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老街巷:文脉传承贯古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48352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老街巷:文脉传承贯古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封老街巷:文脉传承贯古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封老街巷:文脉传承贯古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封老街巷:文脉传承贯古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老街巷:文脉传承贯古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封老街巷:文脉传承贯古今从启封故城到名城开封,从黄沙掩埋到杨柳葱葱,从古国文明到文治武功多年来,笔者 一直认为,开封厚重文化的代表不仅仅是龙亭、铁塔,开封真正的文化在市井之中,在纵横 交错、棋盘般的老街巷之中。无论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市井生活,还是北宋以来起起 落落的中原文明和黄河文明滋养的开封人个性。从东京梦华录到如梦录,那些千年 以来的街巷名字一如开封的名字一样,穿越千年。一条街道,贯穿帝都南北,一千年过去了, 依然还在中轴线上;一个胡同,经历风雨和岁月嬗变后,依然不曾离去。余秋雨说,开封“像 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笔者认为,这些老街巷就像这位贵族身上的 环佩抑或珠宝

2、,尘土掩饰不住熠熠生辉的灵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唯有开封的这些老街巷, 是重新唤醒古都气质和重新召来街市繁荣的现实载体。开封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街巷以北宋时代最为著名。东京梦华录 中把街与巷并称,书中目录卷第二中有“御街”、“朱雀门外街巷”、“东角楼街巷”、 “潘楼东街巷”,卷第三中有“大内前州桥东街巷”、“寺东门街巷”。北宋由于坊市 分离,所以街巷间充满着浓厚的商业气氛,热闹非凡。开封最繁华的宋都御街、马道街、鼓 楼街以及书店街,无论古今,都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街巷。开封人喜欢把街道小巷叫做“胡 同”,开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七角”分别是指吴胜角、行宫角、丁角、

3、 都宅角、崔角、府东角、府西角。“七角”的名称虽沿用至今,但其中有两个名称已经有所 改变。丁角,明代称丁家角,清初改称丁家桥,光绪年间改称丁角街。吴胜角,明代因街北 端路西有五圣祠,称五圣角,清康熙年间更名吴胜角,后来复称吴胜角街。“八巷”包含有 双龙巷、贤人巷、南京巷、保定巷、金奎巷、聚奎巷、慈悲巷、第四巷。其中第四巷有所更 改。第四巷宋代称第四甜水巷,明代称第四巷,清代称前第四巷,民国时曾称和平巷、中第 四巷。1951年,其被改名生产中街。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封旧城改造不断、道路不断拓宽,部分胡同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有的甚 至已经消失。据开封风物大观一书记载:清末开封城有胡同54个,民国年间城

4、厢有所 扩大,至 20世纪 40 年代胡同增至 78个。新中国成立后,开封旧城街道不断得到改造, 至 1990年,共有胡同 75个。开封老城区街巷名称的由来, 有多种类型, 蕴涵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一些街巷以历史传说命名。以街巷为背景的传说大多由历史典故或者历史现象而引起,由一 定事实而引发,尽管有些传说无法考证,但是街巷传说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如游梁祠街的传 说,讲述了孟子拜会梁惠王的这一段历史。梁惠王迁都大梁之后标榜招贤,孟轲闻讯后来到 大梁。梁惠王亲自接待了孟子。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答: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轲以仁义之道游说梁惠王,但梁惠王并没有

5、采纳其主 张。至今,仍有两通清代重修游梁祠的古碑印证着这一历史传说。双龙巷的传说是关于宋太 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双龙巷,相传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 赵光义曾在此居住,因古代皇帝为真龙天子,故名双龙巷。另一说法是相传该街有座龙王庙, 街两端有两口井,出现两条龙,东青龙,西火龙,故名双龙巷。卧龙街,据民间传说:赵匡 胤陈桥兵变后,微服回东京看望家属,被后周官兵认出遭到追捕,赵匡胤逃入一座玄帝庙中, 因追兵逼近,避入神龛藏在神像身后。追兵进庙见神像四周蛛网密布,以为赵匡胤已逃往别 处就出庙分头追寻,才使赵匡胤躲过一劫。有的街巷以历史遗迹命名。其中仅以祠、庙、寺、观命名的街道

6、就有 30多个,如无量庵街、 三元街、无梁庙街、城隍庙后街等。如文庙街原是清顺治年间知府朱之瑶修建的左庙右学, 开始的时候,这条街因在布政使司后面,称为司后街,后来在这条街建了开封府孔庙,改称 为文庙街。如旗纛街最初有唐代建立的太公庙,宋代在此建立武庙来祭祀姜尚及历代名将, 称武庙街,到了清代更名为旗纛庙,来纪念在战场上手握军旗的将士。大武庙后街,清代街 南部有关帝庙,供奉关羽和岳飞,俗称大武庙,因街在大武庙后边而得名。孝严寺街,相传 明代街南侧有孝严寺(北宋时为纪念杨继业而建),所以该街采用了此名。还有以过去的建置命名的街巷:北道门街、里城大院、辇子街、东华门、家庙街、开封县街、 八府仓街、

7、省府后街、大兴街、前营门街。例如,北道门街相关的是北道,它是清代开封的 衙门之一,开封城当时有东司、西司、南道、北道等衙门,北道为粮驿道署;里城大院源自 于康熙年间建立的满洲城,里城是旗人的聚居地。大兴街在宋代是大晟乐府的所在地,它是 当时全国音乐最高学府,金宣宗迁都开封后仍旧设置音乐机构于原址,改名为“大兴乐府”, 大兴街由此而来。柯家楼街,因为1920年传教士柯莱恩建了一座三层英式小楼,俗称柯家 楼,后来形成了街道,以此为名。天地台街,清代街北部有风云雷雨山川坛,即天地坛。民 国初期开始形成街道,称天地坛街。有的街巷以用途命名。如馆驿街宋时为小御巷,相传名妓李师师居于此,民间俗称师师府。

8、该街明代为驿站,名叫大梁驿,专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民国 时期改名为永康街。马道街在宋代是大相国寺的一部分。元代,开封多次遭受水灾。明代中 期,大相国寺香火重新旺起来,加上当时的祥符县衙设在大相国寺西侧,大相国寺东墙外的 一片荒地上,开始有不少赶脚儿的牵着骡马或者赶着车在此聚集,等候雇佣。当时的牲口特 别是马匹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这里终日熙熙攘攘、车马不断。后来有人在这儿建房 开店做生意,祥符县的马快班也驻在此地,逐渐形成街道,人们就叫它“马道街”。一直到 清朝,马道街还开设骡马车行。刷绒街,相传清代该街有手工作坊、木机织绒。酱醋胡同, 在明代先后为醋张家胡同、东

9、通大店街、西通山货店街。清代,西口不通,称酱醋胡同。柴 火市街、磨盘街、油坊胡同、镟匠胡同、鱼市口街、烧鸡胡同、鹁鸽市街、磨盘街、书店街 等街巷都是以用途命名的。另外,还有以姓氏命名的街巷,比如高家胡同、侯家胡同、屈家胡同、王家胡同、刘家胡同 等。有的街道具有时政意义,如民生街。1928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在该街东部建部分 排房安排贫苦群众居住,取三民主义含义之一,称民生村。该街地处民生村西门外,1958年 形成街道,故名民生街。一营房街,清末时,该街西北部为河南陆军第一营房,民国时期仍 为营房。因该街主街在营房东侧,故称第一营房街。还有以谐音命名的街巷,如豆腐营街, 相传唐初女将窦桂娘统领

10、的军队曾驻扎于此。后来她在这里营建了府第,人称窦府。唐之后 这里逐渐形成了街道,称“窦府营”,逐渐成了谐音“豆腐营”街巷名称具有相对稳定性,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在开封保留至今的街巷名称中以宋、明、 清时期为最丰富,这些名称从特定的侧面记录了社会变迁和历史映象。以现在的三民胡同为 例,传说三国时期,曹操曾在这里歇马,盖了三个草亭,故有曹三亭和草三亭之说。明代时, 由于街道南北两口互不对照,中部有一个很大的转弯,整条街形似一只凤凰。两头是首尾, 中部大转弯就是凤凰的腹部,故最初这里叫做凤凰巷。明弘治年间巷中建一寺,名曰凤凰寺, 是开封城内较早的一座清真寺。清代时废凤凰巷街名,恢复使用古“草三亭”

11、旧名。冯玉祥 将军主豫时期,改草三亭为三民胡同,虽意义全新,却仍含一个“三”字。日寇占领开封期 间,“三民”遭忌,改名东光胡同。日本投降后,恢复三民胡同名称至今。万寿街是因为清 代时,万寿宫前有一牌坊上书“万寿无疆”,该街在牌坊西侧,取吉祥之意,所以称为万寿 街。街巷名称记录城市风物,也反映民风民情。开封胡同里多的是近现代建筑,从外表上猛一看 差不多,其实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老街巷承载了古城的历史,也浓缩了古城的俗世百态。开封目前存在的老街巷大部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以明清之际形成 并命名的街道居多,有民国以来更换了名称的,也有宋代街道的踪迹。这些街道和胡同为我 们提供了活

12、化、复原的符号遗存。它们本身便是厚重和无价的历史遗产,其中有不同文化的 蕴涵。笔者喜欢穿越小巷,游走巷陌,置身其中。高大的槐树屹立在路边,树荫下有三五老 人或打牌或观棋,饲养的鸟儿悬挂枝头,百灵或者画眉唱出婉转的歌声。有人抽着旱烟,有 人咂嘴儿品茗,有人哼着小曲儿,有人晃着二郎腿儿。在老街巷,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保存完 好的四合院或者老门楼,寻常小院,人道名人曾住;寂寞门楼,砖雕、木雕、石雕精美。每逢节假日,常有一些画家、三五成群的摄影师或者兴致勃勃的游客在开封的老街巷寻找灵 感和文化观光。小胡同的移步换景,四合院的摇曳竹影,老门楼下峥嵘的门铛,街巷里悠扬 的叫卖声,都为老街巷这幅油画点缀了跃动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寂寥房屋,曾经见证历史。曲折街巷,既有达官贵人的大宅门,也有市井百姓遮风挡雨的陋 室;历史街巷中有中共地下党的第一个联络站,历史街巷中还曾经隐藏过秘密电台,见证过 刀光、剑影,见证过和谐、宁静以及寂寥、繁荣。历史街巷是繁华帝都的世外桃源,无论是 遛鸟的惬意,还是品茶的知足,街巷包容了历史的多难和百姓的辛酸,每天始终以新的姿态 迎接喧哗和平静。一片灰瓦揭开了旧时文明,一堵城墙抵御了异族的进攻,一幅画卷呈现了市井风流,一条街 巷珍藏了童年时光;一场斗鸡拉开了街巷民俗,一块青砖打开了尘封记忆,一朵菊花绽开了 璀璨笑脸,一抹余晖映照了帝都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