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50190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设计读书活动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有兴趣的读 读活读活,就是读活书,活读书。这个“活”,其中的一个含义就是把一本语文书读活,让学生学一本开放的语文书。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活读。(一)拓展读一是“活页课文”的拓展读。我让学生做小编者,给自己选编几篇课文。篇目、题材、体裁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让学生做小作家,给语文书创作几篇课文。二是创设单元话题的拓展读。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举行“走进安徒生的童话”阅读活动,学生阅读丑小鸭、快乐王子、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在阅读童话中,感受着一颗高贵、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学习狼和小羊,开展“从伊索寓言中探宝”的活动,学生从老鹰和狐狸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守财奴中得到“金子的价值不在于保藏,

2、在于使用”的忠告,从狮子和小耗子中获得“勿因善小而不为”的劝谏;学习了江姐,组织了“诵读红岩”的活动,学生边诵读,边整理出红岩英雄谱。三是以课文带文章的拓展读。就是学一篇课文带出一篇文章。例如学习凡卡,带出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节选;学习赤壁之战,带出苏轼的赤壁怀古。有的是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学习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补充藤野先生;学习王愿坚的三人行,补充七根火柴、党费;学习田忌赛马,补充古文增灶减灶;学习冰心的再寄小读者,补充寄小读者、小橘灯;学习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补充心田上的百合花。有的是不同作家的同一题材。如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补充刘白羽的泰山日出;学习和时间赛跑,补充朱自清的匆匆;学习郭枫的

3、松坊溪的冬天,补充朱自清的春;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补充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在拓展的时机上,根据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而定,有的适宜在课前拓展读。如学习飞夺泸定桥,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中一次最为艰险悲壮的战斗。而学生与时代、与人物都有时空和情感的距离。为了缩短时空距离,特别是情感距离,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适宜在课中拓展读。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当学生体会看鱼与画鱼的内在联系时,适时引入齐白石画虾一文,丰富学生的感悟,提升学生的认识。又如仙人掌节选自秦牧在那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在由花品导入人品的教学环节时,引入原文有关赞美守岛战士的一段内容阅读,引发学生

4、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有的适宜在课后拓展读。这样,每篇课文都是一个中心点,以此画圆,做成一个阅读平台。一学期走下来,一本书学下来,学生读了上百篇作品,收获就丰厚了。(二)把一篇课文读活读活,就是活跃读的形式,发挥各种读法的功能,让读富有活力,富有变化。在单色调的阅读形式里收获的是单色调的感受,读亦如此。丰富读法,为每一篇课文设计适合它的读法,让课文自身的魅力在生动多样的读中彰显出来。1体会表达顺序,可用问答读有的课文在表达顺序上很有自己的特点,不要让它淹没在对内容的理解中。体会表达顺序的特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性要求。领悟顺序,也可以设计读法,在读中实现。例如,仙人掌第二段

5、,第一层写仙人掌性格坚韧。先概括说仙人掌性格坚韧,再从它不在乎生存条件、不讲究生活环境这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教学中,我采用“问答读”引导学生感受表达层次,体会作者敬佩、赞美的感情。我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合作读这段话,我读的时候,会根据内容提出问题,请你们用读来回答,从读中你们体会出什么。”我读到第二句话“有水,缺水,天热,天冷,它都满不在乎”时,发问道:“不是吗,你们看,它是怎样的满不在乎呀?”学生用读书来回答:“它那翡翠似的”我接着读“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然后发问道:“不信吗,你们看,它是怎样的不讲究呀?”学生又用读书来回答:“任你什么”读后学生畅谈自己读的体会。2理解内容

6、、感情,采用对比读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时候,根据课文内容情感的表达特点,运用对比读,凸显特征,感悟特征,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海滨小城第一段,生动描述海上的美丽景色。各种颜色的景物,组合成绚丽的画卷。景物因为有色彩而美丽,读书要读出色彩才会产生美感,陶醉其中。怎样使学生进入优美的文字、优美的画面里,眼观其景,身在景中呢?我采用了“对比读”,体会色彩美。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我将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去掉,变成这样一段话:“上面是天,下面是海。海天交界的水平线

7、上,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中飞翔着海鸥,还飘着云朵。”与课文的描写相对照读,启发学生在读中思考:“同样的景物两种不同的说法,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当学生说出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美时,我又进一步激发他们,你从哪里感觉到美,怎么美,你就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在这个过程中,我以引读来促读,读中有导,有评:“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你们看到那种蓝了吗?谁再读读。”读后评:“啊,多美的蓝呀!大家一起来读。”“当朝阳升起来,景物又怎样?”为了理解“镀”字,体会镀的意境,我由镀金的钢笔引申到课文中的“镀”是朝阳给景物增添了一层色彩。在初步理解了文字意思的基础上,再放录像,用课文的语言配解说,

8、启发学生:“海面的一切都笼罩在金光里,你感觉怎样?”“把这种朝阳下的特殊美读出来。”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读得很陶醉。3体会不同的感情色彩,采用“变化读”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孩子们以为,读出情,就是大声读,使劲读,甚至喊着读。其实,人的感情是丰富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朗读传情也是迥然不同的。例如,语言的魅力最后一段话:“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这段话用对比的手法抒

9、发对盲老人怜悯同情的感情。我在教学时,先启发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春天,背诵赞美春天的散文诗句,与此配合展示出一幅幅春天的美景图片,学生陶醉其中。突然,如此优美的景色变成一片漆黑。这种我们与盲老人截然相反的视觉效果,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他们内心激起强烈感受。这时,我建议学生再朗读这段话时试着通过声音的大小、轻重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起伏变化。结果,学生将“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这句话很响亮地读;“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这句话轻声低沉地读;“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

10、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又响声读。这一重,一轻,又一重,表达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也让学生从不同的声音中感受到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震撼。再如,一夜的工作最后两段话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为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格外自豪。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了三遍,每一遍的形式都各异,效果也不同。第一遍,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对自己说”,男生读“对全世界说”。第二遍读,出示周总理深夜办公、批阅文件的照片,配画外音。第三遍读,我和学生共同创设情景,创造性地读。我们设计为:作者站在大海边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它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大海的波涛哗哗作响,好像在说“

11、是啊!是啊!”(男生读作者说的话,女生读波涛的声音);作者站在高山上,对全世界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山谷回音不断。(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回音)这几遍读,学生越读越动情,越读越入境。4体会具体生动性,采用删补读学生在阅读时,有时会忽略不该忽略的词语。我运用“删补读”,引导学生体察一些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或作用。例如仙人掌第二段,作者在讲述仙人掌在生存条件恶劣和生活环境艰苦的情况下有顽强的生命力的时候,运用了诸如“都”、“无论”、“却”、“总是”、“从来”、“任你”等词语来表达仙人掌惊人奇特的生命力。这些

12、词语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也饱含着作者对仙人掌敬佩和喜爱之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师生合作读,第一次通过“问答读”体会叙述的层次和感情;第二次通过“删补读”领悟表达的特点和感情。我和学生合作读时,我有意不读“无论”、“却”、“总是”、“从来”、“任你”等词语,让学生补读出来。例如,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先总说船夫在河上行船操纵自如,然后从急驶的时候能拐弯、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险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这三种表现来具体体现驾驶技术高超。读书时学生只有对“急驶”、“拥挤”、“险窄”这几种情况给予关注,才能真正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为了吸引学生的关注点,我设计了“删补读”

13、,师生合作读时,我故意将“在什么情况下”略去不读,而有意留给学生补读出来。5激发情感,强化感悟,采用“插议激情读”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在废墟上挖掘这部分内容是非常感人的。课文写了父亲挖的时间之长38个小时;挖的艰苦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但是课文并没有具体写父亲是怎样挖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只有让父亲挖的情景在孩子的脑海里活跃起来,挖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才能够体会父亲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从中受到感染。围绕着“父亲怎样挖”,我设计了先启发学生想象:父亲面对瓦砾,怎么做?面对大石头、楼板、柱子怎么做学生想象出父亲扒开、搬走、挪动、撬起、推倒、扛起等一系列

14、动作。接着进行了下面一段对话:教师:就是这样,他挖了8个小时。同学们,你们想象得出他已是怎样可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学生回答:“儿子在等着我!”教师:他挖了12个小时。你们可想象得出他已是怎样可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学生回答:“儿子在等着我!”教师:他挖了24个小时。你们能想象得出他又是怎样可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学生回答:“儿子在等着我!”教师:他挖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有多长时间?(两天一夜)你们还能想象得出他又是怎样?可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学生回答:“儿子在等着我!”教师: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他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又感受到他的信念始终如一。如果把这种体会融进这组数字中,

15、仿佛变成这样(文字片上的数字逐渐变大);如果把我们的体会融进朗读中,又是怎样呢?我们读一读,听一听。此时,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带到朗读里,充满激情地读,反过来又通过感情朗读,受到感染。6不同人物的活动,分角色读7品词品句,换词读换一换,意在引起注意,引发思考探究。例如教学我是谁这首诗歌的第二节,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换词品读,体会“不停”是时间的根本特征。你读书的时候,我拼命地向前跑,你睡觉的时候,我也使劲地向前跑。你读书的时候,我不停地向前跑,你睡觉的时候,我也不停地向前跑。启发学生边读边思:你认为哪一种说法能准确表达时间的特点?你喜欢这个说法吗?(2)填空活读,体会时间流逝。教师:你们能仿照这种句式,说说你们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时间不停地向前跑吗?你()的时候,我不停地向前跑,你()的时候,我也不停地向前跑。(学生填“玩耍、吃饭、画画、弹琴”)(3)组合连读,进一步体会时间一刻不停,一去不复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