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472844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塞腰鼓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播放黄土高坡的曲子渐弱)安塞,地处陕北高原腹部,这块特殊的地域环境,在长期的孕育过程中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地域文化。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以粗犷豪放的动作,铿锵有力的节奏,欢腾跳跃的舞姿,展现了排山倒海、宏伟磅礴的气势。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叫做安塞腰鼓。(出示课题)2、(出示图)这是一幅静止的安塞腰鼓的画面,你想听听它的声音吗?(播放鼓声) 这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安塞腰鼓,那么作者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二、疏通课文。1、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flash: 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生字词。出示: ling zhu bng 高粱地 骤 雨 蹦 跳 zo b l 酸枣树 搏 击 战 栗 (1)粱 搏 栗(动画:将易错的部首闪红)(2)打开书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flash: 用钢笔描红。) 3、接下来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几组词,你能感觉到了什么?出示:蓬勃 亢奋 碰撞 元气淋漓 震撼 烧灼 威逼 奇伟磅礴 壮阔 豪放 火烈 惊心动魄这安塞腰鼓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作者也不由得在文中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初步感知。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

3、出现几次? 对,这样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第一次出现在第8节,)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第8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1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4节)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第16节)2、同学们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flash: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先后出现4次,可见这安塞腰鼓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他才会如此反复赞美。A你看,这火烈的舞蹈场面: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

4、健的风姿。B你听,这激越的鼓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C.你瞧,击鼓的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作者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陶醉了,反复地发出赞叹,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更加深刻清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了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场面,写腰鼓舞的场面极有层次,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述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体

5、会。二、细读课文。1、同学们读读课文的15小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flash:读课文,想象画面。)鼓未捶响以前,是严阵以待,一片肃静,而展现在他们身后的背景是无垠的“一片高粱地”。多么广阔而恬静的场面啊!在这大背景下这是激战前的沉寂,这是等待前的肃穆,也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将上演前的期盼。写得多美啊,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天地。2、腰鼓舞即将上演,写腰鼓舞的场面极有层次,分为四层。第一层,写鼓声乍起,着重写声音。你去读读课文的611小节,感受到这隆隆的鼓声了吗?文中有没有你还没有弄懂的句子,提出来大家交流交流。(flash:读书质疑)这安塞腰鼓豪放、火烈、充满着活力。文章的语言也是如此

6、的慷慨激昂、动人心魄。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a 这一句中,哪几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冰冷、燥热:干燥炎热。 恬静、飞溅:向四处迸射。 困倦、亢奋)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是因为有了这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声。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出示图)“山崖”和“观众的心”怎么都会“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为什么这恢宏的鼓声不仅仅回荡在牛皮鼓面上,还回荡在

7、人们的心上?安塞腰鼓引起了山崖的回响、观众的共鸣,艺术与自然、心灵融合为一,天地间似乎只剩下这鼓声。这隆隆的鼓声,隆隆的豪壮,隆隆的震撼,隆隆的激荡,好一个安塞腰鼓!第二层,写腰鼓舞正酣。读读第1216小节,那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蓬勃生命的舞蹈,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这种震撼的力量。(flash:读课文,读出感情。)这部分着重写舞姿,突出舞姿的遒劲,写得较详。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震荡,撼动。 因烧、烫而受伤。 用强力威胁、逼迫。(出示图)每个舞姿都“充满力量”,都让你“震颤在强烈的艺术享受中”

8、,“使人叹为观止”。第三层,写腰鼓舞达到高潮,是文章的17小节,写得简洁。作者没有像第一、二层那样从正面去铺写鼓声和舞姿,而是侧面描写。写由腰鼓舞引发的联想。作者用了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升华!”。(出示图)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充分展示这人、声、舞融为一体的“茫茫一片”的壮观景象。第四层,写腰鼓戛然而止,写得非常简略。读一读18小节,“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如何理解?人们都沉浸在其中,如痴如碎,如梦如幻。一声“渺远的鸡啼”打破了这寂静,让人回到现实,我们能感受到了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圆合。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

9、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和火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对整个腰鼓舞的描写,真是场面惊心动魄,结构层次分明,描写绘声绘色。三、欣赏语言。这篇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而且联想丰富,想象奇特。例如,写鼓声乍起的场面:“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作者借助比喻和排比的翅膀,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写腰鼓舞正酣,想象也非常奇特:“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写

10、得声情并茂,足以使人全身的力量都燃烧起来。而这一切,都是依赖于积极修辞。作者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排比、比喻、对比、反复、拟人等来表现的。作者还善用叠字、叠词,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如“茂腾腾” “咝溜溜”“隆隆,隆隆,隆隆”,使作品音韵和谐,旋律优美,极富音乐美。读安塞腰鼓使人心灵得到震颤,耳畔时时响起雄浑激越的鼓声。四、拓展积累。1、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具有年以上的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有人曾这样评价它:“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锤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安塞腰鼓?(播放视频)2、文中有不少精彩的语句,挑选你喜欢的摘录下来并且记住它。3、文中用了不少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情感。请你模仿例句,自己也写一句。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