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478246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p.1008 的冬至养生+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2010-12-16 00:34:35|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转载自dp.1008冬至养生dp.1008 的 冬至养生 三七养生 至日闭关,一阳来复 复卦,震下坤上 。在时正应冬至。辞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七日者,至日前三与后三,不行不省同闭关。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闭门谢客,关门不出也。商旅不行,不贸易往来也;后不省方,不拜访会晤也。 冬至,至阴之地也。阴气收敛至极,阳气复归最内,而后渐返于外,阳气渐长。 至日不藏,阳气开泄,则生气不得归根,命根转浅,反常不明之道也。阳气归根反出之途,春气渐蒙,惊蛰

2、出地,云行雨施,则一切阻滞必随龙雷发越,此则病退命复之象也。届时以麻桂青龙之品宣散阴霾廓清迷雾 ,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矣。 冬至前后七日,合冬至共十五日,阳气潜藏至极,用药忌发散,麻黄桂枝之类皆所不宜,至日前七日尤甚。一切治病之药皆当停用。 除非在阳气的归途中存在阻碍,可以用药排除,否则一切无故调动阳气发散外出的用药皆当视为扰动收藏之举,必须禁止。帮助阳气收藏的用药正当用时,不受限制。 例如:阳气从太阴降入下焦,如阴气中阻,腹胀满闷,可以理中丸通其降路;阳气从太阳降入肾,太阳降路受阻,头项腰背疼痛凝滞沉重,可以桂枝麻黄类开其降路;少阳相火不降,逆升于上,口苦咽干目眩,可以柴胡剂降其相火。如各路无

3、明确阻碍而妄用其药,则反令阳气外出,不得内藏,如烽火戏诸侯,无故兴兵,令藏气受损。 如各路通畅,平人可服桂附地黄丸补肾。阴虚者可合麦味地黄丸补肾,阳虚者可合附子理中丸补肾。阳盛者可单用麦味地黄丸补肾,阴盛者可单用附子理中丸补肾。 阴阳虚实可根据自身感受内外寒热鉴别:平人不寒不热;阳虚者外寒,阴虚者内热;阳盛者外热,阴盛者内寒。据此用药,大致不错。 至日前后用药以补肾为第一要义: 阴虚面红或白者,可以麦味地黄丸(小粒4粒)与桂附地黄丸(小粒6粒)各半丸合为一丸,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阳虚面黄或青者,可以附子理中丸(小粒5粒)与桂附地黄丸(小粒6粒)各半丸合为一丸,早晚饭前各服一次。连服十五日或七日

4、,服到立春亦可。 注:闭关期间最适合的活动:睡眠或静坐,一切视听言动扰动收藏的行为能少就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精气内收,正阴极阳反之时也。在卦为坎,其象为水,内一阳而外二阴,阴极于内,阳气内生,气尚微弱,归藏之象也。冬气太过,则阴多阳少,气机闭塞,阳气衰微,血气凝滞,当助阳以起之,药宜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之属,大忌滋阴降火苦寒伐阳之品。冬气不及,则阴少阳多,藏令不举,精气外泻,扰动不安,当壮水以制之,药宜麦味地黄丸、肾气丸、滋肾丸、封髓丹之属,大忌扶阳抑阴之品。冬至阴极,忌用苦寒,恐坏厥阴阳反之合机也,阳盛者不在此例。 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

5、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说,冬季里,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人要顺应大自然这种封藏之性,早睡晚起,要等到日出再起床。日出象征着阳气的强壮,此时人动,就不会被寒所伤。冬季养生总原则是就温远寒,但不是就热,因为,热则开发腠理,会扰动阳气。为何要闭藏,因为只有藏才能有发,否则,明年生机不会壮旺。 饮食调养 1. 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 食宜清淡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

6、、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 食宜温热熟软 老年人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4. 食宜少缓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主张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冬至日起一定要常吃羊肉炖萝卜 具体做法如下: 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

7、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鸡肉等温热品为宜。偏于气阴不足的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本草纲目中指出:鹅血“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也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患有脑心血管动脉硬化症者,饮食要注意“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证实,多吃鱼,适当吃茶油、玉米油、米糠油、黑木耳等,是抗动脉硬化、消除过氧化脂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人的皮肤致密,出汗较少,摄入的

8、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补”一般是针时“体质虚弱”及老年人来说的,“体虚”应根据其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虚症分别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施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年人多以肾虚为主,所以补肾尤为重要。 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食补在冬季调摄中尤为重要。冬令进补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放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意即冬令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春天就不会生病。从脾论治高脂血症-3中医痰病学术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医学博士 潘桂娟 一、中医痰病的历史源流 诸病源候论在“

9、痰饮病诸候”中,分别论述了热痰、冷痰、痰结实、隔痰凤厥等证候类型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这是中医学关于痰病最早的证候分类和病因病机专论。 其“热痰候”谓:“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而生也,言阴阳否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噏噏而热,故云热痰也。” 其“冷痰候”谓:“冷痰者,言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隔之间,时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饮食也。” 其“痰结实候”谓:“此由痰水积聚在胸府,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痞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 其“隔痰风厥头痛候”,谓:“膈痰者,谓痰水在于胸隔之上,又犯大寒,

10、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即死。” 揭示痰生诸病 中医学有“百病皆生于痰”的说法。“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或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诸痰。” 指出痰积体内,可导致多种病理变化。如:热痰结聚上焦,则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噏噏而热;冷痰结聚中焦,则时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饮食;痰水与冷热之气搏结于胸府,则令人心腹痞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隔问之痰与风痰互结上冲于头,则头痛;痰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则胁肋时时作痛;虚热客于上焦而胸膈痰满,则喘息不调,咽喉

11、如有水鸡之鸣也;痰气搏击于咽喉,则喉间呀呷有声,随嗽动息;上焦停痰并脾胃虚冷,则谷不消,胀满而气逆,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风客皮肤,痰渍腑脏,则人面皮上,或有如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也,风邪夹痰,乘于脏腑,上及于目,则目生肤翳,或目生内障,或目赤痛,或目茫茫,或目生珠管状物,甚则目珠脱出;胸膈生痰实,则口苦舌干;肺病胸膈痰气搏结,逆上咽候,则咽中如炙肉脔。以上各种因痰而致的病变。 痰病病源 诸病源候论认为,是饮食不节、将适失宜、外邪干犯、血脉窒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以至人体水液运化失常,饮邪积聚不消的结果。服散而饮过度,将适失宜,衣厚食温,则饮结成痰癖;饮食乖度,隔内生热痰。痰水积聚在胸府,遇

12、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上逆,上与风痰相结,是言邪干犯而生痰。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是言血行淤阻而主痰。冷痰者,言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嗝之间”,是言脏腑功能失调而生痰。 朱丹溪,以善治杂病而为后世所瞩目,以其气、血、痰、郁之论而蜚声医林。朱丹溪在痰病学术上主要有以下建树: 1立论百病兼痰,从痰治疗内伤杂病。 朱丹溪认为,痰之已成,随气升降,元处不到,或贮于肺,或停于胃,或凝滞于心隔,或聚于肠问,或客于经络四肢等。其为病则为喘咳,为呕吐,为泄利,为眩晕,心中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

13、,为痞隔,为壅塞,或胁问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诸般杂证,多与痰相关。所以:“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朱丹溪认为辨治痰病,如论热痰则多烦热、惊悸,结于咽喉为喉痹肿痛;结于胃中为呕吐,为暖气,为嘈杂;若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为眩晕;痰郁其火,于咳难治。气痰随气机攻注,走刺不定,阻于咽喉,如絮如膜,甚如梅核,咽咯不去;积于胸腹,为疝瘕积聚,为心腹块痛。风痰多见奇证,上攻头目,为头痛,为眩晕,为目眶痛;流注经络,为肢节臂痛,为偏瘫。湿痰倦怠软弱,体肥之人多有之,积于心下为痞;攻于头部为重痛;在腹为腹痛,为泄泻;注于下焦,为白浊,为带下,为癫疝;流于经络为结核,或在项,

14、在颈在臂,在身(躯干),其症不红不痛,不作脓。若妇人体胖饮食过度,经水不调者,乃是湿痰。惊痰多成心痛、癫疾,饮痰多成胁痛、臂痛,暑痰使人呕逆、眩晕,冷痰可成骨痹,食痰多见疟痢、口臭、痞块满闷;脾虚生痰,食不美,反胃呕吐等等。其论痰之详,可见一斑。 2首创“痰夹瘀血,遂成案囊”之说,注重痰瘀同治。 在肺则凝滞肺气,为肺胀喘咳;在胁则阻经络,为胁痛不适;若胃中有湿痰死血,则手足麻木;隔间有瘀血动痰,可为噎隔;大肠有痰积死血流注,可成肠痈。若痰与食积死血并于腹中,又能作块成聚而为症瘕。在治疗上提出了痰瘀同治的概念,如治痰瘀肺胀用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姜汁;治痰瘀身痛用胁痛控涎丹加桃仁泥丸服

15、等,择其痰瘀多寡而治。3治痰以治脾为本,顺气为先,调理气机。 对于痰病的治疗,朱丹溪总结了诸如吐、下、燥湿、理气、消导、清热、软坚散结、温阳、补土等法。在这些治法中,“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法也。” 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则湿胜,痰易生而多,脾病湿胜为痰之本源,故实脾上,燥脾湿,助中焦之转输,乃绝痰之源的治本之法。基于此,朱丹溪治痰,处方用药,多以燥湿健脾为主。推崇二陈汤,用作基本方。曾曰:“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治。如果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朱丹溪实脾燥湿多用人参、黄芪、苍术、白术、茯苓之属,中气不升用升麻。他创制的补脾丸中,白术半斤,苍术、茯苓、陈皮各三两,可知其意在于健运中州以实脾。朱丹溪还强调,治痰用吐法、下法攻之者,需顾护中气,不可孟浪。此外,还独创“倒仓法”,意在去肠胃旧积而涤濯使之洁净,推陈致新,扶虚补损,有实脾之功。另一方面,朱丹溪也强调“治痰不若顺气为先,气顺则一身津液自顺”的原则。在其所制法痰诸方中,多配伍行气之品,如陈皮、香附、积壳、木香、枳实等。湿痰与苍术、白术相配,热痰与青黛、黄连、黄芩为伍,风痰与天南星为伴,食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