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522086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白杨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掌握生字词,准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教育方面: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发展方面:1、初步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三、 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

2、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说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升水平。四、 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

3、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使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水平。 现代心理学研究说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所以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表达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协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五、 教学过程一、

4、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 出示反应戈壁滩风光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看。【百度视频】:/v.youku/v_show/id_XMTkyNjYwOTg0.html2. 请你谈谈对戈壁滩的感受,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描写隔壁的句子读一读。3. 师过渡: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仅仅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隔壁是多么荒凉呀,但是在这茫茫的隔壁上却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植物,那是什么?4、生答师板书课题白杨,交待学习任务。二、练读,理解白杨的外形特点。1、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百度mp3】白杨课文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白杨树的

5、美。2、让学生回想录音的朗读特点后,自读文章,并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3、【百度搜索】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百度图片】:/ 品读,理解白杨品格特征。1、指名朗读文章第14小节,让学生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2、生答师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3、让学生再读第一个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点拨,抓住“从来”体会,看看白杨具有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本性正直)去掉“本来”朗读比较,说出自己的体会。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反复读,展示读。4、根据教师处理第一句的方法,让

6、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话的理解。(生讨论)学生通过读,抓重点词语,谈体会,作交流,再回读。师板书(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师总:内地需要白杨就在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去哪儿,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呀!5、让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体会。学生自读写体会。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生展示师板书(坚强不屈的特点)(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回读这句话。6、师总:在风沙面前,白杨象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风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阶,在干旱面前,白杨又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又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

7、不屈)的品格。7、让学生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展示读。师问:读这三句话应怎样读,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重读找出的重读词语,同时应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来读)8、师过渡: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确实让人很敬佩,但是爸爸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四、悟读,领会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1、既然不是只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那爸爸为什么脸色严肃的像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呢?请同学们齐读第13小节。2、文章使用了一个设问句做了回答,原来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3、出示课件:第十四小节,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他们却不知道

8、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生答)。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去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去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把他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学生自由回答)4、师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学15-16小节,边读边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爸爸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9、,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还是,他总是那么, ,也。 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5、师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以前我们学习过落花生的一种写法,叫“借物喻人”的写法,本文就是以写白杨树来赞美新疆建设者们。然后重点讨论:6、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见解)7、师总:

10、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合那里的艰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顽强的生活下去。同时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8、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9、师总: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再次带着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练读最后两小节。(生展示读)。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1、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

11、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2、出示小白杨歌曲的视频,【百度视频】:/v.youku/v_show/id_XMjgzMTc3NDA0.htm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六、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

12、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很多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袋子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楼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请把它写下来。附板书设计:白杨本性正直 扎根边疆生命力顽强(适合性强) 赞美 建设边疆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七、告诉同学们,假如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能够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视频】如何使用百度(演示视频):/tud

13、ou/programs/view/hI4Z8fvSKms/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认为,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领学生自主质疑定标,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读,课堂中,假如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习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1.“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教材需要图文并茂,教学也需要“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教学能给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吸引学生尽快入境。如我教学白杨第一节时,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图画: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风沙迷蒙。这时伴以教师传情的描绘:“看,茫

14、茫的大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仅仅满地的黄沙。风沙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直观的图画,形象的描绘,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那人迹罕至的大戈壁,为理解白杨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我在图画的使用上还作了较为巧妙的处理:随课文教学分步出示。这样,图画的逐步展示,教师的动情描绘,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2.“不拘一法”,化难为易现代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应“不拘一法”,博采众长。白杨一文重点段写得含蓄凝炼深刻,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法,“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比较法:把“从来”,一词去掉和原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正直高大”是白杨的本性。情境教学法:用幻灯再现白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画面,加以教师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进入情境,激发对白杨的崇敬的感情。朗读教学法:在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不拘一格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突破了教学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陶冶了学生情操。3.发挥自身语言优势,以情感人以前多次公开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