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赏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51046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桥夜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枫桥夜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枫桥夜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枫桥夜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夜泊》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桥夜泊赏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流传千古,噲炙人口。短短四句诗胜似一幅美妙而奇幻的图画,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情境交融,使千古读者不知不觉好想身临其境,去体验愁的情怀和感悟世态人生。只是不知你我意想到的是个什么样的意境呢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不在了,太阳就要升起,极目天际,一片霜白。这一句写的是诗人睡醒后看到的晨境。所谓境随心生,昨晚的愁已随着那钟声逝去。吟诵这一句,展现在眼前的好似一张可尽情书画的素纸白笺,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冲动。(乌,神话中一种拉太阳车的神鸟。如误作乌鸦解,岂不大煞风景,诗人则死不瞑目。)第二句江枫渔火

2、对愁眠:昨夜愁绪难眠,不知江上闪烁的渔火和岸上隐约的枫树是如何送我入眠。此句可谓是写愁的千古佳句。诗人在愁什么呢诗人是位抱负远大的才子,其时已得进士功名,也许是忧国忧民也许是怀才不遇也许是仕途艰难我们不得而知。夜幕中,诗人充满愁绪,看到的是更加搅人心绪的境色:江枫和渔火。此句中的枫和火与上句中的霜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两种心境。吟诵这一句,如歌如泣,酣畅淋漓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为了说明钟声的来源,短短的四句诗诗人用了一整句,可见钟声在诗人心中的份量。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半梦半醒之间有钟声飘进了客船,是不是为了涤荡我的愁绪,寒山寺半夜鸣钟诗人由于愁而久久

3、难眠,在真正入眠时时间概念已经模糊,使得诗人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把寒山寺的晨钟误为夜半钟声。因为有违晨钟暮鼓之理,诗人或许也感奇异,故特地写了下来。正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错误,才有了这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佳句。诗人用浓墨来表现钟声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悠扬清灵的钟声帮诗人从愁绪中解脱出来,更是那钟声唤起了诗人的诗意。吟诵这一句,自己的心灵仿佛也受到了那来自于远古的禅院钟声的一次洗涤。后面两句,看似平铺直叙,实更具神韵。诗人完美地运用了诗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好想亲临其的意境(禅院钟声本有使人怡神净心、空灵致远的效果,之所以晨时鸣钟,为的是帮出家人创造一个好的心境,开始一天的修行。而禅院鼓声节奏上接近人的心跳频率,音色浑厚,有悸人心魄的力量,所以暮时擂鼓,为的是让出家人叩心自问一天的言行举止是否犯戒。)偶尔得闲赏诗,记下以上几笔。文中多处有异于教科书,也有异于不朽的失眠,更有异于枫桥夜泊新解和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你若是学生,考试时请按标准答案作答,以免扣分,切切。你若是闲人,不妨也作翻赏析,自得其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