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46728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重点 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难点: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

2、点。孔子:论语: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 说 愠 省 逾 罔 殆 2)解释重点词语。时习: 愠: 信: 传:立: 天命: 耳顺: 罔:殆: 逾: 导入新课: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知识链接: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古时有“六经”之说: 诗、书、礼、易、乐、春秋

4、,但是“乐”已失传。 2、孔门弟子简介(1)冉求简介:冉求(前?),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冉子、有子。春秋末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小孔子岁。出身微贱,与仲弓、冉伯牛同宗。青年时作过鲁季氏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鲁哀公五年(前)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期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2)颜回简介:颜回(前前),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前),卒亍鲁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岁。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5、“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3)子路简介:子路(前前),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岁,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鲁哀公

6、十一年,(前),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鲁哀公十五年(前),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岁。(4)子游简介:子游(前?),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年吴国人。约生于公元前年,卒年不详。小孔子岁。和子真、子张、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能学而又称。孔门有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在文学一科中他占第一位。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7、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 而: 时:习: 之: 亦:说: 乎: 乐:朋: 自: 人:知: 而: 愠:君子: 朋:翻译: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与朋友切磋, 人生之乐;要自求长进, 提高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 三省: 三: 谋:信: 传:翻译: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 学: 立: 不惑: 知: 天命:耳顺: 逾: 矩:翻译: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过程。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8、以为师矣。”温: 故、新:而: 知: 可: 以: 为: 矣:翻译: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 而:罔: 殆:翻译: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才能有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 箪:陋巷: 堪:翻译:合作探究: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练习反馈:一、 填空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和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学) 孔子,名_,字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政治上主张_,鼓励人们_,

9、即“出来做事”。开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人,身通六艺者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二、判断题。(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4)论语的“论”读“ln”。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第二课时 课前导学: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 箪 堪 肱 笃 论2)重点词语川: 乐(之者): 曲肱: 于我如:焉: 斯:笃:自主学习:读注

10、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合作探究: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2、“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3、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

11、上,孔子是怎么看的?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三课时练习反馈:一、填空: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2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 _ 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二、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1)学而时习之。(2)择其善者而从之。(3)人不知而不愠。(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