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连接技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472894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质连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蛋白质连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蛋白质连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蛋白质连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蛋白质连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白质连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连接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蛋白质连接技术人工抗原的合成是化学免疫的重要问题,化学免疫研究的对象,除上面提及 的药物、毒物、激素外,还有多糖类、神经递质、肽类、核酸及生物体内其它小 分子活性物质,总起来说,它们大多都是无免疫原性的半抗原,在对其进行免疫 学及其它相关研究时,一方面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即蛋白质连接技术,经与 载体蛋白交联合成制备人工抗原,继而用其免疫动物制备相应的抗体或单克隆抗 体,作为研究用的探针;另一方面还必须将此探针用各种标记物进行标记,如本 文论及的酶标记,以便用作研究工具;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包括核酸或基因探 针的研究及应用,多种类型探针的标记也都将涉及蛋白质连接技术。半抗原分子量一般较小,其结

2、构及化学功能团的性质多种多样,数量各不相 同,在与酶蛋白或载体蛋白进行交联时,必须考虑交联双方的性质、交联剂、交 联方法和载体.2 混合酸酐法制备 G6PDH( 葡糖 6 磷酸脱氢酶 )标记利多卡因 (Lidocaine Li) 结合物29(1) Li混合酸酐的制备 首先将Li经化学修饰(琥珀酸酐法,略),在其分子 中引入羟基(一 COOH),制成LiCOOH(Li 一琥珀酸半酯);然后,将此 LiCOOHl0mg(0. 0285mm01)溶于375ul的DMF中,用电磁搅拌混溶。在一 10C条件下, 边搅动边滴入21u1的三乙胺,再缓慢滴入14u1的卡必醇氯甲酸酯,于一 10。C 继续搅拌反

3、应1.5小时,此全部过程应保持无水,即获得Li混合酸酐(LiMA)。(2) 酶底物溶液的制备 在冰浴中,将 G6FDH(L. m)1mg 用 50mmo1 LpH8.1TrisHC1溶解,同时加入G6PNa (葡糖一6 磷酸钠盐)10mg及NADH 3mg(底物一辅酶系统,用于保护酶活性),使其溶解,随后缓慢加入300ul卡必 醇,用 2m0l / LNaOH 调 pH 至 9. 0。(3) G6PDHLi 的交联 将酶底物溶液置于冰浴中,在搅拌条件下,每隔 1015分钟向此酶液中缓慢加入一定量(25ul,50ul,100ul.)的LiMA溶液, 反应1015分钟后,分别取出反应液5u1测定酶

4、活性及Li半抗原的抗体对标记 酶活性的抑制率.直至加入 LiMA 的量所引起酶活性的下降程度最低,而抗体 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又最高 时,此标记过程即完成(表 28)表28 G6PDHLidocaine交联反应中酶活性变化及抗体抑制率3.碳化二亚胺法(EDC)制备人工抗原 最近几年,在对无免疫原性小分子物质的化学免疫研究中,采用碳化二亚胺作为 交联剂制备合成人工抗原的工作愈来愈多,因为用这种试剂进行交联最为方便, 除交联的一方作为载体的蛋白质,具有多个氨基或羧基外,不少小分于化合物也 具有此反应基团,或通过化学修饰引入羧基。因此,EDC交联法已被广泛应用, 并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遇

5、到不少问题,给相关研究带来不少 困难,以下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使用 EDC 试剂进行化学交联虽然非常方便,但它除具有同型双功能交联剂的缺 点外,在合成人工抗原时,还会出现异常情况。如前所述, EDC 是一类非常活泼的化学交联剂,据文献报道,它可以交联含 有多种类 型化学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包括羧酸、胺、磷酸、醇类、含巯基化合 物等。交联过程至少可分为两步:如图2l中的反应和反应,假定含氨基 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交联是通过酰胺键连接,如反应;然而,EDC也可以 通过分子重排与蛋白的羧基结合,成一种稳定的N取代脲,这一反应过程如图 21中的反应和,在此反应中,载体蛋白如是白蛋白,取代脲就结合到该蛋

6、白的羧基上。图 21 碳二亚胺法制备人工抗原交联反应的可能机制 有人认为,在用EDC合成人工抗原时,可能形成两种产物,一种是半抗原一蛋 白复合物(即本合成的目的产物人工抗原),另一种则是取代脲蛋白复合物 (图 21)。然而,这两种产物往往是被当作均一的人工抗原作为免疫原给动物免 疫的,但是,实际上加到载体蛋白分子上的外源性抗原决定族就有两种,一种是 半抗原的,一种是取代脲的,因而,也就可能产生两种抗体。后一种抗体往往对 半抗原的检测专一性和灵敏度有明显的干扰,使问题复杂。用第一种碳二亚胺合 成半抗原一蛋白结合物,即用于免疫动物的人工抗原(免疫原);而用第二种碳二 亚胺合成的结合物作为抗体的检测

7、抗原,当然,两者也可调换使用。可以选用的两种水溶性碳二亚胺是EDC和CMC(图2-2),其化学名称分别为 1-ethy13 一(3 一 dimethy1aminopropy1)carbodiimide hydroch1oride1 一乙基一 3 一 (3 一 二 甲 基 氨 丙 基 ) 碳 二 亚 胺 盐 酸 盐 , EDC 或 Ethy1CD1 和 1cyc1ohexy13(2morph01iny1(4)ethy1)carodiimidemethop一tOluenesulfonate (1 一环己基一3一(2一吗啉代乙基)一碳二亚胺对甲苯 甲磺酸, CMC 或 MorphoCD1。以下简要介

8、绍 EDC 法制备人工抗原的操作步骤:说明:在交联过程中,可不加(8)H标半抗原,结合比可用其它方法计算。5酮基与氮基的交联0(羧甲基)羟胺法:含酮基化合物与0(羧甲基)羟胺反应,生成0羧甲肟衍生物, 此中间体的羧基与另一化合物的氨基结合,形成结合物。(四)酶与蛋白质的交联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酶对蛋白抗原、抗体的标记,实质上就是两种不 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酶与蛋白质之间的交联反应,主要受到蛋白质分子内所具 有的适合于偶联的化学功能团类型和数量的限制,大部分交联反应是通过蛋白质 分子中的a-和一氨基、亚氨基和琉基的亲核性质,常用的交联方法主要是利 用a氨基作为交联部位(表24)。如前所述,由

9、于交联双方具有多种不同的反应功能团,故可据此选用不同的交联 方法和交联剂。交联剂有多种,如单功能、双功能和多功能试剂。双功能试剂又 可分为同型和异型两类,其中多数都可用于酶与蛋白质的交联。戊二醛法和高碘 酸钠法是最通用的方法,而又以后者为最佳;二马来酰亚胺、氟二硝基苯砜、苯 醌等方法也可采用。当酶与抗体蛋白用同型双功能试剂进行交联时,常常形成不 均一的混合物, 一有酶与抗体蛋白的结合物,也有酶一酶、抗体蛋白一抗体蛋白 自身结合而形成的聚合物同时存在。为克服同型双功能交联剂的这种缺点,可采 用一类新型的交联剂异型双功能试剂,其中,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是N琥 珀酰亚胺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酯(简称

10、SPDP),使用SPQ可将酶与抗体蛋 通过两者的氨基进行交联,而不会形成酶或蛋白的自身聚和物。新近,生物素 亲和素系统(Biotin一AYidin System,BAS)的引用是标记技术一重大进展,巳用 于酶对抗原或抗体,以及多种物质的交联标记,它可明显地提高标记效率。利用 BAS 制备的酶标结合物,除具有抗原抗体专一结合的特点外,还具有生物素 亲和素系统的特异亲和性,因此,结合物亦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同时也就显、 著地增加了 ELISA 和 EMIT 的测定灵敏度。以下简要介绍酶标抗体的两种制备方法:1高碘酸(钠)盐氧化法及其发展、改进的三个阶段 酶标抗体结合物是酶免 疫分析中的重要试剂,酶结

11、合物的制备是 EIA 或 ElISA 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在 EL1SA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过程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最常用和最方便的标 记酶,而高碘酸钠氧化制备酶标抗体结合物的方法也是最通用,最易实施的方法。 因此,本方法在近 20 年的应用实践中,也得到不断的提高、改进和完善。本方 法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1972 年的 Nakane 法21:其基本原理以下图示意本法需用FDNB(氟二硝基苯)封闭氨基,但是,在此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氟化 氢(HF)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且,又不能完全避免自身交联,标记周期需4、 5 天。(2) 1978 年的 WilsonNakane 改良法22由于方

12、法(1)存在不少缺点, Wilson 和 Nakane 等人于 1978 年又提出高碘酸钠改良法,本方法的特点是在 PH45 条 件下,用高碘酸钠直接氧化HRP,而不需用FDNB预先封闭酶的氨基,并在加 入抗体(IgG)蛋白之前,反应体系一直保持在低pH值条件。利用本方法进行标记 的优点是,仅有5%的醛化酶(HRPCHO)发生自身交联,而法发生自身交联 率则为 35,同时,也免除了 FDNB 对酶活性的破坏;其标记周期仅为两天。(3) 1984年的TussenKurstak改良法23Tussen等在前两个方法的基础上,进 一步改进和简化了用高碘酸钠氧化制备 HRPAb 的方法,并对这一标记方法

13、中 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高碘酸钠氧化法的中心问题是 NaI04 对酶分 子中糖基(严格地说应该是指连二糖基)的氧化。在此氧化过程中,若氧化强度不 足,会影响交联标记的效率;但是,如果氧化作用过强,则会导致氧化结果形 成羧基而不是醛基;酶失活;形成聚合物,这是因为强氧化所产生的HRP一CHO易成为两个IgG分子之间的桥分子;给用ConA一Sepharose亲和 层析纯化标记结合物带来困难。因此,特别强调要选择最佳氧化条件。由表 25 可以看到,高碘酸钠氧化的最佳浓度为48mmo 1,其结合率可以达到95%;酶 活性可保留 8090%。由其实验结果表明,高碘酸钠的浓度对于有效的结合和酶

14、 活性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改进: 在标记过程中,试剂系统要使用双蒸水配制,以避免pH及水中所合杂质 对氧化作用和酶活性产生不良影响; 在酶与抗体交联时,要加入干燥的Sephadex G一25,这样可使其迅速吸收反 应溶液中的液体,以增加HRPCHO和IgG的反应浓度,而小分子交联剂(NaI04) 则可被分子筛 G25 吸进微孔中,以借此控制并降低反应系统中 NaIO4 的相对 浓度。此举有助于加速 HRPAb 结合物的形成; 在标记时,所采用的HRP / IgG摩尔比应略高于1的比例,以保证HRP与 IgG 充分相互结合;对 Schiff 氏碱的稳定

15、化作用,是采取类似于还原性甲基化反应的方法进行 的,因为硼氢化钠在水溶液中几乎立即水解,所以要重复加入一次,同时孵温时 间也缩短许多。 在使用 ConASepharose 亲和层析对结合物进行纯化时,只有在 HRP 的糖 基部分没有被NaI04过分氧化,即高碘酸钠的浓度低于15mm01时,才能进行有 效的纯化。附TussenKurstak改良法简要步骤(时间:1天)23(1) 活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活化 在青霉素瓶中用新鲜配制的 O5ml01m0l/ L 碳酸氢钠溶液溶解 5mg 纯化的HRP(用双蒸水配制);配制0. 1m01/L NaHCO3: 16. 8mg NaHCO3 溶于 2m1 双蒸水中; (注意:此时溶液颜色呈棕色) 在上述酶液中逐滴加入新鲜配制的0. 5ml 816mm01 / L NaI04(根据HRP 使用量确定),加塞,避光,室温(20C)条件下慢速电磁搅拌反应2小时;配制20mmol / L NaI04: 21. 4mg、NaI04 溶于 5ml 双蒸水中; (注意:在滴加 NaIO4 的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应由棕色逐渐变为暗绿色,如 无变化,可加少许固体 NaIO4)(2) 标记 活化 HRPCHO 与 IgG 交联 用 0. 1mol/LNaHCO3: pH9. 2(12ml)溶解 15mg 纯化的 IgG; 将 HR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