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活动中吸引小朋友的注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467662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活动中吸引小朋友的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在活动中吸引小朋友的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活动中吸引小朋友的注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活动中吸引小朋友的注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活动中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却出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的局面。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传道授惑,学生在下面充耳不闻,甚至酣然入梦,并把老师的讲解戏称为“催眠曲”。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用语言艺术感染学生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先得让学生对语文老师感兴趣。语文老师是语言的传播者,语言基本功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化呢?我认为,第一,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在讲课时表达准确、精练、合乎逻辑。第二,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把课教活,就要求老师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

2、概念具体化,用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传神的姿态、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感染学生。第三,教学语言要具有教育性。能让学生自觉自愿的接受教育,象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把健康的思想吸进自己的肺腑,渗入自己的“血液”,从而使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第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审美趣味,富有启发性。语文教师谈吐文雅,表情丰富,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课时或慷慨陈词,或娓娓而谈,或言已尽而意无穷,就会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也才能开创“亲其师,信其道”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 二、精心设计教案,做到胸有成竹要使一堂语文课上得精彩成功,教师必须要花大量时间认真备课。第一,认真备大纲,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

3、重点、难点、教学目的,不游离于大纲之外,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第二,认真备教材,反复阅读教材,做到烂熟于胸;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引经据典地加以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第三,认真备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方式,采取相应的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因而上课时,教师教材熟悉,教态自然,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课堂效率则会大大提高,事半功倍。三、 生动活泼的课前五分钟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场戏,课前五分钟便是戏的序幕,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由学生依座位顺序轮流登台做小老师,要求声音响亮,速度适中,表情自然,但内容不定,可以是笑

4、话,可以是即兴表演,可以是成语故事,新闻发布等等。由于全班学生人人有机会,内容又丰富,可听性强,因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好象给学生“充电”,让他们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四、丰富多彩的课文导入课堂序幕拉开后,怎样导入到课文的教学中去呢?一篇新课文学生总有一种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文的感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自读自悟,真正做到“课依始,趣亦生”教师应精心设计出灵活多样又恰当的导入方法,如由故事导入,或谜语导入,或歌曲导入,或教具导入,或图画导入,或介绍作者导入,或介绍历史背景导入,或由诗词导入,激起学生探索课文的兴趣,

5、达到用几分钟带来几十分钟的效应。五、形式多样的教法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从课文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形式的教法,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如,孔乙己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便采用引导探究法;范进中举虽然也有一定的难度,但与孔乙己在构思、写法上有较多的相似点,就可以采取比较法;大量的自然优美通俗的自读课文,便可以采用以学生讨论为主的自学辅导式教学;第六册中的戏剧单元,剧本、电影节选可鼓励学生表演;学习古诗词则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教学,学生既不会觉得单调,又了解了几种不同的阅读法,当然就不会觉得枯燥。更重要的是,教学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

6、的直观性、可感性,大大提高信息密度,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探索的活力,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六、有活意的尾声一幕好的戏剧,即使是尾声,也同样让人回味无穷,因此,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课尾的几分钟,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既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丰富故事情节,又可让学生提出疑问,引起议论,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思维,拓宽思路,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研究探讨,写成有创意的小作文。如教学皇帝的新衣结尾处,让学生写一个续篇,想象和夸张的味道越浓越好,这样就用所学的童话知识来训练发散思维,气氛相当活跃。总之,要活跃课堂气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进入最佳课堂境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