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506428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20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宝山(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赠韦记室黯别(南朝梁)何逊故人傥送别,停车一水东。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注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傥,同“倘”。排空:冲向天空。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B.第五六句今昔对

2、比,强化情感。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5分)_【答案】12.(1分)A13.(2分)C14.(5分)示例:诗歌开头写友人作别,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次写离别之后孤独之苦,寄托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希望自己能够振翅高飞,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能够相聚的心愿,然而客观上自己无法生出翅膀凌空高飞,更增添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抒发情感热烈深沉,又想象独特,引人遐想。崇明(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开壕行(宋)刘克庄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画图先至中书省,诸公聚看标贤劳。壕深数

3、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注释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 B.近体诗 C.曲子词 D.古体诗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14.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5分) 【答案】12.D13.C14.诗歌开篇叙述前任官员因筑城升官,继任者刚到任便急着开挖壕沟,字里行间辛辣讽刺不顾民生只顾捞取升官资本的官员;对中央官员聚看赞赏地方官

4、员的描写,讽刺了朝廷对扰民政策的失查;开挖壕沟深广,致使役兵大半死亡,官员尚且无休止地扩大工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边民的深切同情与对官员不顾百姓生死的深切愤慨;最后,借边地百姓之口,表达了对残酷奴役的控诉之情。评分说明:描述内容概括3分,情感分析2分。奉贤(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_ 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骇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注: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12.根据

5、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水龙吟 B.生查子 C.浣溪沙 D.水调歌头 13.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 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 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14.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4分)_【答案】1

6、2.(1分)D13.(3分)C14.(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愁”。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后两句转回现实,“戎房和乐”“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虹口(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移居二首(其 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纪:经营料理

7、。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慷慨豪迈 B.清丽朦胧 C.平淡自然 D.清淡空灵14.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4分) _ 【答案】12.(2分)C13.(2分)C14.(4分)答案示例:“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既是对前面写村中生活乐趣的延续,也是对这种乐趣的定位和深化。诗作前面写到的赋诗之乐、饮酒之乐以及朋

8、友相与之乐都是当时士大夫所追求和享有的生活之乐,而这两句所写的农耕之乐和真诚朴实之乐却是诗人作为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劳动者所独有的。同时这两句透露的身份定位也使前面所写的这些生活乐趣都着上了普通劳动者的色彩,深化了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对淳朴自然的生活价值的追求。黄浦(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闻 角唐 章孝标 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注】画角:古,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12下列对本诗题

9、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羁旅 B咏史 C边塞 D咏物13对本诗评价适合的一项是( )。(2分)A慷慨激昂 B雄奇瑰丽 C平实质朴 D深沉悲壮14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5分)_ 【答案】12.(1分)C13.(2分)D14.(5分)答案示例:首联从半夜闻听角声写起,直接表现角声带来的凄厉悲凝的心理感受;中间两联通过“塞雁”绕空盘旋不下、“胡云”触草畏冻而飞、“老马”望月嘶鸣、“疲兵”泪落湿衣,由物及人,侧面渲染角声的悲凉凄切,突出广大士卒因久戍不归,闻听角声而产生的强烈的悲怨之情;尾联以景结情,通过在寒空中盘桓飘绕的角声,把“闻角”悲伤的情感推向高潮;全诗每联都紧扣“闻角”,层层渲染,弥漫着一种低徊哀伤的气氛,读之令人悲怆。嘉定(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晓行巴峡唐 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树杪:树梢。井:即市井,村落;万井指千家万户。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