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校与名人》 课后有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48035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名校与名人》 课后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外名校与名人》 课后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外名校与名人》 课后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外名校与名人》 课后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名校与名人》 课后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名校与名人》 课后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下,争创名校已成热潮,“名校工程”蔚然成风。然而,何为名校,名校何为,何不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名校?对的结识和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国内这样一种财政状况比较紧张,教育基本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名校之名,名在名师。要建设一所优秀的大学,教师是核心,不仅要保证教师的数量,还要保证教师的质量。从师生比上来说,纵观世界各名校,很少有师生比低于1:0的,哈佛大学是1:7,普林斯顿大学1:5,耶鲁大学1:6,加州理工大学更是高达1:。而国内的某些高校,虽然是像武汉理工大学这样国家重点的211大学,师生比也低于1:1,许多教师们都要上诸多课,带诸多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带四五个研

2、究生,这样教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学生。再就是教师的质量,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大学不只是大楼林立,而是大师云集,这是大学的根基之所在。各大名校的师生比不低,教师质量也极高,诸多教师都是世界顶尖人才,有些甚至得过诺贝尔奖。国内大学目前也在逐渐提高教师的聘任原则,但教师整体水平还是比不上世界名校。我们要在造就拔尖人才上实现新突破,就要打开眼界,走向国际,继续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大师。 名校之名,名在理念。大学的理念,重要指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精神广义讲就是我们普遍存在的校风。比方说大学应当是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讲究科学之精神、民主之精神、自由之精神、发明之精神。狭义的大学精神更为重要,

3、它是一种学校在长期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东西、独特的风格。古今中外,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能否生存下去都在于有无特点。哈佛大学是636年建立的,这所学院原先一点名也没有,直到1869年美国哈佛大学第十五任校长艾略奥特上任后采用一系列措施来建设大学,她提出三个办学的思想:一是大学必须本土化,由于在19世纪整个美国的大学都是学习德国的,当时德国大学是最发达的,美国所有学者都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但是艾略奥特觉得如何学德国都不是美国自身的,要想真正在美国立足的话,就要适应美国的发展,要在美国的土壤中扎根。这种思想在当时非常超前的;二是教学改革,其核心是教学管理的改革和课程改革,她一方面履行选课制,她在任

4、校长期间始终履行选修制,当时有很大的阻力,成果她成功了,满足了学生的爱好和爱好,让整个哈佛大学培养的学生都布满个性。三是引进教师。她给教师涨工资,当时美国教师平均工资年薪是300美元,她定位为400美元,比别的学校都高出100美元,因此她不久就发展起来。尚有一种学校就是威斯康兴,该校当时也没有名气,但是它的校长范尔展斯上来之后说,我们要建立一所为地区服务的大学,其指引思想是立足本州,为本州服务,通过知识的传播,专家的服务来服务本州。当时老式高校都是封闭在象牙塔中进行纯学术的研究,不问世事,不问社会的发展,她却觉得所有教师都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办学理念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气,正由于它的存在

5、,才有今天高校为社会服务这样功能的存在。因此学校不管大小,要考虑特色。中国大学和外国大学的重大差距是我们在特色上考虑不够,美国学校不管大小,它存在的一种法宝就是坚持特色。理念决定方向,是大学之魂。缺少对的的办学理念,就没有一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成果,也就不也许有一流的大学。名校之名,名在氛围。氛围是指校园学术氛围,这在高校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教学的过程是个陶冶的过程。华东科技大学专家图友光提出“泡菜理论”,学生进来后不是开几门课,让她学某个专业,学校是要象一种大泡菜坛子似的把盐、糖什么都放进去,培养出来地是综合性的东西。目前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普遍较差,诸多学生不要说去学其他专业的知识了,连自己专

6、业也不好好学,学习刻苦些的学生或许会把本专业学好,但对很少有乐意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的。这是学生态度的问题,也是学校乃至教育体系的问题,例如一般工科院校都比较少开人文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虽然开了质量也不是很高;尚有就是中国大部分省的学生高中时文理分科,甚至诸多初中都故意减少文科课程的时间,这导致文科学生没有学习理科知识的基本,理科学生没有学习文科课程的爱好。华东科技大学校长杨素梓说中国的学生整个人文素质太差,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建设。名校之名,名在财力。一种大学、一种高校,它像不像大学样子,一方面考虑物质层面建设问题,学校的整个硬件建设,条件和办学环境的改善,尚有上文中说到的,引进教师,加开文化课程等都需要有雄厚的财力作基本,有了这个基本学校才干发展。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剧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名校建设将是国内发展的重要目的和任务,这需要全社会的注重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