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51608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朵花。设计背景大班数学活动七朵花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的,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开展观察和逻辑思维才能,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合适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七朵花教案吧。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操作法作为幼儿学习编7的加法应用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表述交流-探究发现-小结提升等循环往复的操作练习中,让幼儿在观察这7朵花中进一步掌握加法应用题的构造,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开展了数学才能,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敏性、深化性与逻辑性。活动目的

2、1、学习7的不同组成方法,开展观察和逻辑思维才能。2、学习7的加法,尝试编加法题。3、能完好、准确的表述,培养幼儿语言概括才能。4、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5、开展幼儿逻辑思维才能。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看图学习7的加法。2、知道加法应用题的构造、理解算式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展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2、花园的图片1张: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的花朵共7朵;纸、笔假设干,7的加法算式题假设干,蝴蝶和花朵的胸饰,背景音乐。活动过程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问题导入:这是什么季节?这么美丽的花都是一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花朵的不同特征。三、

3、看图列式1、算一算:花园里一共有多少花朵?2、幼儿尝试根据花朵的特征编加法题,并讲讲题目所表示的意思。(2+5=7 2朵花有叶子,5朵花没有叶子)老师:有谁也是找到这个特征,但是编的题目不一样?(5+2=7)引导幼儿理解:加号两边的数字换一换,答案是一样的。四、动脑筋1、老师:有几道题目都是1+6=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2、老师小结:花园里一共有7朵花,大家列出题目的根据虽然不一样,但是答案是一样的。五、幼儿操作幼儿用书瓢虫找朋友。六、做游戏:蝴蝶找花1、介绍游戏规那么:花和蝴蝶身上都有数字,蝴蝶听着音乐找花,音乐完毕时,花和蝴蝶必须结成一对。检验:蝴蝶和花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7,就算胜出。

4、2、幼儿选择角色玩游戏。3、交换角色再次游戏。教学反思学前班的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特点的规律,亲密联络幼儿身边的生活实际。学习七朵花研讨课,我运用幼儿生活中熟悉易理解的美丽的花朵,设计花园图片进展教学,按花朵的不同颜色、种类、大小等特征。直观解决教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详细形象。加深幼儿理解加号左、右边的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能让幼儿在开展思维中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变换及学会分析p 问题,我的教学能做到让幼儿在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的练习中得到稳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能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兴趣,能较好地到达教学目的。【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精选教案阅读大

5、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设计背景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表达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才能,观察,判断才能。活动目的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才能,合作交流才能。3,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开展幼儿逻辑思维才能。重点难点1按标准进展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才能,观察才能。活动准备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活动过程评价等级: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

6、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出处)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拾掇、整理、分类摆放好。老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拾掇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师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

7、齐、很漂亮。教学反思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展得非常顺畅。开场老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拾掇的欲望。在拾掇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拾掇。这节课较好的表达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表达了动手才能、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到达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文具活动设计背景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施行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

8、、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说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活动目的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才能和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才能。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浸透一一对应思想。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教学重点、难点610各数的书写610各数的书写活动准备小小文具店图,田

9、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出示图)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3.老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惯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答复时老师连线。二、理论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来自教案.!老师也想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2

10、.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2.汇报交流学生答复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方法一:数出来的。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假如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三、写一写,说一说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两个同桌学惯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2.指导学生

11、写。(1)老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2) 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5)你会写自己家的 号码吗?试试看。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四、练一练摆一摆,说一说(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局部,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教学反思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

12、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络,开展学生的数感。理论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理论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目光来对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擅长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一写,说一说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根底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老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评价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孩子的兴趣比拟容易变化和转移,也就是稳定性不高。与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关。大班孩子的注意力持续20至25分钟。今后我

13、要在兴趣培养中的误区得以加强。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钱币活动设计背景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生疏,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方案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历,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历促进才能进步。活动目的1、运用已有经历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展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开展幼儿逻辑思维才能。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教学难点:启发和引导幼

14、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活动准备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假设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活动过程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老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老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

15、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游戏形式:老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老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老师指导:(1)对才能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进步操作效率。(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4、总结讲评。( (1)宣传老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活动反思: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生疏,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方案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