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48246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某第九中学五项管理实施细则落实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全省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暨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确保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积极推动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有效作业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作业监控领导小组:组长:李XX副组长:宋XX梁XX组员:张XX李XX赵XX葛XX三、“五项管理

2、”具体细则(一)体质健康管理为贯彻落实健康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1、做好健康监测。学校将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将测试成绩及时录入系统,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针对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2、开展体育运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天阳光运动不少于1小时。每个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

3、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3、做好体质健康监测(1)学校对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2)测试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数据的记录要真实,杜绝虚拟测试成绩。表册填写字迹清楚、工整,不改写,格式正确。(3)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4)测试小组务必认真组织测试工作,并按时将相关表册整理上报。(5)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要对学生提出安全要求。要利用班会和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及训练的安全教育。4、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

4、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由学校教导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x名体育教师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5、加强硬件建设,及时添置体育器材,加强运动场地建设,定期开展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满足师生体育锻炼的需求。6、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配齐体育专任教师;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锻炼1小时方案,并有效落实;制订针对雨雪天气的室内体育活动计划;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做好学生近视防控,每天上、下

5、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对近视防控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定推进举措。7、各班级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作业、测试等方面减少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8、健全责任机制。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全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二)手机管理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要求。1、家校及时联系为确保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畅通,便于家长联系学校,家长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班主任要及时解决

6、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保证家校应急联络;学生需要联系家长,在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知晓情况下,可借教师电话或使用学校公共电话(号码:12345678910,学校公用电话设置在传达室)进行联系。2、严禁手机进课堂。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为方便与家长联系,学生可以带电话手表。3、限制手机带入校园。我校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4、学校通过家长群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严禁手机进课堂。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

7、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进校后要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5、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班级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6、解决家长的作业焦虑问题“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然而,冷静分析家长们在参与孩子的作业管理、辅助监督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不满情绪,其实绝大多数是源于孩子们的作业完成质量问题。面对孩子的作业“写得慢、错得多”,家长难免会情绪失控,由此容易导致不理智的行为产生。解决家长的作业焦虑问题,最

8、关键的是为孩子赋能,提高他们的作业管理能力,尽量让家长的参与成为一种陪伴孩子学习能力提升的幸福过程。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约束性安排,比如规定孩子多长时间完成一份作业,有效提升他们写作业的速度。另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专注度。对孩子来说,写作业自然是非常枯燥的过程,容易为周围事物所干扰,从而降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居家学习为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训练自己的专注度,让他们养成沉下心来的学习习惯,除了家长自己不要制造干扰因素之外,也要要求孩子主动将自己的注意力锁定在作业上,不会在写作业的时候,动不动就离开去吃东西、喝水、看电子产品等,作业的错误就自然会减少很多,他们的作业管

9、理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三)读物管理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先期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选用课外读物全面排查工作。1、加强图书建设。我校定期开放图书室,提倡整体借阅和个人借阅相结合的借书模式,提高图书的使用率。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在楼梯拐角安置移动图书架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2、丰富馆藏图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充实优秀读物,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结合学校读书节、学科节等,开展有主题的图书馆课程开发活动和读书沙龙分享活动;利用学校文化长

10、廊、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开展好(新)书推荐、名师导读等。3、开展读书活动。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做好班级读书吧建设,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经典诵读、好书分享、诗词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4、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2)学校严禁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3)学校图书室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5、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

11、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为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1)分管学校图书工作的领导、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3)学校图书审核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6、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学校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图书室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级部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

12、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宣传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7、加强教材征订和图书订购管理,教材征订前要认真核对审定目录,不盲目征订订购图书,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图书内容有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8、控制教辅种类。坚持一科一辅的原则,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选用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学习之友,一二年级语文、数学不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禁止教师、家委会推荐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其它种类的教辅资料。(四)作业管理为全面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

13、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积极建构针对不同学生实际、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减负提质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作业管理。1、布置作业的原则1、严控书面作业总量。要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2、把握作业育人功能。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

14、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3、语数等学科教师要协调好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尽量学校能完成)。2、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宣传、指导,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敷衍,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3、严格落实作业批阅责任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阅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4、逐

15、步建立基础性作业资源库,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5、对标依规,确保落实。制定作业布置、批阅、检查具体细则,并作为考核指标。学校将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开展不定期地随访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6、作业评价。釆用ABCD等级制评价;根据学段学生特点进行个性评价,如笑脸、加星评价等,评价具有鼓励性,指导性;评语书写要规范工整。7、认真批改反馈作业。学校各教研组定期检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8、创新作业类型方

16、式。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9、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校教学常规XX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XX校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条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科研、师训及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