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51638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型梁施工方案组织设计(DOC 50页)(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U型梁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规道交通十一号线南段工程从浦东新区的龙阳路至滴水湖边的临港新城站,高架线路长约45.221 km,设1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座,高架站9座。高架区间中,标准跨跨径主要采用25m、30m、35m,以30m为主。结构为单线U型梁。一般轨道结构的30m及以下桥跨均采用先张法预应力,30m以上桥跨采用先张和后张预应力。标准跨U 型梁断面图及立体图如下:全标段U型梁汇总表:梁长(m)片数梁长(m)片数22.45226.5222.52278224228124.515292624.57429.53625169309352633558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全标段14

2、11片U型梁的生产工作。我公司分包1/2工程的劳务工作,工作内容包括:钢筋制作、绑扎、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拆卸、预应力施工、混凝土的浇筑养护,部分梁的后张、灌浆及收尾配套等工作。2. 现场管理及劳动力组织制梁项目部以工厂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运作,下设技术质量科、安全科和班组办公室。 生产运作按照每条台座 3 天一翻的周期,24 小时连续运作,每班配备:值班长、现场技术人员、试验人员、设备人员及专职安全员,由负责人协调总的生产流水节拍。2.1.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试验员技术质量员技术负责人预应力班混凝土班钢筋班木工班安全员2.2. 人员配备所有员工在接受员工培训后才能进入各自岗位。 对从事检

3、验、试验等特殊岗位的操作人员,坚持上岗资质证书制度,未取得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上岗。对生产操作人员参加岗位专项操作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根据实际操作能力安排工作。行车工、电工、电焊工、车辆驾驶人员和起重指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现场人员配备如下:名称人数名称人数项目负人1钢筋工60技术、质量管理3木 工30试验员1混凝土工30安全员1预应力工15驾驶员1起重工2行车工6合计1503.U型梁制作施工方案3.1. U型梁制作工艺流程U 型梁制作工艺、检测流程图如下:3.2. 模板工程3.2.1. 概述为了满足 U 型梁工程的几何尺寸、精度及清水外观要求,应采用钢制整体模板,模板必须具备以下技术条件

4、: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施工周转次数的要求;板面平整光滑、不变形、不翘曲、脱模容易;底模、外模、内模、端模相互之间的安装拼缝严密,不漏浆;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涂刷良好的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用有色或污染混凝土表面的脱模剂。模板应定期检查、维护。3.2.2 模板系统设计方案概况模板采用全钢结构、整体式设计方案,整套模板由底模、外模、内模、内模支撑、内模移动系统和端模五大类组成,另外包括外模斜撑、内模斜撑及水平撑、外模间拉杆、内外模间拉杆等附件。3.2.3. 底模标准底模分为三段,两端为支座段,中间为梁身段,安装于基础地梁之上。而可调节底模除上述的分段方式之外,还

5、需考虑到梁长及梁宽变化对底模的特殊要求。考虑梁长变化时,按该台座所需生产的最大梁长设计制作底模,另制作活动支座,安装并固定在梁身底模侧面,达到可生产非标长度U 梁的要求;考虑梁宽变化时,以车站梁为基准(中间轨道梁与侧线轨道梁应分别考虑),两侧安装并固定活动底模,达到区间梁的宽度(以两种梁型的张拉合力中心线为重合标准)。当可调节底模调整到某一梁型后,为保证轨道梁的表面质量,面板接缝处应进行焊接打磨或批嵌处理,因此,应尽可能将同型号梁集中生产,减少底模调节次数。3.2.4. 外模根据 U 型梁的特点,外模分为外模A(外腹板外模)和外模B(内腹板外模),分别安装于模板外侧和内侧。与底模相对应,外模亦

6、有梁身段与支座段之分。在梁身段与支座段的交界处底部,应设置放张活络块,以利放张与脱模。制作标准梁长的模板,每侧外模可分为2 段,每段包含支座段与梁身段,中间法兰联接。但对于非标准梁长,则应在梁身段设置相应的变化段,每段之间法兰联接,且应做到相互通配。为保证轨道梁的表面质量,分段外模的面板接缝处在拼装完成后进行焊接打磨处理。,外模梁身段长度与 U 梁设计长度相同,支座段比U 梁支座设计长度超出300 至350mm,用作嵌入式端模的装配。3.2.5. 内模由于 U 梁截面内外侧不同,因此,内模亦分为内模A 和内模B,分别对应外腹板内模和内腹板内模。针对每一梁型,在整个梁长范围,内模是等截面的。所以

7、内模采用液压内模,即采用液压机械进行内模板的拆卸与安装。内芯模一般在浇砼时上浮现象比较严重,为防止整体模板上浮,采取外板下部与预先埋设的地锚,用勾头螺栓拉紧,内模抗浮系统可根据U型梁顶板砼浇注速度渐渐拆除,即顶板砼浇到哪里,抗浮系统拆到哪里。3.2.6. 端模端模采用嵌入式结构,即相嵌于内外模之间,梁长由端模位置控制。根据招标图纸,梁端有隐形盖梁、非隐形盖梁及其它变化,因此,端模的形状与分段相对复杂,缺口中的端模为了拆模,分为两段,而缺口两侧的端模,因是瘦高的结构,每侧又分成上、下两截,因此,整个端模基本上由6 件组成。两侧的端模,形状与大小与 U 梁腹板相同,即大半径弧形,必须与内外模配合良

8、好,才能有效防止浇捣时的漏浆现象。在端模下部,有大量钢绞线通过,即在端模下部需精确开设所有钢索孔。3.2.7. 模板操作流程3.2.7.1. 拆模操作流程模板拆除流程为:拆除顶部拉杆拆除内模水平杆收紧内模斜撑杆至内模面板脱离砼面拆除斜撑杆移动(收缩)内模内模吊离拆除放张块放松外模底部螺栓收紧外模斜撑使外模与砼脱离放张拆除端模(完毕)3.2.7.2. 合模操作流程 合模操作流程为拆模的逆过程,具体流程为:调整外模基本竖直紧固外模与底模间螺栓调整外模斜撑杆至外模竖直吊入钢筋笼、钢绞线穿过端模安装并固定端模吊入内模、内模横梁与立柱紧固安装内模斜撑调整内模到位安装顶部拉杆及水平撑杆合模完毕(注:在浇筑

9、完底板混凝土后,再将内模附属的翻板翻转到位固定)3.2.8. 模板的保护模板在运输、使用、拆模和保管过程中的保护和维修应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的有关规定进行。对模板面板的脱模剂涂刷应充分到位,避免漏刷、积油。模板在安装、拆模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面板的碰撞,尽量减少对模板边缘的磨损。 大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粘结在模板上的混凝土残渣,并涂刷隔离剂,拆掉多余的焊件、绑扎件,对变形和板面凹凸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 施工中,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支撑上搭脚手板,以保证模板牢固、不变形。不得任意拆改大模板的连接件及螺栓,以保证大模板的外形尺寸准确。3.2.9. 模

10、板的安装和验收 模板组装应按制定的工艺流程实施。 模板在组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设施。 模板组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模板组装所允许的偏差见下表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侧、底膜板组装间隙2侧底模板10用塞尺量2表面平整度210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验3模板内部尺寸对角线差10上下2用卷尺量长10侧、内、底模10宽5梁端跨中1/4、3/45高554底板厚55用尺量5腹板厚+5,05用尺量6测向弯曲L/3000且10两侧内外4沿梁全长拉线量取最大值73

11、.3. 钢筋工程3.3.1. 概述 U 型梁钢筋原材料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l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201)的规定。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U 型梁的钢筋绑扎和接头方法严格按设计要求实施。3.3.2. 钢筋的加工3.3.2.1. 一般规定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

12、5 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弯曲部位弯曲角度形状图钢筋种类弯曲直径 D平直部分长度备注末端弯钩180HRB2352.5d3dD为钢筋直径135HRB3358254d5d90HRB3358254d10d中间弯钩 90以下各类20d-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 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3.3.2.2. 钢筋弯曲成型弯曲时按翻样工作牌所示形状、尺寸先在工作台上划线试弯,弯制的首根钢筋要认真、仔细地

13、检查各部尺寸,并对不合格尺寸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方能成批成型。并要做到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复核尺寸、角度。针对 U 型梁中成型难度比较大的弧形钢筋,需分别制作钢筋标准钢样板,弯制成型后的钢筋必须逐根在样板上进行复核并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余钢筋在批量弯制过程中须进行抽检,弯制尺寸不合格的钢筋可矫直后重新弯制、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钢筋笼的绑扎。操作工在钢筋弯制过程中,如发现脆断、裂纹等现象,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应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反馈,以查明质量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弯制成型后的钢筋应分类堆放,进行标识编号,并及时使用。3.3.2.3. 钢筋加工质量检测标准钢筋半成品加工质量检测标准见下表项 次检测项目及内容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定位筋片1尺寸误差2mm用尺量2焊接后不在同一平面内偏移5mm用尺量弯制成型钢筋1标准尺寸误差5mm用尺量2不在同一平面内偏差5mm用尺量3下料长度误差3mm用尺量钢绞线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误差10mm用尺量3.3.2.4. 钢筋接头U 型梁底板横向钢筋采用整根钢筋弯制,不得设接头。其他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 倍搭接长度。配置在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搭接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接头形式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受压区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