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520135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4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华蜜的学习生活。第一课时一、视察插图,激趣导入。细致视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觉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美丽,但各不相同;他们很欢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挚友)师:对,这些小挚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

2、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沟通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3)正音后,开火车读。“摔”是翘舌音。“坝”读“b”,不读“bi”。(4)做嬉戏,巩固字词。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嬉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5)学生相互沟通识记妙法。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留意笔画、笔顺)3、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状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视察:学生自主视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指导书写。“装”:上下结构,留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

3、戒”。4、学生书写,老师巡察指导。5、展示:小组内相互展示自己写的字。6、评价:自评、互评。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相互沟通: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探讨: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沟通,老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爱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21.相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簇新感的词句,与同学沟通。3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殊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骄傲、赞美之情。体会描写窗外的宁静和小动物凑喧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2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课件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老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日,老

5、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状况。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老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老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这些小挚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二、介绍作者吴然:云南人,现代闻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

6、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颂等。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留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状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早晨绒球花汉族艳丽服装装扮朗读宁静停在粗大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雪白(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留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2)学习多音字:好(hoho)

7、练读句子,找发觉。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挚友。ho1优点多或使人满足的,与“坏”相对,如好人、英雄、好歹、好事多磨。2身体康健,疾病消逝,生活华蜜.如您好、安好。3友爱,和谐:友好。相好。3简单.如好办、好使、好懂。4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ho11宠爱,与“恶”相对。如新奇、爱好、好高骛远。2经常,简单(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o)奇地看着,妈妈发觉了连忙拉她进屋。(3)理解词语练把词语

8、和意思连起来。簇新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颖而感爱好。装扮 显明而漂亮。绚丽多彩 吸引。新奇 指粗大而牢固。招引 绚丽,绚丽漂亮。形容色调丰富华丽。粗大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枝干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状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依次。(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华蜜生活。)(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终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四、学习“会写字”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视察笔顺,驾

9、驭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视察生字书写特点,沟通。(“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伸展。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伸展。练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

10、课本比照,刚好改正。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簇新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内、国旗、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装扮、敬礼、朗读、招引;(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艳丽、尊敬、宁静、新奇、古老、粗大练习运用:练习用服装、校内、教室说话。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驾驭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驾驭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七、当堂检测八、课后作业其次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2.能借助课文

11、联系自己的校内生活,绽开想象说一段校内生活场景。(重点)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化。(难点)课件。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密切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化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挚友成为知心挚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索: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2.小组探讨,沟通。3.全班沟通。(板书:团结、漂亮、祥和)二、品读释疑(一)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1.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预设

12、: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嬉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挚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板书: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嬉戏)小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尽管穿着不同,但是大家一起聚集在大青树小学,欢乐学习,尽情玩耍,没有任何隔阂,是真正的融为一体。2.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挚友。“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了什么?运用“有有

13、有还有”句式体现了什么?这段话说明白什么?(“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挚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从本段中,你找到的簇新词句分别是什么?(簇新感的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簇新感的句式:排比。)(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

14、此。)(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嬉戏,招引来很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喧闹。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喧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华蜜,突出了孩子们的开心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加了欢快、活泼的气氛。(4)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嬉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预设: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漫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漂亮极了。(5)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想象画面写一写。预设: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可真起劲。两头丢包的同学亲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