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49935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的复习提纲打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 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有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 (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主要是指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4)、与自然灾害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15/时(两极点为0)因纬度不同(从赤道向两

3、极递减,极点为0)太阳日:24时公转自西向东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平均1/天(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平均30km/秒(近日点大,远日点小)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如果该交角为0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产生地方时;(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移,

4、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4、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1)地球是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2)地球的自转运动。5、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它把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P16图1.19)6、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为24小时。7、地方时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8、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5、。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P17图1.20)9、区时的计算(1)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例如:东八区为8点,东九区为9点,东二区为2点。(2)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例如: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7点。10、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1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反映太阳辐射强弱)昼夜长短变化(反映日照时间长短)(2)昼夜长短的变化;(3)产生四季更替和五带。时间上:产生四季空间上:产生五带21、春秋分日昼夜

6、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c)春秋分日:(1)全球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2、夏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a)夏至日:(1)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3、冬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9图1.23b)冬至日:(1)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25、气候统计上的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

7、0、11月;冬季:12、1、2月。26、五带的划分(P20图1.24)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它有横波和纵波之分。 其中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的是横波。2、地震波显示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出现在陆地以下平均33Km处,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出现在地下2900Km处,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不连续的界面,可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其下约至400Km处为岩浆的发源地,称为软流层。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

8、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二、热力环流7、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空气垂直(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地面冷热不均空气水平运动(即风)9、热力环流实例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在水平

9、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看图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名称和风向)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三、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

10、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六、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分布特点地中海气候受

11、副热带高压带(夏季)和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3040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南北4060纬度大陆西岸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2、判断气候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也可以根据气候的特点。(注意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分布规律)四、全球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危害: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

12、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 水循环可分成三类:(1)海陆间循环,包括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 流、下渗、地下径流。因为发生的区域最广,环节最多,又称之为海陆间大循环。(2)海上内循环,包括环节有蒸发、降水,它发生的水量最大。(3)陆地内循环,包括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3、水循环的意义有:(1)、水连续不断的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2)、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水循环促进地球上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4)、水循环还是地球上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4、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

13、动,叫做洋流。5、按性质,可以把洋流分成暖流(概念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和寒流(概念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6、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会受到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7、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如果按纬度来看,中低纬形成了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即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中高纬形成了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即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而南半球由于性质均一的海洋面积广,环流并不存在,而是被环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所取代。 另外,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

14、针方向,冬季为逆时针方向。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1)、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很大:暖流使沿岸地区气候增温增湿;寒流使沿岸地区气候降温减湿。(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就是这种形成原因。 上升补偿流处也易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4)、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水顺流,可以加快船速,逆水逆流,可以减慢船速;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如纽芬兰岛附近的拉布拉多寒流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暖流交汇处;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行。 (5)、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9、厄尔尼诺现象原发生地区是秘鲁附近海区,此海区本身在秘鲁寒流洋流控制之下,表现为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异常升高。它会带来的危害有:对厄瓜多尔等地,连降暴雨,出现洪涝灾害;而对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等地,出现严重的干旱天气。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褶皱山系和断裂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