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50561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实用资料阅读答案专题。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群响毕绝B.蝉则千转不穷转视积薪后C.好鸟相鸣好为梁父吟D.横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2、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猿则百叫无绝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从流飘荡求而从者C.莺飞戾天者念无与为乐者D.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12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B.第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C.第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D.第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1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分)经

3、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14.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吴均,字叔庠,吴兴故章B人也,家世寒贱,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赏。天监初,柳悻为吴兴太守,召朴主簿,日引与赋诗。(节选梁书,卷四十九)注: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柳悻:南朝齐时诗人。引:召引,这里可理解为请。【答案】10 .D(D项均为遮蔽A项:前面者少有的,独一无二的,后者为消失,停止B项:前者通喈,鸟叫声,后者为转身C项:前者为美丽的,后者为喜欢)11 .A(A项:前者为连词,可译为就便,也可不译,后者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B项:均为动词跟随C项:均为的人D项:均为动词给)12 .D(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

4、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13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2分,关键词轩邈翻译错误扣1分)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2分,关键词反翻译错误扣1分)14 .介绍吴均的生平及才华(文章得到名家的称赞)(2分)【2】一、基础训练1、注音写字泠泠()作响嘤嘤()成韵莺飞戾天()()水皆缥碧()经纶世务者()互相轩邈()()经ln世务ku谷忘fan横keb急tum甚箭在zhu犹昏风烟j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翻译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二、阅读与训练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2、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4、全文共三段,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二句作为全文的纲领。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豆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LL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四种声音

6、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理解填空(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7、?3、文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山之山之2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皿生态度。6、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8、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9、莺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1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

8、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11、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B.蝉则无绝C.莺飞忘返D.夹岸寒树1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

9、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莺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三、能力提升观月(有删改)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闻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1)

10、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段中的原话回答。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21与朱元思书答案一、1、略2、略3、全、都一样的颜色顺、随快飞奔的马高远通喈鸟叫声穷尽至平息筹划通返二、(一)1、文学吴均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4、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

11、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竟轩邈争直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二)1.(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清(清澈),急(湍急)山高,树多,景美2 .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3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6、D7、B8.游鱼细石,直视无碍。9、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10、D11、D12.A三、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2、宜:适合是:此、这3、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4、八月之望四、乔已饿死在洞口旁装着金钱财宝的箱子(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