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458026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综合能力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伶俜(lng png) 足下蹑(ni)丝履 B踯躅(zhzh) 虽与府吏要(yo)C否泰(fu) 耳著明月珰(dng)D遗施(y) 交广市鲑珍(xi)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莫令事不举(让) 便言多令才(美好)B故作不良计(故意) 大人故嫌迟(特地)C幸可广问讯(幸亏) 幸复得此妇(希望)D徒留无所施(用处) 留待作遗施(施舍)(故,仍然;幸,幸而;遗,赠送)3选择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两句( AB )A便可白公姥 B.堂上启阿母 C云有第三郎 D.幸可广问讯(“白”“启”是告诉;“云”是说;

2、“问”是打听问讯)4选择与“自名秦罗敷”中“自”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举动自专由 B.自可断来信 C.本自无教训 D.物物各自异(代词;B是副词,立即;C是本是;D助词)5.选择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 ( D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秦时明月汉时关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6.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与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C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C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是南朝的徐陵。D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官署。它收集整理的诗歌,

3、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徐陵是编者)7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C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D.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取,娶;帘,奁;藏,脏) 8.诗中极力渲染郡守家操办婚事的热闹豪华气派,其作用是什么?分析有误的一项( D ).目的是造成紧迫感,使矛盾进一步激化B.目的是与后面的悲剧结局形成强烈对比C.表现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崇高品格和坚贞不移的节操D.目的是侧面揭露郡守的剥削罪行9.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合称“_乐府双璧_”。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南朝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

4、 10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乐府”最初是汉代设置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就把一种民间流传的诗歌叫乐府诗,简称乐府。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 传统,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11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烟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12诗歌第二段,是刘兰芝向焦仲卿的长篇倾诉,对于这诗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由“十三”到“十七”年龄的列举,是古代诗歌惯用的“赋”的写法,不一定是年龄的实指。B、“织素”和“裁衣”代指女工,“箜篌”和“诗书”反映着文化,从中可表现出刘兰芝的教养。C、“守节”不同于封建

5、礼教的守节,但也表现出刘兰芝对焦仲卿唯母亲命是从的怨恨之情。D、兰芝“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的表白虽是违心之辞,但从中也可看出她所特有的刚强。C(守节指遵守府里的规矩) 13刘兰芝离开焦家时,有一段对她的外貌和装扮的铺陈描写,对这段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着意的妆束意在掩饰被休的屈辱并试图打动焦仲卿。B、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沉着,冷静和刚烈的性格。C、铺陈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显示出她被休的不合理。D、用横向、夸张的铺陈,赞美刘兰芝的“精妙世无双”。14对下面有关刘兰芝的一段语言描写,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昔作女人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线帛多,

6、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A、兰芝满怀悲愤,自责语言全是反语,用以讽刺凶恶的婆婆。B、兰芝企图于责备自己感化婆婆,以求得到破镜重圆的希望。C、兰芝语气虽然委婉,好像是自责,实际充满对被压迫的怨气。D、兰芝对婆婆的态度仍不失大度得体,其自责是出于礼节。(A用以讽刺不当;B感化婆婆不当;D纯是出于礼节不当)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618题“著我绣夹群,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再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15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排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排比和铺陈 D.比喻和

7、起兴(没起兴)16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出双”这点。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D、本想精心修饰、禁不住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通”。B(不符合刘兰芝的特点)18作者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C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D、

8、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二)认真阅读焦仲卿与焦母对话的四段诗(“府吏得闻之会不相从许!”),完成20-21题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D )A“府吏得闻之”一段,焦仲卿极力为兰芝辩白,既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又立下了白头偕老的誓言。B“阿母谓府吏”一段,焦仲卿严厉斥责、历数兰芝的种种过失,还虚拟出东家贤女诱骗儿子休妻。C“府吏长跪告”一段,焦仲卿久久跪着恳求,并且立下绝不它娶的誓言,果断地回绝了焦母那番诱哄。D“阿母得闻之”一段,面对儿子的恳请辩白,焦母勃然大怒,在痛加申斥之后,蛮横拒绝了仲卿的恳求。(A共事二三年并非新婚燕尔;B东家有贤女并非虚拟;C长跪是一

9、种跪姿,并非久久跪着)20对这四段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由诗中可看出焦仲卿忠于爱情,绝不妥协的刚强一面。B、由诗中可看出焦母蛮横霸道的性格,她既以偏见委屈儿媳,又根本不去听儿子的恳切陈情。C、焦仲卿之所以不能保护自己深爱的妻子,除了性格懦弱之外,还与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有关。D、焦母之所以能一意孤行,依丈的是封建家长制度的权威,焦母的行为具有封建时代的典型意义。(三)阅读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两段话,完成2122题“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

10、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21关于这两段诗中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A“君既若见录”,“同是被逼迫”中,“见”“被”同义。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加点词为偏义复词。C“逆以煎我怀”中的“逆”字与“难以逆料”中的“逆”同义。D“何意出此言”,“君尔妾亦然”三个加点字意思不同。22关于这两段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两段都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B、两段都诉说出刘兰芝艰难的处境。C第段中可见出刘兰芝仍有幻想,与第段不同。D第段中可见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失望,与第段不同。23下面是对孔雀东南飞首尾两段的分析,其中方框处依次选填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C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开头,运用了托物起兴的写作手法,创造了的气氛,起到了的作用。兰芝、仲卿死后合葬,坟地中松柏梧桐茂盛,鸳鸯相向夜鸣的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象征着二人的永远长青,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对青年男女的。A、缠绵悱恻、吸引读者、忠贞爱情、深深喜爱。B、悲惨凄凉、吸引读者、高贵品质、深切同情。C、缠绵悱恻、提摄全篇、忠贞爱情、深切同情。D、悲惨凄凉、提慑全篇、高贵品质、深深喜爱。三、翻译句子。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译: 2、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译: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