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51148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5科学探究同步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科学上册 1.5 节科学探究基础闯关全练1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2 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 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

2、力情况 D用一“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3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下面对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时要注意身边的各种现象,善于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可以不受限制,随意猜想图 1-5-1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C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D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5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 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

3、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6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 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 下表:C收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动数据D分析论证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权威4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 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 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 1-5 -1 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 样的过程( )实验人小敏小英小玲小红实验方案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

4、晒伤 的程度第一天手背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手背被晒伤的程度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 手背被晒伤的程度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晒伤的程度你认为谁的实验方案最合理( )A小敏B小英C小玲D小红能力提升全练1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1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 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 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图 1-5-2A医疗卫生机构的有烟状况比例最低B城市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烟状况比农村严

5、重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公共交通工具中,农村与城市的有烟状况差异最大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结论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合作与交流;制订计划;建立猜想和假设;提 出问题;检验与评价;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ABCD3.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 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 A鼠妇躲避天敌 B鼠妇喜欢潮湿C鼠妇厌恶取食 D鼠妇怕见强光4当我们在餐厅享受美食,或在风景名胜旅游时,是否经常遭遇二手烟?当你闻到 那刺鼻的气味时,是转过脸去默默忍受,还是果断上前制止?和直接吸烟一样,二 手烟也可导

6、致肺癌、冠心病等各种疾病。如图 1-5-2 是我国不同场所有烟状况的抽样 调查结果(即在过去的 30 天内看到有人吸烟的天数比例)。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餐厅中,农村和城市的吸烟人数的比例均达到 90%5(2018 山西中考)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 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 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 设计一个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_ ;(2)实验步骤:_ ;(3)实验结论:_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

7、理即可)6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敏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的_。为了验证猜想,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 图 1-5-3 所示:图 1-5-3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 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 0 刻度附 近: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 值: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 3 次,计算平均值填人下表中。C评价与交流 D建立猜想和假设3 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

8、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 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 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图 1-5-4记录实验数据如下:(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 。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 。 三年模拟全练蜂蜜温度流淌时间在冰箱中较低较长在室内一般一般轻微波炉加热 较高较短1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 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

9、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2小马同学在西溪湿地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在竹林里出现。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 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一段 时间后观察到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对于以上画线部分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 究环节中的( )晓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 你回答:(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_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 来表示。(选填图下字母)A B C D(3)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

10、晓丽将不能直接测 量的_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 。A提出问题B获取事实和证据五年中考全练1(2016 山东滨州中考,10 )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 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2)为探究上述问题,在设计实施方案时,你认为要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_ (选 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4(2017 浙江绍兴中考,25,)探究“水平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 s 与物体质 量 m、抛出高度日、抛出时的速度”的关系”时,设计并进行了如图 1-5-5 实验。A吹 灭 蜡烛 时 产生 的 白烟 是 什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11、 么?BCD火焰为什么向上?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 较?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 焰明亮程度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 色情况图 1-5-5实验一:质量不同的 A、B 球在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不同高度的地面。 实验二:质量不同的 A、B 球在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同一高度的地面。 实验得到表一、表二两组数据:2(2015 浙江衢州中考10 ,)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联又改变了制 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表一m =100克, m =50克, h =0.2米

12、是为了减弱乒乓次数球A B桌面离地高度 H/落地点与抛出点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方案,其中米水平距离 s/米最合理的是( )A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3(2018 湖南张家界中考,16)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认真观察,发现1 A 0.52 A 1.0 0.743 A 1.5 0.904 B 0.5 0.535 B 1.0 0.746 B 1.5 0.91为提醒司机朋友,在道路旁边设置

13、了“雨(雪)天路滑,减速慢行”的温馨警示牌。 (1)请你就上面的提示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_ ;表二m =100克, m =50克, H =1.2米 A B次数球桌面离地高度 H/ 米落地点与抛出点 水平距离 s/米1 A 0.1 0.592 A 0.2 0.813 A 0.3 0.94 B 0.1 0.585 B 0.2 0.816 B 0.3 1.00(1)如图 1-5 -6 是 A 球从斜面高 h=0.2 米处下落时,测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的 示意图,该距离是_ 米。图 1-5-6(2) 实验一,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是为了保持小球离开桌面时的 _ 相同。(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 。核心素养全练图 1-5-7(1) 结合实验记录表,该同学作出的猜想是: _ 。于是她 设计并科学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