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49714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篇第1篇: 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什么是医疗补贴医疗补贴是指按规定支付给未实行医疗保险地区已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医疗费用。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是指对没有参加以及没有能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或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无力承担自己支付的部分的农村困难农民进行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

2、决定(中发202313号)和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23158号)的规定,我国目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全民保健制度,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健康保险制度。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障是以全民保健为基础,以公费和劳保医疗为主体,以合作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政策:1.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

3、其职工,都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随着原劳动保障部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保政策的明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际上覆盖了城镇全体从业人员。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2亿人。2.筹资标准。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在职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的2%,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具体缴费比例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前,用人单位缴费率全国平均水平为7.37%,个人缴费率全国平均为2%。3.统筹层次。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京津沪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目前,

4、全国多数地区为县级统筹,目前正在进行提高统筹层次的工作。4.待遇支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个人账户主要支付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个人自付部分以及在定点药店购药费用。统筹基金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和部分门诊大病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实际在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左右。202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约72%,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约67%。(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5、国发202320号)。目前,这项制度已在全国全面推开。主要政策:1.覆盖范围。城镇中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截至2023年底,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8亿人。2.筹资标准。由各地按照低水平起步的原则,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家庭和财政负担的能力合理确定。2023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人均筹资标准为130元。3.政府补助。为了引导和帮助广大城镇居民缴费参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了政府补助的政策。2023年政府对参保居民的补助标准为不低于每人每年80元。4.待遇支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

6、建立个人账户,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和部分门诊大病费用。2023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约55%。此外,为解决参保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问题,部分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将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是以政府资助为主、针对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覆盖范围。所有农村居民都可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23年底,参合人数8.33亿人。2.筹资和政府补助。政府对所有参合农民给予适当补助,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除市区以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每人补助40元,地方财政的资助额不低于40

7、元,个人缴费20元。中央财政对东部省份也按中西部地区一定比例给予补助。3.待遇标准。新农合一般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主要补助参合农民的住院医疗费用。各县(市)确定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2023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约55%。(四)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兜底层次,包括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主要是为无力进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以及进入后个人无力承担自付费用的城乡贫困人口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社会医疗救助的对象是因病致贫的低收入者和贫困者,资金主要由财政支持,也可以吸纳社会

8、捐助等其他来源的资金。2023年,全年共累计资助5650万人参保参合,住院救助520万人次,门诊救助1083万人次。(五)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主要政策。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需要通过购买医疗服务来实现。由于医疗服务存在高度专业性、资源相对垄断性等特点,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不能实现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因此,医疗保险机构必须承担控制医疗费用的责任,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主要管理手段是三个目录、两个定点、一个结算办法,简称“三二一”。1.服务项目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办法,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可以支付的医疗服务项目范围。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简称“

9、3个目录”。参保人员在“3个目录”规定范围内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2.就医管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同定点机构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参保人员可以选择若干包括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也可以持处方在若干定点药店购药。目前,全国定点医疗机构8.36万家,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占76%,定点零售药店9.63万家。多数统筹地区实现了住院医疗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个人只负担自付医疗费用,但异地就医垫付问题还比较普遍。3.结算

10、管理。医疗费用结算方式是指医疗保险费用拨付的方式和流向,不同的支付方式与标准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目前各地实行按服务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等多种结算方式。从医疗保险结算的发展趋势看,由单一的结算方式向复合式结算方式转变,如门诊和住院通常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 由以按服务项目付费为代表的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有助于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生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 发展期望党的十七大已经确定了2023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宏伟目标。按照中央的要求,近期医疗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

11、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当前重点是加快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4项制度,从重点保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并做好制度之间的衔接。(一)扩大覆盖面,尽快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二)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四)改进医疗保险服务,方便参保群众。第2篇: 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医疗保障局2023年工作计划 XX县医保局始终把谋群

12、众健康之福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今年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上级医保部门的部署要求,围绕公平精准、便民利民,抓改革、惠民生、强基础,着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聚焦民生福祉,完善医保惠民政策。(1)深化全民参保计划。截至目前,我县户籍人口数884440,实际应保数为882256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80764人,基本医疗保险户籍参保率达99.83%,比去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职工医保制度实现纵向统一。出台XX县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办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待遇保障

13、、经办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市县纵向统一。其中:统一缴费政策。缴费基数统一调整为上年度省平工资; 在缴费比例弹性空间内,综合考虑在职和退休人员缴费水平平衡、基金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缴费比例由10%降为7%,政策调整后年度基金收入预计增加7965万元。统一待遇政策。门诊、住院起付线调整至与全市一致,住院统筹封顶线提高至17.86万元,职工医保待遇总体提高。(3)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和待遇水平。出台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相关政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提高筹资水平。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至1150元,每人增加90元,财政补助每人增加210元。提高待遇水平。门诊统筹封顶线提

14、高至1500,在县内县级医院就医支付比例提高至35%。住院起付线由原来乡镇卫生院600元、县级医院900元、县外医院1300元分别调整为300元、400元、700元,县内住院支付比例提升5%,住院统筹封顶线由15万提高到20万。(4)落实大病保险制度。抓好大病保险政策统一,筹资标准为人均65元,起付线由3.26万降至2.35万,封顶线由32.6万提高至35.2万,报销比例为60%; 大病保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起付线降至1.175万,取消封顶线,报销比例为65%,突出托底作用。(4)健全慢性病门诊制度。将14种常见慢性病纳入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报销范围,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将一次性处方医保用药量从4周

15、延长到12周,报销比例提高到60%,在19家定点药店开通城乡居民医保慢性病刷卡结算功能,覆盖主要乡镇,方便患者就近购药; 同时推进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第三方配送工作,目前我县24家乡镇卫生院均已开通慢性病第三方配送功能,乡镇卫生院没有配备的药品,可以通过慢性病配送平台下单,将药品直接送至参保人员手中。 (二)聚焦托底保障,落实医保精准扶贫。当前是“两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按照习总书记“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积极落实医保扶贫政策。截至目前,共发放医疗救助2422万元,涉及15535人次,救助政策100%落实,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体就医负担。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出台X

16、X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特困供养人员的救助范围由住院费用调整为年度基本医疗费用; 因病致贫人员救助起助金额由3万调整为3.6万,救助比例由分段比例20%、40%、50%调整为统一比例50%,医保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2)实施全额补助保费。通过与民政等部门对接,我县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6155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16842人、特困供养人员676人,上述合计23673人已实现100%参保。(3)落实困难群体100%救助。入村入户进行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对照名单一一核准救助对象,建立常态和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医疗救助100%。同时,针对救助对象的异常情况及时开展联合审查,加大处置力度,维护困难群体利益。(4)上线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功能。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将救助资金发放环节前置,上线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系统,推进医保延伸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