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461229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冬桃书记”宋加宝_冬桃品种 “冬桃书记”宋加宝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冬桃品种”。 “冬桃书记”宋加宝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记者再次走进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田坑村,驻足山脚,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之中,层层桃树依坡而栽,粉嫩的桃花像一团团云霞,映照着充满生机的大地。 “冬桃合作社能有今天这个规模,多亏了各级领导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帮我们出资金、搞规划、引进新品种、科学管理,使合作社成为绿色观光旅游园区。这不,桃园里有20多名游客正在观赏、拍照呢!”顺着田坑村支部书记宋加宝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群游客徜徉在5000多亩桃花园里,边走边

2、看边拍照,兴致正浓。 曾记得,去年初冬时节,在山亭区扶贫办主任蒋帮海的推荐下,笔者首次踏入田坑村的情景。当时,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冬桃销售场景,果农们忙着采摘、销售,丰收的喜悦写满山民憨厚的笑脸。村主任宋加斗介绍说,目前,全村冬桃面积发展到5300多亩、年产量突破1400多万斤,人均收入从20年前的不足100元猛增到如今的18000多元,田坑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冬桃生产专业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省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冬桃种植由没人买、挑着送、集市摊头散着卖,到订单不断、俏销上海、杭州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再到如今成为绿色观光旅游园区,田坑村的变化是巨大的,这变化与一个人紧密相连。照当地

3、村民们的话说:“是支部书记宋加宝让我们的世界变成桃花的天地,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生机。是他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甜蜜的幸福生活”。 桃花水 田坑村四面环山,20年前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民守着几分山岭薄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当时有句顺口溜:“有女不嫁田坑村,那是穷坑坑死人”,说的就是该村贫穷的真实写照。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运输只能用担子挑。山岭薄地,根本就不长庄稼,红薯7分钱一斤还没人要,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 因为穷,年轻人都想走出去,村里仅有的5名高中生不是做了上门女婿,就是将户口迁往别处;因为穷,离家出走的妇女几乎每年都有;因为穷,一家七八口挤在2间石屋里的家庭不在

4、少数;因为穷,人口逐年减少,以至于常被镇里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 1977年,17岁的宋加宝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开始管理上百人的青年队伍,白天和村民一样上山劳动,晚上组织60多个青年男女给三个生产队加班挑粪、拔高粱秆和刨地,帮孤寡老人、军烈属到村西沟、尚岩南山去挑水。去西沟挑水,一个来回就要3个多小时,因为井深水少,得2-3人用绳把水桶放下去刮水,说那时吃水比吃油都难一点也不夸张。 1980年,宋加宝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村大队长,年轻气盛的宋加宝一门心思想让老百姓吃上热乎的饱饭。吃上饭首先就要有水。宋加宝召集全体党员和干部说,我们要打口深水井,结束咱村祖祖辈辈挑水吃的历史。经过水利部门勘

5、探,整个田坑村地界内都没有水源,宋加宝只好去三公里外的邻村好说歹说,终于租下来一块地打了一口井。修建引水渠的战斗打响了,施工期间,村民秦佑祥不想干,躲藏在家里,宋加宝直接找到他家,两人大吵了一架。第二天早晨,大家都到西沟去挑水,秦佑祥过来迎面遇见宋加宝,只见秦佑祥突然把挑子放下,扑通一声跪倒在宋加宝面前,反倒把宋加宝吓了一跳。秦佑祥哆哆嗦嗦地说:“宋大队长,你是专门来抓我的吧,请您高抬贵手,放我一马吧,我可是上有老下有小呀,我实在不该昨天晚上往您和书记两家的水缸里放耗子药,不过,这可都是别人指使的。 宋加宝一听,又惊又急,好在不知何故,早上他家水缸里漏得没有一点水,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宋加

6、宝顾不了许多,大步流星地奔向书记家,所幸书记的家人昨天去了亲戚家,现在还没回来。 此事发生后,血气方刚的宋加宝离开村里,到外地做起了水果生意。 冬桃梦 1986年3月,田坑村民委员会换届,不在家的宋加宝却高票当选了村主任。新当选后,他第一件事是参加全镇年度计生表彰大会,去开会的路上,妇联主任与宋加宝打赌说,今年计划生育先进村非咱田坑村莫属,否则就请宋加宝吃饭。如果当了先进村就让宋加宝这个新主任请客,好好奖励一下她这位主抓计划生育的妇联主任,宋加宝没多想就一口答应。还别说,到领奖时,宋加宝披红戴花登台,果真拿下了“计划生育先进村”奖牌! 宋主任客是请了,但这件事却深深触痛了他的心!回到家,抚摸着

7、这块“计划生育先进村”奖牌,宋加宝热泪滚滚而下。这哪是奖励呀,简直是一种讽刺!别村育龄妇女多,人口逐年增加,再看看自己村,光棍都能组成一个加强排,10多年没娶过一个新媳妇,不愿再过穷日子的小媳妇还有“逃跑”的潜力,哪里还有生孩子的人家呀,都是因为“穷”啊! 这天晚上,宋加宝一夜无眠 当“官”就得带民增收致富,一定要改变田坑贫穷落后的面貌!宋加宝暗暗下定决心。 该从哪里着手,才能让村民生活好起来呢?宋加宝苦苦思索着,突然灵光闪现,想起去年在苏州做水果生意时,发现市场上有一种冬天才成熟的鲜桃,价格高、且供不应求! 说干就干,宋加宝通过多方联络,打听到江苏沛县有“冬天成熟的鲜桃”。为了省车票,他和党

8、员宋加臣一起骑自行车2天往返近500里路前去考察。回到家里,屁股磨出了血,疼得连板凳都不敢坐。 冬桃对土质要求特别高,土质不好结出的桃又小又苦,于是他又带着土壤到省市果科所找专家化验、请教,专家认为项目可行,最后确定引种冬桃,为乡亲们趟一条致富路。 第二年早春,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的意见后,宋加宝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几名老党员开拖拉机到沛县以每株5元的高价引进了3000多株优质冬桃苗木,分发到各家各户,并向村民们承诺:资金由自己先行垫付,等大伙卖了冬桃再付苗木款。 就在分完苗木的当天夜里,宋加宝做了一个美丽的梦:经过几年的跨越发展,田坑村冬桃规模迅速扩大,春来桃花满山,冬到鲜桃飘香;

9、家家住洋楼,户户笑开颜 冬桃情 俗话说得好,樱桃好吃树难栽。刚开始,村民一听说栽冬桃,有的撇嘴、有的摇头、有的说风凉话,更多的是不理解。“冬天结桃,不是做梦就是糊弄咱老百姓,谁信谁吃亏!”“吃粮的田都栽树了,这是带领咱致富吗?”“没了粮食吃,让我们喝西北风!” 一时间,各种抵触甚或谩骂的言语“扑面”而来,宋加宝走家窜户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但最终只有几户免强同意栽种,大部分苗木还是被当柴火烧锅做饭了。就算同意栽种冬桃的农户也不是死心塌地用心去栽,绝大部分农户将所领的苗木栽到自家的花盆、花缸里当“盆景”,待到果真结桃时,再连盆出售;失败了,也不会给自家带来什么损失,权当“儿戏”一笑了之。 开弓没

10、有回头箭,宋加宝是铁了心要发展冬桃产业。他先动员自己的兄弟将自家缸盆里的冬桃移栽到大田里,宋加宝在林果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村西的自家自留地里不声不响精心建起了种有100多棵果树的示范园,心想的是等成功后再推而广之,让大伙受益。 宋加宝倾全家之力,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到这100多棵桃树上。虽说冬桃树适应性很强,但桃园的土层薄得可怜,一部分苗木天一旱就干死了。实在没办法,宋加宝不得不从7里外的长城村挑水浇树。虽说年轻力壮,但近几年他一直从事水果生意,很少干重活,一天三、四担水下来,全身跟散了架一样,腰酸背疼。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夜晚,妻子宋朝凤是在他不住的呻吟中熬过的。此时,风凉话又接踵而至:放着

11、好好的赚钱生意不干回家当“官”,还自找头疼栽冬桃,你自作自受吧! 但是,宋加宝不在乎这些风言风语,当初选择回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承诺不能变,既来之则安之!他依旧一门心思地浇水、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像照顾孩子一样管理桃树,生怕有一点闪失,铁了心要做出个样子。 在宋加宝的精心管护下,建桃园的第三年也就是1992年,冬桃开始大量结果,桃出奇得甜,清香甜脆、果质极佳,个大,着色又好,当年以平均每公斤1.6元的价格全部出售,亩产量达1200多公斤,收入接近2万元,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实验成功了,他高兴得几夜没睡着觉。不是因为自己首先脱贫致富了,而是为自己当初的正确选择而流下幸福的泪水,此时的宋加宝

12、也更加坚定了带领群众发展冬桃的信心。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宋加宝苦苦动员大家在大田发展冬桃的当口,他精心培育的冬桃园超过三分之二 “英年早逝”!他的心像被刀子剜了一样,原来,看到宋加宝新一轮的推广“攻势”来势凶猛,极个别顽固分子趁夜黑人静,将他精心栽植的冬桃树浇了硫酸!“太令人心疼了,我只是号召,又没强求,全凭自愿,怎么就是不理解哪?” 倔强的宋加宝依然未放弃,他先动员亲兄弟、党员干部试种,哪怕自己全家老少都给种桃户出义务工也行!就这样,在以后的两三年时间里,全村的冬桃种植面积终于发展到100多亩,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面积还是太少,不成规模,知名度小就不好销售。宋加宝看在眼

13、里,急在心里。 1994年春天,宋加宝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加上卖2头肥猪的钱,全部买了冬桃苗木,在村后规划了40多亩优质果园,并将苗木无偿分发给农户种植。这到底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但,结果更是令人失望!反对大面积发展冬桃的农户还是不在少数:农民不种粮,就是背叛老祖宗。几户意见很大的农户甚至找上家门破口大骂!更为可悲的是,一夜之间,新发展的40多亩冬桃被人拔了个精光 这个“官”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失望甚至是绝望的宋加宝不得不“离家出走”,重拾水果生意,再也不想回家、再也不想他的冬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那年冬天,田坑村的100多亩冬桃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平均每亩收桃3000多斤,产值达

14、6000多块!一亩桃园能赶上20亩粮田的收入!吃过田坑冬桃的人都说好吃,消息传到苏州,宋加宝喜出望外,百感交集,不听话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 年底,又到村两委换届。宋加宝怎么也没有想到,镇党委、政府和本村的14名党员群众代表跑到苏州,请他回家参选。想起前两次离开家乡的原因,他犹豫了,但乡情难却,大局为重,宋加宝不顾妻子的死磨硬阻,断然再次丢下顺风顺水的生意,回村高票当选了村支书。在就职大会上,宋加宝坚决地说“大伙信任我,我就对得起父老乡亲,只要村民能富起来,自己损失点,少挣点钱算什么!” 村民最信实,看到冬桃价格高、市场前景好,纷纷找到他,要求栽植冬桃。从此,宋加宝便“长”到了山间田野里:规划

15、果园,传授技术,解决浇水问题,组织销售,忙得不亦乐乎。 山岭薄地建桃园,最缺的就是水。本村没有水源地,1995年,宋加宝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部门支持,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又千方百计做通邻村工作,在长城村采取借地打井的办法,让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同时还实施管道配套工程,解决了桃树浇灌的问题,600多亩冬桃在10天左右就可以浇一遍。后来,他又多方筹资铺设了2000多米管道,在果园集中处,建了平均蓄水45立方米的蓄水池近50个;同时村里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为村民提供水泥,使每家每户都在果园里建有一个1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有效解决了果园灌溉的困难,使冬桃的品质大大增强。 灌溉条件的改善,冬桃效益的提升,使村民栽种冬桃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但困难接踵而至,村民想发展冬桃产业,没有适宜种植的土地了。宋加宝果断决定,向荒山进军,买土填石缝种植冬桃,到2023年,田坑村冬桃面积发展到3600亩,产量达到2000万斤,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8000多元,田坑一跃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冬桃种植专业村。 冬桃经 宋加宝深知村民要致富,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愁的是销路。冬桃发展起来后,他又把思路转移到如何为村民提供服务上来。 要改变过去小商小贩式零星散卖的模式,必须形成规模,提高冬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