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51392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六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_和_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注重实效”的观念,加强德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二、具体工作。1、为了进一步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为各实验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期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专题研究:(1)“如何构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的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生活的课堂是把课堂视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课堂看作是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共存的生活世界,

2、课堂应当是无数生活场景的再现,给学生真实生活的感觉,让学生把学习与日常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由过去“教”与“学”的“讲授”关系变为“你我”关系。在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心灵是敞开的、相互接纳、共同对话。(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课程是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综合。因此,研究本课程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尤为重要。2、组织课改实验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优质课竞赛活动。3、继续加强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本期

3、课题的研究活动安排:(1)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2)_月份组织“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论坛将围绕下面一些专题进行研究。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促进小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在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小学德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小学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的素质对课程实效的作用。小学德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如何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管理。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二)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_和_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

4、、“德育工作,注重实效”的观念,加强德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二、具体工作。1、为了进一步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为各实验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期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专题研究:(1)“如何构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的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生活的课堂是把课堂视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课堂看作是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共存的生活世界,课堂应当是无数生活场景的再现,给学生真实生活的感觉,让学生把学习与日常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由过去“教”

5、与“学”的“讲授”关系变为“你我”关系。在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心灵是敞开的、相互接纳、共同对话。(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课程是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综合。因此,研究本课程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尤为重要。2、_课改实验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优质课竞赛活动。3、继续加强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本期课题的研究活动安排:(1)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2)_月份_“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论坛将

6、围绕下面一些专题进行研究。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促进小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在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_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小学德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小学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的素质对课程实效的作用。小学德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如何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管理。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三)品社教研组一、指导思想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工作的布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我校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1、认真

7、备课:通过学习135教学模式,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设计出学生自学的提示,使其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结果,取舍讲述内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将时间用于补充、深化教学重难点,从而充分体现课堂的时效性。(2)备课时应设计出准确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课上收获,真正实现堂堂清。(3)青年教师备课时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4)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参与式备课活动方式为主,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

8、,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2、认真上课:(1)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新的课堂文化。营造课堂学习的合作文化,倡导共建共享;营造课堂学习的对话文化,倡导对话与协商;营造课堂学习的探究体验文化,倡导感悟、发现与创新;营造课堂延伸的践履文化,倡导生活的再次回归,让践履文化改变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在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后,通过课堂的开放,课堂文化的营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体现课程的价值。(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3)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开展教学观摩,交流实施经验。并通过这样的活

9、动充分展示不同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并通过说课、评课等环节实现组内成员共同成长,共同提升的目标。3、形成教研氛围:(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品生、品社的科学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4、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继续读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并认真作好笔记,期末写出学习心得。引导教师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每个教

10、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建设。三、具体工作安排第一周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学习135课堂教学模式,谈感受。第二周集体备课。第三周研究如何备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第四、五、六周组内听评课。第七、八周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交流。第九周期中考试,写试卷分析。第十周五一假期。第十一周教师基本功展示。第十二、十三周观摩课活动,请教研员指导。第十四周讨论如何制定复习计划。第十五周请教研员解答疑难问题。第十六周知识竞赛。第十七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交流经验。第十八周教研工作总结。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四)年级品德与手

11、工教研组计划_学年度第一学期毕奎武一、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课标、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特征为基准,注重体现新教材的思想性、学科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原则;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让孩子通过有意义的生活来学习道德,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创设具有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二、工作目标1加强本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工作和教研氛围。2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

12、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强化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好教研活动促使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三、工作措施:1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不断创新教研,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活动,提高实效。2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3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抓实教学基本功。以说课、评课基本功培训为突破口,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4加强内外融合,

13、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积极探索、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改进功能。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五)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化教学初探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刘莉一、“活动化教学”的内涵“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至今还处于实践和探索中,所以对于什么是“活动化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

14、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二、为什么要实施“活动化教学”(一)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存在说教化、灌输化、成人化、简单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成人化,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打破这种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二)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革变的要求早

15、在_年颁发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用)中就已提出:对小学生多采用活动式教学。_年_月新颁发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际,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教学活动要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活动化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三、实施“活动化教学”的策略(一)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在日常的小学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整个课堂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动,但仔细想想,有不少活动流于形式,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