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46418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行星地球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1 行星地球 (2010海南地理T14156分)图5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2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命题立意】本题以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关系曲线图为背景,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光照、温度与季节的关

2、系,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复合曲线图的阅读技巧。【规范解答】1选B,2选C。第1题,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因而光照和气温的年变化都为夏季高、冬季低,由此可以判断出曲线、表示光照与气温年变化的曲线;曲线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初期(夏至日前后),为光照的年变化曲线;曲线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的中间(7月份),为气温年变化的曲线。第2题,从浮游植物生物量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春季中期和秋季中期浮游植物生物量都很大;因而可判断出在营养物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6个月左右。【类题拓展】复式曲线图的判读复式曲线图是表示某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的几条曲线在同一坐标图中同时呈现

3、而形成的一种常见图表,如上图。该类图表中纵轴一般表示统计数值,横轴和不同的曲线或折线分别表示不同区域或时间,如上图纵坐标表示数值的大小,横轴表示四季。解读该类图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读坐标,找出曲线中每点代表的含义。(2)由某条曲线分析图中所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时间)变化规律。(3)由横轴上某一点所对应的不同曲线上各点的数值特点分析图中所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2010浙江文综T788分)图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3、4题。3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

4、库分别是( )A甲、乙; B乙、甲;C甲、乙; D乙、甲;4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以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图判读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从剖面图与等高线图中的数值入手,明确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和形态特征,并据此对工农业布局进行指导。【规范解答】3选C,4选D。第3题,根据MN、PQ的数值变化可以判定MN线最低值为530左右,最高为580以上,南部地势较高,判断对应甲剖面线;PQ线最低处在东侧,数值在510以下,最高在西侧,最高值为580左右,中部经过几条河谷和山地,判断对应乙剖面线;水库位于自来水厂的上游地区,可自

5、流引水,距离也较近,水库距离远,并且要经过山脊地区,不能自流引水,且工程量大,所以正确答案为C。第4题,处位于缓坡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并且位于南坡,利于温室大棚建设,两地位于河谷地区,不利于大棚建设,两地位于Z村河流上游,污水处理厂宜建在Z村河流下游,处位于河流下游,不会对村庄造成污染,所以正确答案为D。【类题拓展】等值线的主要数值特征(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如同一等压线上的各点气压相等。(2)“间值相等”。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相差一个等值距,也可能为0(如在等高线图中的鞍部)。(3)数值渐变。在两高值区或低值区之间,必然有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

6、,并且这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在两个高值区之间是低值,在两个低值区之间是高值(如等压线图中的鞍形气压场附近)。数值大小要看等值线值的变化趋势。(4)局部小范围闭合。根据闭合等值线与两侧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关系,闭合等值线内部的数值特征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2010福建文综T11128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完成5、6题。5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KS*5U.C#OA开普敦(1832E)B伦敦(经度0)C惠灵顿(17446E) D布宜诺

7、斯艾利斯(5824W)6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命题立意】本题以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为背景材料,在考查地球运动知识时,无图考图,对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这一突破口,需要明确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时间。【规范解答】5选B,6选C。第5题,根据材料,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P点盛行东南风,故P点位于南半球,此时为4月30日,故P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而当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时为20时,通过推算得知当东八区为20时时,12

8、时所在经线是0,伦敦位于0度经线上,因而选B。第6题,太阳直射点每移动1约需4天时间,上海世界博览会4月30日开幕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约40天,因而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附近,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纬线是80S,世博会历时184天,期间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6月22日后向南移,至9月23日时P点在90S,到达最南的位置,过了秋分后P点应该再向北移动,因而P点在世博会期间移动应该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故选C。【类题拓展】本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资料考查地球运动知识,近年不少考题以晨昏线作为切入点。因晨昏线的动态性且与不同的经线和纬线位置关系因其动态性变化而变化,常根据晨昏线考查晨昏

9、线上的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极昼极夜范围,与纬线相切切点的纬度和切点时间关系、考查直立物体日影方向、进而综合考查季节判断、时间计算、气候、洋流等方面知识。本题就是根据晨昏线考查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时区,以及晨昏线与纬线相切切点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且又是无图考图,对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天津文综T128分)读图1,回答7、8题。7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8下列四座城市正

10、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命题立意】本题以热点新闻为材料,以立体地球示意图为基础,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第7题要准确的从图中经度判读各地所在的时区以便进行计算;第8题要准确判读示意图所表达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判定是不是接近实际。第7题提供了经纬网立体地球示意图,实际上是降低了考查难度。解答该题需要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规范解答】7选C,8选D。第7题,当北京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20时时:美国纽约位于西5区,时间为4月30日7时;新加坡位于东7区,时间为4月30日19时;伦敦位于中时

11、区,时间为4月30日12时;巴西利亚位于西3区,时间为4月30日9时;故正确答案为C。第8题,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春分和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接近90度,A选项错;巴西利亚位于南纬15度,一年有两次最大值90度,时间介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和冬至到春分之间,夏至日为最小值,B选项错;伦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但不会为零,因为冬至日时北极圈正好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正好为0度;纽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最大,D选项正确。【类题拓展】巧用数轴计算时间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必考的考点,近几年难度有所降低,多是以某热点事件的发生时间为背景进行考查。在计算时间

12、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和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如下图所示:实际操作方法:首先,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方向,刻度不用画。第二,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并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

13、。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时间变化: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地区:有两次极大值(直射),两次极小值。纬度变化:二分日: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极大值,南半球达极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极大值,北半球达极小值一年中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值: 热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加,从2326增大到4652;温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均为4652,寒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从4652减小到2326。(2010江苏T344分)图2为6月2

14、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9、10题。9.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10.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命题立意】本题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与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由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知道所处南北半球及其纬度高低,解答该题需要明确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的规律。【规范解答】9选B,10选D 。第9题,因为甲地6月22日与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大约46度,且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度,故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乙地6月22日与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差小于46度且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度,故乙地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故丙地在北回归线上;丁地6月22日与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大约46度,且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度,故丁地在南回归线以南, 甲地6月22日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