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512705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舍相如广成传 安置住宿B. 因厚赂单于 赠送礼物C. 空以身膏草野 恩惠,恩泽D. 羝乳乃得归 生子【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错误,“空以身膏草野”意思是: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肥沃。故选C。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相如功大 徒以吾两人在也B.

2、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信义安所见乎?D.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以:都作连词,因为。B项,因:趁机;通过,经由。C项,见:被,用于被动句;通“现”,表现。D项,顾:回头;不过。故选A。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衡乃诡对而出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武父子)

3、皆为陛下所成就 为武置酒设乐D.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要熟悉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为:介词,被;介词,替。D项,虽:连词,即使;连词,虽然。故选B。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召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如惠语

4、以让单于 让:谦让于是,秦王不怿 怿:高兴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告别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解释错误,“如惠语以让单于”意思是:就用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让:责备。解释错误,“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意思是:秦王怕他(蔺相如)真的把玉壁撞碎,便向他道歉。辞:用说辞。解释错误,“衡少善属文”意思是:张衡年轻时候就擅于撰写文章。属:撰写。分析可知,D项都不正确。故选D。5.下列对语

5、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B.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找到。C.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苏武身体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会面谈论虞常的罪行。D.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C项理

6、解错误,句意为: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论:判罪。故选C。6.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写杭州西湖湖山盛景。B.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写情人分别后所见的情景,借凄清之景渲染离愁。C.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写周瑜风度闲雅,谈笑自如,运筹帷幄,轻易地就挫败了敌人。D.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借写动作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激愤与遗憾,自然引出下文的“无人会,登临意”。【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

7、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B项,“写情人分别后所见的情景”错误,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知, “今宵”两句设想今夜酒醒之后,只见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不见心上人的凄凉寂寞。虽是虚拟,但写得情景交融,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故选B。7.下列对典故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B.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

8、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C. “东篱把酒黄昏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含陶渊明东篱采菊的典故,在写离愁外也寄托了自己清高、淡泊的志向。D.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由北向南,词人北人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触发了词人的孤苦漂泊之感。【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运用的典故。结合诗歌的主旨,明确典故的出处,体会典故在诗歌中的含义。然后考察每一选项,进行比对斟酌,找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来。B项,“直抒胸臆”错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而自己此时却连遭贬斥,天

9、子不闻不问,空怀老当益壮的爱国豪情,其幽怨、悲愤、郁闷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不是直抒胸臆,是间接抒怀。故选B。文言文阅读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

10、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

11、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1】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2】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

12、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取材于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1】尉文:地名。【2】乐乘:燕将乐毅族人,先为燕将,伐赵,为廉颇所擒,遂为赵将,后来赵封他为武襄君。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军固壁不战 壁:驻守B. 妾得无随坐乎 随坐:连坐C. 详败走 详:假装D. 令毁之 毁:诽谤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

13、不相同的一项是A. 赵王因以括为将 括母因曰B. 乃得解邯郸之围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C. 赵以数困于秦兵 廉颇亦思复用于赵D. 赵王亦以括母先言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10. 将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11. 蔺相如、赵奢、赵括母都认为赵括不适合做统帅,请根据选文内容分别概括他们这样认为的原因。12. 廉颇蔺相如列传结尾处,司马迁高度评价蔺相如:“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请你也用一句话来评价廉颇,并结合选文相关内容陈说理由。【答案】8. A 9. D 10. 如果赵王不任命赵括做统帅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任命赵括为统帅,使赵军被攻破的一定是赵括。 11.

14、 蔺相如认为赵括不知随机应变(原文: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奢:赵括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认为打仗很轻易。(原文: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括母从赵括和赵奢从对军吏和对财产的不同态度(即“父子异心”)看出。 12. 廉颇勇猛、爱国,坦率,但容易意气用事,比之蔺相如,性格里有偏狭的一面。【解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错误,“赵军固壁不战”意思是: 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固壁”即加固营垒。壁:指防御工事。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因:都作副词,于是,就。B项,乃:都作副词,才。C项,于:都作介词,被。D项,以:连词,因为;介词,把。故选D。【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