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50441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古诗两首。一、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的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络、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的。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二、教材分析p 回乡偶书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照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生疏的故土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

2、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赠汪伦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三、教学目的回乡偶书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赠汪伦1、会认“赠”等六个字,会写“汪”等三个字。

3、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五、教学策略与手段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光阴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的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我参加配乐诗朗读的环节,

4、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回乡偶书乡镇意见老师体会一、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叶落归根”的冲动与感慨气氛中。开课前,我想请同学们看些照片,看看大家看完后想说些什么?出示照片。学生谈谈自己看后的感想。播放故土的云的歌曲及亲人回乡的图片,师述歌曲画面所表达的情感。2、借助营造的气氛,引出诗人回乡时写下的诗回乡偶书。唐代有位大诗人贺知章阔别家乡五十多年了,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啊,你说,他心里是多么地思念家乡啊,如今就要回到家乡来,心情会是怎样?这首诗就如大家所说的,诗人带着喜悦、忧伤的复杂感情用一首诗回乡偶书把游子归乡时的心情真切

5、的表达了出来,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读一读。3、板书课题,读课题。教学“偶”字。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诗写了什么呢?下面自已先读读诗句,把诗中的每一个字音读准,读得流利了就可以停下来了。2、检查个人朗读(四五个学生),老师从旁鼓励、指导。3、小组各读一句。开火车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4、有哪些字你要提醒同学们的?“鬓”是指哪里?“衰”的意思,你可以说是鬓毛衰吗?三、合作解决,读懂诗意。1、诗中描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读懂了什么?在小组中说说诗句的意思,可以说读懂某一个字,某一句诗的意思,也可以提醒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哪些字词。3、师生交流。解决第一二句诗。(1)哪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句诗?(2)从

6、第一二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要同学们注意哪些字词?为什么?能找出几对反义词吗?(3)老师注意抓紧第二句诗讲解。找一个外地学生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从哪里来?”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说?长大了会忘记家乡话吗?贺知章阔别家乡五十多年了,会忘记家乡话吗?这就是“乡音无改”。贺知章阔别家乡五十多年了,他自己有了什么变化?谁能用一个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虽然-但是)(4)再读一读,把这句读好,可以在第二句诗前加上叹一口气再读。五十多年了,如今就要回到家乡了,我不忘故土,故土可还认得我吗?心里是多么感慨啊!我们把作者的心情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再把一二句诗读一遍。解决第三四句诗。1谁知道这两句诗说了什么?2

7、第三四句我们不多讲了,用演吧。谁能来饰演一下诗中的贺知章?儿童?儿童怎么问客人?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来表演。3适时的插入写字“何、客”。四、学过这首诗了,你可以感受到作者这次回到家乡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吗?五、我们背一背这首诗,可以背的用背,不能背的用读也可以。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3、积累语言。4、感受春天的美妙与活力。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类型:精读课教学准备:挂图。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课时安排:2

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二、师范读草。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2、再读诗歌,理解大致意思。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很顽强小草 很有生命力烧不死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欢齐读第3、4行诗。4、朗读全诗。六、背诵诗歌。七、读课本p7的诗。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九、写字。1、出示生字

9、认读。2、说说怎样记住它。3、师范写,生书写。4、讲评。十、作业:背诵古诗草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背诵草。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展比拟。3、描绘春天的风光。4、板书课题。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2、用生字组词。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篱落:篱笆疏疏:稀疏急走:快跑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5、小组表演诗歌。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风光很美。7、朗读诗歌。8、背诵诗歌。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五、写字:1、指名认读生字。2、分析p 字

10、形。3、师范写、生书写。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3、积累语言。4、感受春天的美妙与活力。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类型:精读课教学准备:挂图。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二、师范读草。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

11、,画出朗读节奏。2、再读诗歌,理解大致意思。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很顽强小草 很有生命力烧不死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欢齐读第3、4行诗。4、朗读全诗。六、背诵诗歌。七、读课本p7的诗。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九、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2、说说怎样记住它。3、师范写,生书写。4、讲评。十、作业:背诵古诗草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背诵草。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展比拟。3、描绘春天的风光。4、板书课题。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三、学习生字。1、出示

12、生字认读。2、用生字组词。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篱落:篱笆疏疏:稀疏急走:快跑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5、小组表演诗歌。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风光很美。7、朗读诗歌。8、背诵诗歌。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五、写字:1、指名认读生字。2、分析p 字形。3、师范写、生书写。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重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13、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搜集李白的古诗、生字卡片。教学类型:精读课。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展示挂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即筋节“香炉”、“庐山”等词语。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课文。二、朗读感悟,想象画面1、创设情境初读,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诗人,在当时称之为“诗仙”,他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的诗篇,你们读过他的诗吗?还

14、想读他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李白的古诗和回想以前所学过李白的诗篇。2、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考虑:诗人站在哪里?看到什么样的景物。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看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I(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l、让学生看图读问,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诵。四、稳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五、学习生字1、出示以下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拔。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局部与“云”的区别,右下局部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学习绝句)一、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提醒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