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50456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单元综合测评3 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先后实行过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制、执政制、大元帅制、委员会制、五院制等各种政体,这些政体都()A影响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B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C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深受西方民主制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时期政体的变化。这些政体有的阻碍政治民主化(如袁世凯称帝实行君主制),有的促进政治民主化(如总统制、内阁制、五院制等),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责任内阁制有利于防止专制、保障民主,B项表达太绝对;这些政体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的说法错误,有些政体就是北洋军阀时期实行的,C

2、项错误;D项表述无法解释君主制。故选A。答案:A2陈旭麓:“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告别了中世纪,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A项正确。答案:A3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

3、图谋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建立农民政权与近代化无关,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削弱了中国近代化的障碍,故B项正确;粉碎瓜分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作用,C项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并没有付诸实施,故D项错误。答案:B4.近代有人用漫画再现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险境(参右图)。这一情状出现受到()A鸦片战争的刺激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打败,刺激了西方列强联合侵华并瓜分中国的野心,C项正确。答案:C51911

4、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解析: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故A项正确。答案:A61934年12月,贵州黎平县政府门口墙上出现过一幅漫画:一个大地球,上有中国地图,旁边有一个蒋匪军官用刺刀将地球切成两半,旁边注有“出卖祖国”四个大字。这幅漫画见证了()A八路军发动

5、民众积极参与革命宣传活动B红军长征途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革命宣传C贵州人民痛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民众讥讽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实行不抵抗政策解析:题干中漫画创作于1934年12月红军长征途中,用艺术形式表现了红军反蒋抗日的主张,故B项正确。答案:B7(2016菏泽市模拟考)下表是某一历史著作其中一章的目录,其中画线处应为()第一节民教冲突的产生第二节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第三节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第四节_A.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B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C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D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解析:本题旨在考查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

6、动。太平天国借助“拜上帝教”进行宣传,民教冲突不明显,故A项错误;立宪派即康梁维新派,他们在海内外的活动与民教冲突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革命党的兴起与活动背景,跟民教冲突无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诞生的背景是当时教民冲突、天主教与传统文化冲突,及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利用,目录第四节,应该是水到渠成讲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故D项正确。答案:D8(2016湖南十校模拟考)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里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

7、精神”主要是指()A自由精神 B平等精神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五四运动。材料中“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里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体现出来一种专制思想,与自由相对,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平等的思想,故B项错误;民主精神不符合材料中作者观点,故C项错误;科学精神与材料中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9“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8、民主革命任务,联系北伐战争的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一场人民大革命,排除A项;C,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答案:B101938年7月新华日报载:“虽然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得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这说明国民参政会()A具有普选的人民代表机关的性质B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D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诉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历史阐释的能力。结合

9、材料“1938年”“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得以建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参政会是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A项是指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中的“实现”不符合史实。答案:C11下图反映的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日本兵“铁轨不见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大规模的破袭战,百团大战符合题意,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为国民

10、党正面战场的阵地战,B,C两项错误;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的一场伏击战,D项错误。答案:A12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B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要求“新课题”的“新”在何处,即突出与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A项“保护传统经济”,排除;B项“加强集权统治”,排除;D项“维护传统文化”,排除。C项符合近代文明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反映,为正确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题28分,14题24分)131

11、911年初,利用庚子赔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庚子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约九亿八千万两。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维基百科全书材料二“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材料三1909年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

12、国务卿海约翰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维基百科全书(1)据材料一,判断“庚子赔款”出自于近代中国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庚子赔款”的历史背景。(10分)(2)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庚子赔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推断出应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有关,结合

13、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综合材料二、三进行归纳。第(3)问从增加中国人民负担、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以及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1)辛丑条约。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帝国主义列强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企图瓜分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条约。(2)美国意图达到精神上支配中国的目的;梁诚等外交家的努力;美国所收庚子赔款过多。(3)消极: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关税的控制,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弱,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积极:促进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人才,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14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

14、途径很多,探究学习就是其中一种方法。围绕一些学习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探究。探究一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也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探究二同学们准备组织一次“红色之旅”活动。(1)概括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12分)(2)请你帮助他们从中共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二十八年革命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地点,拟一份关于“红色之旅”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12分)答案:(1)背景: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意:新中国即将成立,原歌词已经不符合新中国的国情。不同意:它能时刻提醒国人不忘历史,居安思危,勿忘国耻,进一步鼓舞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不论持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上海:中共一大会议所在地,中共的诞生之地。南昌: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遵义:红军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还可以选择北京、井冈山、瑞金等地,但要注意地点的经典性。)方案:必须按照地理方位妥善安排,注重节约行程,不走重复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