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二中-吴凌雁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48036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征二中-吴凌雁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仪征二中-吴凌雁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仪征二中-吴凌雁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仪征二中-吴凌雁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仪征二中-吴凌雁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征二中-吴凌雁研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会 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性仪征市第二中学 吴凌雁【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材变化了,高考试题变化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期中最为明显的是史料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史料教学已经深入到每节历史课堂,它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编教材教学的需要,运用史料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起到积极作用。【关键词】:史料教学 高中历史 课程标准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史料教学首先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在我国,随着教科书中引用史料的不断增加和高考历史试卷

2、中材料解析题比重的不断攀升,史料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专门就史料教学问题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建议,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史料。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可以说,几乎每一节历史课,都会有史料教学的环节。近几年来的高考命题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将越来越显著。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准确的运用史料,开展史料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编教材,来看实施史料教学的必要性,并分析史料教学对历史教学的作用,从这三点

3、说明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一 、史料教学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1、从课标的“课程目标”来看史料教学的必要性第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存储“历史信息”的载体无疑是指史料,即白寿彝先生所说的,“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或如曹大伟、赵世瑜所说的,“一切存储着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显然,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技能。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

4、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如何做到论从史出,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得出相关的论点,而不是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不然的话,探究学习也只能成为“无米之炊”而沦于形式。2、从课标的 “内容标准”来看史料教学的必要性第一,在各个模块的课程目标中,都提出了明确的史料教学方面的目标,让学生学会搜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资料,并能够归纳、分析、评价、解释历史的能力。如:在必修中提出:“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 再如:在选修(二)中提出:“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的

5、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 第二,在各模块的“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提出了大量与史料教学相关的具体建议。如:在历史必修中,共提出了八条教学活动建议,其中与史料教学活动相关的有四条,它们分别是:第三条:“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第四条:“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第五条:“搜集有关史实,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第六条:“观看有关录像片,了解新中国的外资成就”。从这些“教学活动建议”可以看出,课标制定者希望借助史料的搜集、分类、解析、运用等各种形式的

6、史料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从课标的“实施建议”来看史料教学的必要性第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三条与史料教学直接相关的建议:(1)“历史习作”。课标认为:“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事实上,要撰写观点新颖的历史习作,只凭一本教科书显然不行,学生必须借助各种形式多样的史料。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收集、整理史料,然后在史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逻辑严谨地表达出来。(2)“历史制作

7、”。课标指出,“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在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中,学生必须广泛收集各类史料进行重组加工,从而达到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目标。(3)“历史调查”。同“历史制作”一样,“历史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历史调查,可以搜集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一些组织学生进行过社会调查活动的作者曾在文章中颇有感慨地写到:“(学生)在真切的感悟历史的同时,不仅锻炼了社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而且学会了搜集与处理历史资料,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总之,这几种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都离不开史料的运用,都属于史

8、料教学的范畴。第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课标首先强调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存、互联网、家庭、社区等,以提醒广大师生从中搜寻教学所需的史料及其它教学资源。然而,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课程资源中相当一部分实为历史史料。综上,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部分,对史料教学问题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建议。课标已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开展历史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 。因此,一线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史

9、料教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用,积极利用史料作为教学的基本素材,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从中自主建构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史学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史料教学在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中能够充分体现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由于受到各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史料基本以文字史料为主,辅以图片资料。新教材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史料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体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以2009年人民版必修1为例):“学习思考”有对教材的直接提问,也有结合文字史料,分析问题。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页,读恩格斯的

10、话,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关系。 “资料卡片”含有重要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结论。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页,利用礼记大传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血缘关系对于巩固、完善政治秩序的重要意义,反映血缘宗族在周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知识链接”体现的史料知识十分丰富。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9页,利用史记蒙恬列传的史料,帮助学生感性的了解直道的概念。“材料阅读与思考”实际上就是一道材料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回答问题。“史学争鸣”。有些提供一些史料,作为不同史学观点的论据,有些是结合教材理解不同的史学观点。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9页,对秦朝设郡的数目,史学界不同的看

11、法。再如:第41页,结合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所提供的内容,对史学界所争论的“谁打败的日本?”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与探究”中明确让学生收集史料,合作探究,扩大知识面。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0页,通过收集各种史料,探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教材中穿插大量的地图和图片资料,有的图片和地图还配有文字解释,这些都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9页,有关秦始皇兵马俑和秦朝疆域图的图片,生动的再现了秦军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的情景,显示了秦王朝横扫六合、威震天下的军事力量,也对秦国各兵种形象获得更加鲜明的认识。秦朝疆域图,则显示秦军统一六国的概况,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了解秦

12、朝时周边的少数民族,认识郡的设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扩大了疆域,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三、史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1、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选取与教材相联系的史料,辅助教学补充细节,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具体、生动而真切的了解。如讲新航路开辟,关于东方的诱惑。可以让学生首先看图西欧商人清点钱币诱导提问1.图中男主人公在干什么?2、她的身边女主人在干什么?3、女主人手下是什么?4、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住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了什么?由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

13、明确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营造了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历史兴趣。如讲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时,史料包括兰亭序玄秘塔碑曹全碑化度寺碑多宝塔碑肚痛帖 等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通过优美的书法,不仅激起学生对书法历史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更为深刻的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学生对中国国粹书法艺术的热爱,利于对学生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教学图片、视频资料、音乐等活跃课题气氛,学生思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14、动机与欲望。2、史料能够增加教材的灵活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增加教材的灵活性,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了思维,诱发创新,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将史料引入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文本(教材和史料)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有位学生阅读湖北云梦秦简中的田律,其规定(大意):“从春季二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

15、季不准入山采樵,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井。”他认为这份田律禁令,不但保护植物林木,鸟兽鱼鳖,而且还保护水道,不得堵塞,所以是世界上第一部环保法典,是我国文明古国的骄傲。这位学生的思维就有独立性,表现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究精神。 3、史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

16、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在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中提到:“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中运用史料,意味着将历史学习视为一项探究过去的活动,“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知识的静态预设性向知识的动态生成性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收向主动探究式转变”。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中共一大会址”、“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重庆谈判”、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地图”、“渡江战役”、“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开国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