软。1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山药 炒甘草 白扁豆 莲子肉 薏苡仁 砂仁 桔梗 大枣 功用:益气温阳。 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肠鸣泻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11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 组成: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 荆芥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细辛 防风 薄荷 茶清 功用:涌吐痰涎。 主治: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

5、塞,舌苔薄白,脉浮。13大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满,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整理为word格式14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 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蕺然汗出、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15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牡丹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 肠痈初起。右

6、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16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蜀椒 干姜 人参 胶饴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虚寒腹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17丹参饮(时方歌括) 组成:丹参 檀香 砂仁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整理为word格式18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组成: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柴胡 牡丹皮 山栀 甘草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生热证。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

7、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19当归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 当归 白芍 桂枝 细辛 炙甘草 通草 大枣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2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地 木通 竹叶 甘草梢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 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下移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21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炙甘草 芒硝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恶热口渴,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

8、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咽痛等症。22丁香散(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整理为word格式组成:丁香 柿蒂 甘草 良姜功用:温寒降逆。主治:胃寒哕逆。23二陈汤(和剂局方) 成: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乌梅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24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 黄芩 人参 干姜 黄连 大枣 半夏 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胃气虚弱痞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25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 甘草 黄芩 黄连功用:解表清里。主治:协热下利。身

9、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26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 川芎 牡丹皮 赤芍药 乌药 延胡索 当归 桃仁 红花 甘草 香附 枳壳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整理为word格式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治瘀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者。27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

10、,脉细者。28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29化肝煎(景岳全书) 组成:青皮 陈皮 芍药 牡丹皮 栀子 泽泻 土贝母功用:疏肝力气,清热止血。主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30化积丸(类证治裁) 组成:三棱 莪术 阿魏 海浮石 香附 雄黄 槟榔 苏木 瓦楞子 五灵脂功用:消积化痞。主治:治诸积。整理为word格式3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黄芪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3

11、2黄芪汤(金匮翼) 组成:黄芪 陈皮 火麻仁 白蜜功用:行气,通便。主治:气虚性便秘,大便并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脉弱。33黄土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 灶心黄土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3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 藿香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

12、,以及山岚瘴疟等。35济川煎(景岳全书) 整理为word格式组成: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36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 附子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37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 玄胡索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

13、红苔黄,脉弦数。38理中汤(伤寒论) 组成: 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 功用:涤痰熄风。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 脉沉细。 39良附丸 (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 香附子 整理为word格式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闷胁痛,畏寒喜热,以及妇女痛经等。40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牌。 主治: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41六磨汤(证治准绳) 组成:大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功用:理气导滞。主治:气泄腹急,大便

14、秘涩。4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功用: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根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43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 柴胡 泽泻 木通 黄芩 栀子 当归 生地 生甘草 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2.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整理为word格式44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用: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46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液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47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