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特征与顺序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48013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特征与顺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明文特征与顺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明文特征与顺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明文特征与顺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明文特征与顺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特征与顺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特征与顺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首页第周授课时间:课程名称年级专业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1学时授课题目(章、 节)说明文特征与顺序基本教材或主要 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或实训目的与要求):4学会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4 了解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操作顺序等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能够根据说明对象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4能运用作文创新技巧,选择身边熟悉的事物,写出具有创意的精彩说明文。安全教育(或安全防患措施、注意事项):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或实训分组及实训具体安排):教学重点、难点(或技术重点):板书设计(或示范操作安排、工艺操作规程):教学过程与步骤(操作训练程序)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2、1.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 物(或事理)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作出科学的说明。相对记叙文而言,说明文没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直接的抒情, 对学生较少吸引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兴趣。比如: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说 明”体会“说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学生感兴趣 的事物作为说明对象;采用竞赛的方法,比一比,看谁说得更准 确2. 写作教学应以学生的实践训练为主,教师不必纠缠于理论知 识的讲解,对于什么是说明文,说明的特征、顺序等概念只需做简 单的了解即可,重点应放在对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上。3教师应用实例引

3、导学生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怎样运用 恰当的说明顺序。因为教学的重点是说明特征和说明顺序,所以教 师在选择例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尽量选择一些语言 活泼、生动形象的例文,或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说明文。4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选择精当的例文,学生阅读 讨论,归纳其说明特征和顺序,找出构建顺序的关键语句,然后进 行仿写,从而掌握相应的写作技能。5. 学生的写作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先教会学生如何全面的、 多角度的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作口头描述,然后根据说 明对象选择恰当的顺序,进行书面写作。6. 选择说明对象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或结合学 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

4、熟悉的事物,或结合时代发展选择时尚新生 事物、或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进行选择。课堂小结(或训 练小结)作业布置(或课 外活动安排)下次课预习要点实施情况及分析 (或实训效果、 评分)一、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在生活中,说明文是应用范围很广的一种文体。你购买了东西,要了解产品特性和使用方法,需要它;厂家推广产品,科研人员介绍新的创新,需要它;我们认识新事物,获取知 识也需要它。所以无论在生产劳动中、科学研究中或一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都经 常要运用说明文来获取信息、传授技术、学习知识等。那么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呢?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的 文体

5、。它主要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解释事理的 含义、特点、演变过程等。因为说明文以给人科学知识为目的,所以它以客观介绍为主,一 般不表示作者的主张和思想感情的倾向。同时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洁、准确、明白,让人易懂易解。二、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 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介绍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因此,要

6、写好说明文,还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女口:漫话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的说明文。文章题为“漫话”,并没有漫无边际地随意堆砌关于圆周率的材料, 而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 向人们介绍 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必须在写作前对被说明的事物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懂得只有熟悉被说明的事物,认识并掌握被说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要你写一篇介绍水的 说明文,你必须介绍水是一种什么物质、水的种类和形态、 水的重要性等。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观察研究,知道水是由氢、氧组成的无色无味的透明液

7、 体,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呈液态、固态和气态,水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993年全国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据所绘图画介绍圆规。小而平常的圆规,乍看无特征可言, 但一深究,圆规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当然是画圆,这是它最大的属性,也是特征。抓住这 一点,文章就好写了。按要求要写圆规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但这一切又必须紧紧围绕画圆这个主要特征,其作用是画圆,而它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也都是为画圆服务的。由此可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介绍给读者。1.仔细观察事物事物特征主要是从空间(大小),时间(久暂),状态(长短、

8、方圆),性质(软硬、冷 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标志(各种符号)等 方面,又往往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比较而反映出来的。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首先必须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怎样才能了解事物呢?最根本的办法是在生活实践中细致观察事物。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更要下功夫仔细观察,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它的特征,认清它的本质。可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摸,必要时 还要动手做实验,以获得这些事物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对一朵花,要从形、色、香等几方 面观察。要说明自行车的构造,除仔细观察外,不妨动手拆一拆,装一装,通过实践全面掌 握

9、自行车的构造。有的事物的某些特征,还要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清楚。如要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就要随时观察,看它白天、晚上怎么样,春天、冬天怎么样,晴天、雨 天怎么样等等,而且要多观察几只燕子,才能了解得更加全面。郑板桥把竹画得形神俱备, 这与他长期仔细观察,胸有成竹不无关系。写文章也应如此。有些事物不是观察就能了解清 楚的,如写历史事物、古代制度等,不可能完全依靠观察,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调查研究,或 者借助他人的经验。 因此,可以通过查阅词典、辞海、知识手册或有关书籍研究资料或请教 他人来掌握事物的特征。如作者写南州六月荔枝丹时,便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2.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同一事物往往有

10、多方面的特征。 从范畴上讲, 特征大体上分为外部特征、 内部构造特征、 发生发展特征、 成因特征和功用特征。 从主次地位讲, 特征为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地全面列出某一事物的全面特征,以便抓住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最本质、 最主要的方面。例如写“蟋蟀” ,主要抓住“好斗”的特征来介绍。再如, 景泰蓝的制作 一文则主要抓住其手工操作和制作过程中的繁复、精细的特点进行介绍。又如, “能制造和 利用生产工具,能思想,有语言,直立行走” ,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但前三个是本质的,有 决定性的, 后一个是非本质的, 派生性的,写作时只要抓住前面三点说明就行了。 如果面面 俱到,反而会使

11、文章详略不当,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3. 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突出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世间万物复杂多样,其特征也多种多样。如写“蜜蜂” ,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A.形状特征;B.生理特征;C.生活习性特征;D.功能特征。那么多特征,在同一篇说明文中, 是否全都写出来呢?这要根据写作的目的和读者对象有选择有重点地突出介绍事物的主要 特征,其它特征可以略写或不写。以“荔枝”为例,如果写作目的是打开一般读者的眼界, 丰富人们的知识,那么可以抓住荔枝的品种多这个特征,也可以抓住其生态特征进行说明, 如果为了宣传其经济价值,动员大家食用或栽种,则可以抓住其“美味可口” 、“营养丰富” 及其叶、茎

12、、枝、根、花、果、皮、核都是“宝”的特征介绍。如果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 要,使更多的人在较长的时间内能品尝到荔枝, 可抓住它虽不耐贮藏但仍可贮藏的保鲜方法 介绍。 总的来说,一篇说明文, 以抓住其中一个特征集中介绍为宜,如果想介绍几个方面的 知识,则可以抓住几个特征来写。4. 寻找勾连事物的特征,深入说明一个事物的多方面特征是互相依存, 多方联系的。 要抓住其特征, 不仅要观察了解事物 的表面现象, 还必须分析研究, 找到并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点, 这样事物的许多特征就可以 找出来了。 比如青蛙的主要功能是捕捉害虫, 可由此联想到它捉虫的特征: 有一双对静止物 体“视而不见”对运动物体“明察秋毫

13、”的眼睛,还有一条长舌和一双有力的后腿。再如猫 的功能是捕捉老鼠, 由此可以想到它有一日数变的两个瞳孔, 这两个瞳孔如照相机一样, 光 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相应放大,因此它白天黑夜都能看清物体,利于捕鼠。为了深入地说明事物特征, 我们说明事物时, 不能只停留在回答了为什么, 还必须解释 说明,揭示出某一事物特征产生的原因, 使读者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 写“方 形西瓜”,为什么让西瓜长成方形,怎样才能使西瓜长成方形等。这样,不仅增长了读者的 知识,而且也较好地把握了说明的重点和说明的中心。以上从四个方面讲了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些方法, 要抓住事物特征, 我们还必须注意安

14、排 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准确的语言,才能把事物特征解说清楚。三、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 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 ,常用这种顺序。例如,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 船尾 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 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一一太和殿一一中和殿一一保和殿一一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 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

15、顺序。空间顺序 , 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 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2时间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所分成的顺序。按照时间前后的顺序排列,如从古至今。例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是一篇介绍我国书籍演变发展历史和情况的文章,而 演变发展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密切相关的。因此, 作者紧紧抓住了时间这条线索组织全文, 用了“早在三千多年前”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 、“东汉”、“近代”、“近年来”、“现在” 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样文章显得脉络清楚,条理分明。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 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 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 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例如,死海不死 、向沙漠进军 ,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 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