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513958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文档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中指书”考试说明中有关小说阅读的考纲】(“考试内容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3通过对文章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纲”)第6点: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等),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能赏析作品的创作特色。【主要考点、考法及其答题指导】一、 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主要考法】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相关部分(开端、发展、

2、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的内容。3. 理解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答题指导】1. 在阅读过程中,将小说“四部分情节结构”划分开来(要充分利用“填空题”中已有的部分情节概括的提示!),这样做题思路就清晰了。尤其是高潮部分的确定,有利于对全文情节的理清和概括。2. 做考法1的题目,可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结果”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要成分可省略,但一般需保留“何人+何事+何结果”这三个要素。3. 做考法2的题目,还要注意按某个人物的行为等角度的限制,以及和题中已有的部分情节概括的句式一致。4. 做考法3的题目,首先要注意这“某个情节”可能是各个部分的,故需同学们灵活机动地从以下角度思

3、考,进而具体分析:设置悬念(开头某情节);(前文某情节为下文某情节)埋下伏笔;(后文某情节)照应前文;推动下文某个情节的发展;凸显相关人物性格;点明(或深化)主旨等。有的涉及“写作特色”的考点!结合具体阅读题的训练来体会、运用!二、 把握人物形象。【主要考法及其相应的答题指导】1. 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神态描写)及相应作用。“品味语言(词语或句子)”的考点也常选择描写人物的语句来品味!2.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指导】人物形象的概括一定要多角度分析,抓最主要的特征,辩证看待,不能凭主观感情主宰;把识别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形象紧密结合起来!3

4、. 揣摩并写出某个人物的心理活动。【答题指导】一般要用第一人称合情合理地描写出来!4. 梳理某个人物的感情变化过程(也是小说“线索”的类型之一)。【答题指导】最有效的办法是从原文中圈画出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做相关填空题就非常容易了!5. 探究小说主人公。(与读懂小说主题相关!)【答题指导】一般以谁最能反映小说主题为判断标准!6. 分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近年来成为较热门的考点,如2016南京卷“骆驼祥子中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答题指导】回归课本,好好体会!小说中的“我”常常是线索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和孔乙己中的“我”);衬托(正衬和反衬/对比)主人公的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5、中的“我”是个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的孩子,与他的父母菲利普夫妇的唯利是图形成对比/构成反衬);推动情节发展(如芦花荡中的小女孩二菱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推动了下文“老头子赤手空拳惩罚鬼子”这一情节的发展)揭示主旨(如范进中举中的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众乡邻:反映世态的炎凉);渲染气氛,深化主旨(如孔乙己中哄笑孔乙己的众人: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现孔乙己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课外小说时,结合实际,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三、 理解主题,把握其社会内涵。【主要考法】 极少死板问:“主旨是什么?”常见灵活考法有:1.指出主人公是谁,说说理由(上面提及“一般以谁最

6、能反映小说主题为判断标准”来确定主人公)。 2.指出与“主旨”相关的小说标题的含义。 【答题指导】1. 从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入手;2. 认真分析主人公,可以透彻地领悟小说的主题;3. 从把握小说标题的含义(浅层和深层)入手。 四、 指出文中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答题指导】熟记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的几种最主要的理论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心情;推动某个情节的发展等。但是,一定要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忌讳仅仅答理论性的空话!五、理解常见的写作特色。1.上文第一部分中“理解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提及的:悬念的开头;主体部分的伏笔与

7、照应等叙事技巧。2.耐人寻味的结尾艺术(如单独成段的醒目形式;结构上的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留有余味等)。3.对比这种常用的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包括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比)。4.像范进中举这类讽刺小说的讽刺艺术(夸张手法、对比手法,运用典型的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等)。六、品味语言(词语或句子)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角度:描写方法、人物性格形象、人物心情或心理等);词、句的的深层含义(如比喻义或引申义)。怯懦 安宁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

8、,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

9、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

10、,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

11、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

12、字。 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情节主要事件开端(北京)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发展(“话吧”)(1)高潮(礼堂)(2)2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答:3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伍铜匠 卢群 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13、”“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

14、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

15、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11)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朋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12)“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不少的古钱币和古玩意,那些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