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51796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主题单元标题触摸诗经作者姓名王耀文所属单位日照市五莲三中联系地址五莲三中联系电话13561949866电子邮箱wangyaowen126邮政编码26230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所需时间课时(每周3共5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

2、0)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而在那个时代,诗歌一直是和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诗、舞、乐的结合升起了中华文明灿烂长河中的第一面风帆。最早的诗歌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在这种记叙真实事件的风格影响下,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孕育而出。虽然东西方的文明在自己不同的发展轨道上走出了相互区别的轨迹,但在世界文明的源头,最先出现的文学样式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诗歌。中国一向被

3、称作是诗的国度,从先秦开始,到辉煌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当下的现代诗。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今天我们便溯源而上,去领略我们祖先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经。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2、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氓、采薇的情节和主题。3、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方法,掌握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4.通过橱窗展示活动,学会橱窗设计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

4、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2.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诗经的世界,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比较阅读中发现诗经的美学价值。4.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为什么说诗

5、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何谓“诗六义”?4如何分析诗经的思想内容?专题划分专题一:我所认识的诗经。 (1课时)专题二:以氓采薇为例,了解诗经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特点。(2课时)专题三:研讨诗经鉴赏方法。专题一专题一:我所认识的诗经所需课时1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次专题活动以我所认识的诗经为题,旨在交流自己初步了解的诗经。研读单元简介,结合自我的认识,初步介绍诗经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 了解诗经的成书时间与基本内容。2. 了解诗经的时代背景。3. 结合实例,

6、了解何谓“诗六义”。4.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本专题问题设计1. 你所认识的诗经是一部什么著作?2. 诗经的成书时间与基本内容是什么?3. 何谓“诗六义”?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诗经单元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语文读本诗经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第一课时1自由交流:以我所认识的诗经为题,旨在交流自己初步了解的诗经。2讨论:自己初步了解的诗经3试着用口头背诵自己掌握的诗经名篇名句。4小组推荐:总结大家对诗经的了解情况第二课时1.研读诗经,了解何谓

7、“诗六义”。2.语言品味:(1)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能表现他的情感体验?(2)这些语句在用词、修辞方面有何特点?他们与表现鲁迅的情感体验是否和谐一致?3. 评价诗经(1)你如何评价诗经的历史地位?(2)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2背诵语准确、生动。3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专题二以氓采薇为例,了解诗经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特点所需课时2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以氓采薇为例,了解诗经叙事诗和抒情诗的

8、特点。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学习采薇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背诵这两首诗。本专题问题设计1.比兴的艺术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一两例说说比兴手法的特点。2.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3.结合文章的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4.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第六章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议一议,想一想,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对比?6.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

9、”是个什么样的人?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诗经单元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语文读本诗经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二.具体研习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1.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女子: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2.“士之

10、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明确: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明确: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三.重点聚焦: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

11、,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4.诗三、四、五章刻画了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明确: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5.结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6.结合课后练习二,从全文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明确:全文直陈其事,运用了“赋”的写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橱窗。2橱窗内容符合主题要求;文章短小新颖,能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文字书写没有错误。3橱窗形式图文并茂,整体效果美观和谐,整体布局有一定创意。4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设计活动,合作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