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5078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消化道(肠道)传染病:霍乱、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蛔虫病和 蛲虫病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白喉、百 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血液传染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 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体表传染病: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消化道(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 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等。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 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

2、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 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预防措施:1、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2、积极开展“三管一灭”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组织对内外环境进行清扫、 清除垃圾和卫生整治,对校内卫生死角、特别是食堂、宿舍、厕所等地方,按要 求进行预防性消毒杀菌,保障环境卫生;开展除“四害”活动,灭蝇防蝇,降低 苍蝇密度,及时消除导致肠道传染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3、抓好饮食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促进各项管理 措施、安全措施的落实。完善校内食堂自身管理体系,对食品进行经常性的卫生 检查和卫生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的合格率。

3、加大卫生监督的力度,严把加工制作 环境卫生管理关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关;加强对餐饮具的消毒,禁止生或半生海 产品上桌,对高疑食品应加强监测和管理。4、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 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 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 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 5 日内均 可有

4、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 日传染 性最强。2、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 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 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 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 10-15 年可 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 2-3 年可有一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

5、流行或散 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二)临床表现潜伏期 1-3 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 日。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 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 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发热多于1-2 日内 达高峰,3-4 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 1-2 周后才 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 日即愈,易被忽视。(三)治疗1、一般治疗:按呼吸道隔离病人 1 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卧床休息,多饮 水,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

6、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 卫生。2、对症治疗:有高热烦躁者可予解热镇静剂,酌情选用APC、安乃近、鲁 米那等。高热显著、呕吐剧烈者应予适当补液。3、消炎抗病毒治疗:早期用药有一定效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缩短。 此外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四)预防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 1周,或至退热后2 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 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 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 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 光暴晒

7、 2 小时。3、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 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 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 1-2 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 9 至 11 月 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有6 个月以上 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 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 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

8、可见于成人。(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 腮肿前6 天至腮肿后 9 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 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 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 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 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 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 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90%病例发生于 1-15 岁

9、,尤其5-9 岁的儿童。1 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 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 后可有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 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 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 2-7 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 7-8 年周期流行的倾向。(二)临床表现潜伏期 8-30 天,平均18 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 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数小时腮腺肿

10、痛,逐渐明显, 体温可达39C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 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 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 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 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 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 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 10-14 天。(三)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治疗,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可试用干扰素,对 病毒有作用。常采用中西

11、医结合方法对症处理。1、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 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2、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 60-90 克水煎服或银翅散 加大青叶 15 克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 数次;或用薄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 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四)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 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

12、毒 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 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 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自动免疫: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 6天。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 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 1-2 天至皮疹干燥结痂 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

13、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 过健康人间接传播。3、易感性: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 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 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 发生带状疱疹。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 患者后约 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4-16 天(10-24 日)。1、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1-2 日后才出疹。2、出疹期:发热同时或 1-

14、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 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 6-8 小时,如无感染, 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常呈椭圆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 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 数千个不等。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三)治疗1、一般护理与对症治疗: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疱疹破 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

15、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 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 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 减量或停用。2、抗病毒疗法:干扰素,10-20万u/日,连用3-5天;其他如阿糖腺苷、 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四)预防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3 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 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 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

16、对他人 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接种水痘疫苗: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 周岁以上儿童。五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 5 天均有传染性。该病 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 90%以上可得病。2、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 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3、易感性: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 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 5 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 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递免疫 力,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