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474508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 2020)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滁州市 2010年总人口 455万人, 2020年 480万人。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0 年, 44%;2020年, 60%。(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 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发展轴:“两主一副” 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副轴:滁、定发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第

2、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 95 万人口的大城 市。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区 7 个,人口规 模达到1530万人。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25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 管店、沙河两个等级,共 14个。第四级是 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 36个。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一)大滁城地域构成 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 4472 平方公里。在大滁城地 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

3、争力。(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 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 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 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三)发展规模近期规划 2010年城市总人口 87万人(滁城 55万人、来安 12万人、全椒 15万人、乌衣 5万人),城 市建设用地 88平方公里;远期 2020年城市总人口 157万人(滁城 95万人、来安 22万人、全椒 25 万人、乌衣 15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157 平方公里。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一)

4、城市规划区本次滁州城市总体规划将琅琊区、南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规划区面积1404平方公里。(二)城市性质 滁城城市性质为: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新兴旅游城市。(三)城市规模2010 年城市规划总人口 55 万人,建设用地在 55 平方公里左右; 2020 年城市规划总人口 95 万人,建 设用地控制在 95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控制在 100 平方米以内。(四)城市总体布局1、滁城总体布局结构:规划滁城为三大片区六个组团和一个风景区构成的开放型、生态化的城市总 体布局结构。三大片区是滁西、滁东、滁南,片区之间由铁路、河流、生态绿地分隔,并由环路

5、和城 市快速道路相连;六个组团是老城区组团、城西组团、城南组团、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城东组团、城 北组团;一个风景区是琅琊山风景区。六个组团的功能如下: 老城区组团: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北划为老城区,是一个特别的城市组团。对于老城来说,主要是疏 解中小学校,市级办公和大型的商业设施。规划疏通环城水系,保护老城的道路网格局。老城中主要 是安排旅游、文化、休闲、居住、小型商业设施用地。 城西组团: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南、花园路以北的用地为城西组团,是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综合片 区。城南组团: 环滁西路与京沪铁路、 花园路与外环路之间的用地是城南组团, 主要布置市级公共设施用 地,居住、工业、仓储用地。新

6、城市中心区布置在城南组团城市双中轴线之间。城东组团:铁路以东、外环北路以南为城东组团,是以工业为主的组团。 高速铁路站前组团:高速铁路站前为高速铁路片区,主要布置工业、公共设施、居住用地。 城北组团:外环北路以北、蚌宁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北组团,主要布置工业、物流、居住用地。 琅琊山风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城市郊野公园。2、水系整理:在尽可能保护自然水网的前提下,对现有水系要加以适当的整理。滁东的湖泊渠道要 尽可能沟通起来。 滁西琅琊山的山洪应该通过水库和截洪渠引导到南部的低地汇入清流河, 新建的小 区中都有活的水面,使将来的城市四面有水,使整个城市的大格局和古城的水景观格局相互呼应。3、滁城中轴

7、线:将新安路向南延伸至对高速铁路客站,作为滁城的第二条中轴线,和南谯南路共同 形成双中轴线的城市结构。4、老城整理策略:老城整理的重点是重新沟通环城水系;适当搬迁人流量、车流量大的用地,疏解、 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一些市级办公用地搬迁以后,可以改为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如图书馆、民俗 博物馆等。5、规划迁出滁西片区的军事训练场。(五)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 大型居住区用地主要分布在滁东、 滁南, 滁西主要是改造破旧平房区。 在琅琊山南麓和清流河沿岸布 置少量高档住宅区,在东部、南部地区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布局。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市级公共设施用地与公共中心主要布置在滁西、

8、滁南,由行政中心、 商业金融业中心、 大型综合市场、 体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教育文化科技中心组成,主要布置在城市双中轴线上和两侧。3、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主要布置在城市的东部、南部,形成四大工业组团:城西工业组团、城东工业组团、城南工 业组团、高速铁路站前工业组团。4、仓储用地规划有毒有害易爆化学品库布置在城区外北部、 油库布置在清流河下游, 与城区之间应留足隔离防护距离。 搬迁、拆除油库及其铁路专用线,铁路专用线拆除后作为绿化、城市道路和城市建设用地。(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 航空:继续加强滁城与合肥、南京机场的交通联系。 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在城南设站,加速建设高速铁路站与

9、全椒铁路站、来安的快速便捷联系。 公路:滁城外围高速公路有合宁、蚌宁和规划中马滁扬、淮宁高速公路,对外公路有104、312 国道和几条省道,多条高速、国、省道在城区外围交汇。在滁东、滁西、滁南片区分别设置长途汽车客运 站。水运交通: 对清流河航道进行整治, 水运码头南移到二环路南地带。 老城的护城河与清流河未来通过 水闸互通游船,形成优美丰富的水上旅游线路。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城区道路网采用“环状、放射加方格网” 布局形式。城区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三级。城市广场: 大型交通集散广场共规划 2处,即京沪线滁西站前广场和高速铁路站前广场; 在长途客运 站,分别设置小型交

10、通集散广场。游憩集会广场规划有 6 处。(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与景观风貌 绿地系统以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公园为节点, 形成点、线、带、环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为“一楔五环多园” 。 城市总体景观形象:尊重自然,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维护和发掘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具有 滁州地方特色的城市布局,突出大环境绿化、山水自然景观,将滁州市建设成为天人合一、生机盎然 的可持续发展独具特色的开放式的“山水城市” 。(八)城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滁州老城整体保护的重点为:城市空间格局、道路布局、城址环境、通视走廊、天际轮廓、整体建

11、筑 风貌的保护。琅琊山风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包括醉翁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 2.48 平方公里;括琅琊 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 2.24平方公里;丰乐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 2.48 平方公里;清 流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 13.12 平方公里。(九)市政工程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近期对现有一、二水厂进行技术改造,规划一水厂按 5万立方米 /日的规模考虑,二水厂规模为 10万 立方米/日。新建城东三水厂,供水水源为沙河水库,规模为15 万立方米/日。新建城南四水厂,供水水源为黄栗树水库,规模为 30万立方米 /日。2、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新建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 2020

12、 年污水处理总规模约 37 万立方米 / 日。规划将城区排水区 域分为滁西、滁东、滁南三个片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 3 座,滁西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10 万 立方米/日,滁东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15万立方米 /日,滁南片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15万立方 米/日。3、电力工程规划负荷预测: 2020年市区最高负荷将达到 90 万千瓦,年供电量 49 亿千瓦时。在珠龙镇建成 500千伏 变电站,建成 220 千伏建阳变电站、万桥变电站、南谯变电站、团山变电站、红桥变电站、滁县变电 站主变电站,2X 12万千伏安。4、电信工程规划市区市话普及率近期达到 50%,远期市话普及率达到 60%;移

13、动电话普及率近期达到 55%,远期移动 电话普及率达到 70%市话交换机容量: 规划近期交换机容量 35 万门,远期交换机容量 63 万门。规划 在城区设市话局所 12个,其中新建 6个,扩建 4个。各市话局间的中继方式采用汇接中继。5、供热工程规划近期市区内工业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60%,远期达到 95%。市区共划分为四个供热区域,由四个热源 厂承担其供热负荷。 滁州热电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并扩大规模, 主要向老城热区供热; 在 城市南部规划二座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热源厂,在城东工业园区规划一座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热源厂。6、燃气工程规划气源规划: 城市主导气源为天然气。 在工程覆盖范围外供

14、应瓶装液化石油气。 滁州市区天然气管道气 化率 2010 年达到 85%, 2020年达到 95%。7、环境卫生工程规划垃圾处理厂:现有的300T/日处理能力的垃圾处理场投入正常运转。另外在城东南再建一座处理能力 为850T/日的垃圾处理场,规划期末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100%。垃圾填埋厂: 近期适当扩建三官乡处的垃圾填埋场, 延长其使用年限, 远期在城市东南郊新建垃圾卫 生填埋场一座。(十)城市防灾规划1 、防洪工程规划防洪标准到 2020 年,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 100 年一遇。排涝标准近期为 20 年一遇,远期不低于 50 年一遇。2、消防规划规划消防指挥中心 1 座,特勤消防站 1 座

15、,普通消防站 4 座,小型普通消防站 6座。3、人防工程规划滁州市按三类人防城市建设人防工程设施。滁州市市区 2020 年城市共需各类人防工程 57 万平方米。 (十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1 、大气环境目标:滁州市各功能分区大气环境应满足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水环境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远期达到“U”类。一般工业用水、农灌用水及非直接接触的娱 乐用水区域远期达到“川”类。地下水达到国家地下水U类标准。3、噪声环境目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 95%。4、固体废弃物目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近期达到 95%,远期达到 99%。(十二)近期建设规划1、城市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 55 万人,

16、建议用地控制在 55 平方公里左右。2、重点发展区域 城东组团近期主要发展工业,并杜绝污染工业进入。发展区域为东起经四路、西至沿河路、南至纬五 路、北至外环路,用地 2.4 平方公里。城南组团重点建设行政中心,引导城市向南发展,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发展区域为东起京沪铁路、 西至丰乐路、南至二环路南 500 米、北至绿化分隔带,用地 3.5 平方公里。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发展区域为东起丰乐路、西至环滁西路。2012 年京沪高速铁路滁州站的建成通车,为其配套的站前服务区开始建设。用地 1.1 平方公里。城北组团近期主要发展工业, 依托蚌宁高速连接线两侧形成规模。 发展区域为东起经四路、 西至经三 路、南至外环路,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