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49986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收获机械鉴定大纲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 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DG/T 0152009代替 DG/T 015 2006玉米收获机械2009-09-15 实施2009-09-15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产品型号、机型大小划分及配套动力确认 13.1 产品型号 13.2 机型大小划分 13.3 配套动力确认 14 基本要求 24.1 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24.2 试验条件 24.3 被测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24.4 样机 25 鉴定内容和方法 35.1 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 35.2 安全性检查(评价) 95.3 可靠性评价 95.4 适用性评价 95.5 使用说明书审查

2、95.6 三包凭证审查 95.7 生产条件审查 95.8 用户调查 106 判定规则 106.1 单项判定 106.2 综合判定 10附录 A 14附录 B 17附录 C 18本大纲是对DG/T 015-2006玉米收获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的修订。 本大纲与其前版本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调整了章节目录、产品规格确认表。 增加了机型大小划分及配套动力确认的原则。调整和细化了试验条件及测试要求;增加了总损失率、籽粒含杂率、秸秆抛撒不均匀度、秸 秆切段长度合格率;取消了秸秆切段长度指标;噪声指标由B类调整为A类。增加了配套动力、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装配质量、焊接质量、外观质量

3、检查项目;规定了 主要零部件质量检查的种类和要求。规定了可靠性调查、适用性调查和用户调查的方法,增加了生产查定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增 加并细化了安全性检查(评价)的内容。增加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 015-2006玉米收获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本大纲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大纲提出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本大纲归口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 本大纲起草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石文海、兰心敏、陈兴和、张晓晨、李民、杜金、孙丽娟。玉米收获机械1 范围本大纲规定了玉米收获机械推广鉴定的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本

4、大纲适用于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鉴定。玉米收获机械的其他鉴定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大纲的引用而构成为本大纲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大纲,然而,鼓励根据本大纲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大纲。GB/T 4269.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它显示装置用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4269.2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它显示装置用符号第2部分:农用拖拉机和机械用符号GB/T

5、 5262-2008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 10395.1-200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GB 10395.7-200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第7部分:联合收割机、饲料和棉花收获 机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GB/T 14248-2008 收获机械 制动性能测定方法GB/T 21961-2008 玉米收获机械 试验方法GB/T 21962-2008 玉米收获机械 技术条件JB/T 6268-2005 自走式收获机械 噪声测定方法JB/T 8574 农机具产品型号编制规则使用说明书审查

6、三包凭证审查 生产条件审查 用户调查JB/T 9832.2-1999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 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 压切法TZ 2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TZ 3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TZ 4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TZ 5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3 产品型号、机型大小划分及配套动力确认3.1 产品型号产品型号编制应符合JB/T 8574的规定。3.2 机型大小划分对结构型式相同的收获机,按工作行数a划分机型的大小(见表1)。表1 机型大小划分表机具种类大型中型小型工作行数a三4a=3aW23.3 配套动力确认3.3.1 同一型号的自走式收获机配套两种以上(商标或型号规格或生产厂)发动机时,要求发动机的

7、缸数、额定转速相同,功率差不超过5%,并在使用说明书中做明确说明。在更换发动机后,应确保不 影响机器的结构和功能。3.3.2 试验时,只测定企业明示最小功率值的配套机型。4 基本要求4.1 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在申请时提交材料之外,申请方需补充提供鉴定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包括:a)产品规格确认表一份(见附录 C);b)可靠性试验报告一份(首次申请);c)三包凭证一份;d)样机照片 1 张(驾驶员侧、前方 45 度);e)产品注册商标(如有)批文复印件一份;f)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和服务情况报告一份。4.2 试验条件4.2.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具有代表性,地势应平坦,无障碍物,地表条件

8、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试验地的面积能 满足全部性能试验项目检测的需要。4.2.2 作物条件 选择作物长势比较均匀,没有病虫害,产量中等以上的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要求作物表面没有明水,籽粒含水率为15%35% (适用于果穗收获)、籽粒含水率为15%25% (适用于直接脱粒收获), 无倒伏,果穗下垂率低于15%,最低结穗高度大于35cm。4.2.3 样机状态 试验样机的技术状态应良好,试验开始前允许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样机进行调整和保养;牵 引式和悬挂式的样机应按使用说明书适用功率下限配套拖拉机;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应熟练,试验过程 中不应更换驾驶员和配套的拖拉机。4.3 被测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被

9、测参数准确度应满足表2规定。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表2 被测参数准确度要求序号测量参数测量范围准确度要求1长度25m土 10mm(05) m土 1mm(050) mm0. 5mm2质量(030) kg0.05kg(06) kg1g(0300) g0.1g3时间(024) h 0.5s/d4噪声(34130) dB(A)0.5dB (A)5环境温度(050)C1C6环境湿度(090) %5%7土壤坚实度(05) MPa 0.2MPa样机由申请方或制造商无偿提供且应是近半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由鉴定单位(或委托相关部门) 在申请方或制造商明示的合格品存放处或生产线上随机抽

10、取,大、中型机抽样基数不少于5台,小型机 不少于10台(市场或使用现场抽样不受此限),抽样数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试验,另1台备用。样机 由申请方或制造商在规定时间前送达指定地点,试验完成且对试验结果无异议后,样机由提供者自行 处理。由于非质量原因造成试验样机故障致使试验不能继续进行时,可以启用备用样机重新试验。5 鉴定内容和方法5.1 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5.1.1 主要技术参数核对与测量依据申请方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铭牌和其他技术文件,对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按表3进行核对 或测量。核对或测量时样机应停放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上。表3 核测项目与方法序号项目方 法1型号规格核对2结构型式核对3配套

11、发动机(或拖拉机)生产企业核对型号规格核对额定功率核对额定转速核对4夕卜形尺寸(长X宽X高)测量5结构质量测量6工作行数核对7适用行距范围核对8工作幅宽测量9最大卸果穗高度测量10果穗升运器最大通过高度测量11最小离地间隙测量12最小通过半径左转测量右转测量13理论作业速度核对14作业小时生产率核对15单位面积燃油消耗量核对16拉茎辊型式核对17摘穗辊型式核对18剥皮辊型式核对19割刀型式核对20脱粒滚筒型式核对外径X长度核对数量核对21风扇型式核对直径核对数量核对22凹板筛型式核对23变速箱类型核对24轮距导向轮测量驱动轮测量25轮胎规格导向轮核对驱动轮核对26秸秆切碎机构型式核对27秸秆粉

12、碎还田机型号规格核对5.1.2 性能试验5.1.2.1 一般要求a)性能试验选择常用的工作挡位,至少进行三个不同作业速度的试验行程;b)试验区由稳定区、测定区和停车区组成。测定区长度应不少于20m,测区前应有不少于20m的稳定区,测定区后应有不少于15m的停车区;c)测定前要清除测定区和清理区(包括已割地和未割地24行)内的自然落粒、落穗,断离、倒伏、不成熟植株及结穗高度在 35cm 以下的果穗;d)样机在稳定区和测定区内不得改变工况。5.1.2.2 试验条件的测定a)测量点位 在试验区内取3个测量点位进行测定。测量点位定在各试验行程的停车区,每个测量点位取一个作业幅宽,长度为lm,测量点位长

13、度不够时可以延长。b)地表条件测定垄高、垄距,测定方法按GB/T 5262-2008的规定进行。并记录土壤质地、地表起伏状况、地 形坡度、试验区面积、杂草种类和密度等。c)土壤条件测定土壤的绝对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方法按GB/T 5262-2008的规定进行。土壤绝对含水率和土 壤坚实度分两层测定,取样深度分别为0cm10cm、10cm20cm。d)作物特征测定株距、行距、百粒质量,方法按GB/T 5262-2008的规定进行。并记录作物品种、成熟度、种 植方式等;每个测量点位连续取10株,分别测定每株(穗)的自然高度、最低结穗高度(植株最低果穗基部到 所在垄顶面的距离)、秸秆直径(测量距垄顶

14、面100mm非节处)、果穗和光果穗大端直径、果穗长度、 单穗籽粒质量、单株秸秆质量(指高出垄顶面100mm以上、去掉果穗和果柄后的植株质量),计算平均 值;测定植株折弯率、果穗下垂率、作物倒伏率,每个测量点位连续测50株,求百分比; 测定籽粒、苞叶、果柄、秸秆根部的含水率,按GB/T 21961-2008中5.3.1.8进行。e)气象条件测定风速、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测定方法按GB/T 5262-2008的规定进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 测定5次,取其范围值,并记录天气情况。5.1.2.3 喂入量、作业速度的测定 从粉碎(切段)秸秆、苞叶、果穗(或籽粒)各排出口,接取样机通过测定区时的全部排出物, 分别称其质量,同时测定并记录通过时间。按GB/T 21961-2008中式(1)和式(2)分别计算喂入量和 作业速度。粉碎秸秆难以接取时,允许采用计算的方法折算出接取的秸秆质量(单株秸秆平均质量X测定区 内株数)。5.1.2.4 总损失率的测定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