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483523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第章黄酮类完美修正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17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单项选择题】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D )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D )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 B )位置上。

2、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C )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D)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E )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3、花色素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B ) (1)5,7-二OH黄酮 (2)7,4/-二OH黄酮 (3)6,4/-二OH黄酮 A.(1)(2)(3) B.(2)(3)(1) C.(3)(2)(1) D.(2)(1)(3) E.(1)(3)(2)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B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 E.7-4/-二OH黄酮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D )A. 盐酸

4、-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B )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1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二氢黄酮醇 E. 异黄酮1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二氢黄酮16既有黄酮,又有苯丙素结构的成分是( D )A. 槲皮素 B.大豆素 C. 橙皮苷 D.水飞蓟素 E.黄芩素 1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

5、B )A. 冷水浸取法 B. 乙醇回流法 C. 乙醚提取法 D. 酸水提取法 E.石油醚冷浸法18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应调至( C ) A. pH67 B. pH78 C .pH89 D. pH910 E. pH10以上19黄芩苷是( A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20槲皮素是( B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2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B ) A. 石灰乳 B. 硼砂 C. 氢氧化钠 D. 盐酸 E. 氨水22芸香糖是由( E )组成的双糖 A. 两分子鼠

6、李糖 B. 两分子葡萄糖 C. 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 D.一分子鼠李糖 , 一分子果糖 E. 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23查耳酮与( C )互为异构体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黄烷醇24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 B )A. 盐酸-镁粉反应 B. 锆-枸橼酸反应 C.四氢硼钠(钾)反应 D. 三氯化铝反应25. 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C ) A. 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B. 黄酮醇显紫红色 C. 查耳酮显红色 D. 异黄酮多为负反应 E. 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2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A酸提碱沉

7、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29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31、 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C)中、乙醇 、乙醇 、水 、酸水 、甲酰胺32、 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B)、-向低场位移 、-向高场位移 、邻 位 碳 不 发 生 位 移33、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中加入诊断试剂峰带向红移动, 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D) 、无- 、有- 、无- ,有- 、有 -34、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B) 。、分配 、

8、氢键缔合 、分子筛 、离子交换35.pH梯度法适合于下列(A)类化合物的分离。、黄酮 、香豆素 、强心苷 、挥发油36.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化位移规律是(A)、-C向低场位移 、-C向高场位移 、邻位碳向高场位移 、对位碳向高场位移 37.何种样品的醇溶液+NaBH4+浓HCl生成紫-紫红色(A)、二氢黄酮 、异黄酮 、黄酮 、黄酮醇38.活性炭对黄酮类化合物在(C)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醇 、80%的酚水 、水 、含水醇39.黄酮类化合物的碳谱中C4的化学位移一般在(C)、190 、200 、170-180 、小于17040在紫外光谱中,350nm以上没有吸收峰的化合物是(A)41.EI-MS

9、中,具有m/z为132的结构碎片的化合物为(A)42.在5%的Na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D)、3,5,7-三羟基黄酮 、2-羟基查耳酮 、3,6-二羟基花色素 、7,4-二羟基黄酮43.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为(D)黄酮、3-OH 、5-OH 、6-OH 、7-OH44.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AlCl3后的图谱与AlCl/HCl谱图完全相同,则B环结构(B)、存在邻二酚羟基 、不存在邻二酚羟基 、只存在4-OH 、存在间二酚羟基45.用Sephadex LH-20分离下列化合物,最先流出的为(D)、黄酮苷元 、黄酮单糖苷 、黄酮二糖苷 、黄酮三糖苷46.

10、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NaOAc(未熔融)后,带红移10nm,说明该化合物存在(C)基团、5-OH 、7-OH 、4-OH 、7-OH和4-OH46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B)AB环H-3的特征 BC环质子的特征 CA环H-5的特征DA环H-7的特征 EB环H-2和H-6的特征【多项选择题】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BDE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醇 C. 查耳酮 D. 黄烷醇 E. 二氢黄酮2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BCDE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化合物类型 D. 共轭双键数目 E. 洗脱剂种类4黄酮苷类化

11、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D )A. 碱溶解酸沉淀法 B. 乙醇提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沸水提取法 E. 酸提取碱沉淀法5芸香苷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 AE )A. 葡萄糖 B. 甘露糖 C. 果糖 D .阿拉伯糖 E. 鼠李糖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 ABD )A. 蒽醌 B. 黄酮 C. 多糖 D. 鞣质 E. 皂苷【判断题】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而黄酮苷则无。(错) 2黄酮化合物,存在,二羟基 , 光谱 :A其甲醇溶液中加入时,仅峰带位移,强度不减。(错)B其甲醇溶液中加入时,峰带红移。(对)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硅胶、Sephadex G、聚酰胺等。(对)4

12、.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黄酮(苷元),主要靠分子筛原理,黄酮按分子量由大到小顺序流出柱体。(对)5用纸色谱PC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用7%的乙酸水溶液展开时,苷元的Rf值大于苷的Rf值。(错)6.二氢黄酮因系非平面分子,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相应结构的黄酮。(对)7.聚酰胺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分子筛。(错)8.黄酮碳苷在常规酸水解条件下可被水解。(错)【填空题】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_2-苯基色原酮_。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三碳链_相互联结,具有_6C-3C-6C _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但当_2位引入苯基_ ,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_灰黄色至黄色_;查耳酮显黄色至橙黄色_;而二氢黄酮不组成_交叉共轭体系_,故不显色。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_交叉共轭体系_及_助色团_的数目和位置有关。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_助色团_能促使电子转移和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