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解放运动探究的读后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45644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女解放运动探究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妇女解放运动探究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妇女解放运动探究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妇女解放运动探究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解放运动探究的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探究读后感妇女解放运动即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在私有制社会,争取妇女解放意味着首先要制定保障公民在种族、性别、财产上完全平等及婚姻自由的法律。社会主义时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逐步实现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平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欧美“新女性”的颓废和堕落时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女人”问题最为炙手可热的时期,女人围绕着投票权、教育权、选举权、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的权利、参加战争的权利等展开了一系

2、列斗争,她们代表了一个女性时代的来临,也预示了新的女性问题的到来。从她们身上,可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新女性必须通过斗争获得适合他们所渴望的独立教育。一、女人的声音Henry .Richardson澳亨利.查理森(Henry Richardson1870-1946)澳大利亚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莫里斯.盖斯特、成长及由幸福的澳大利亚、归途、最后的归宿组成的三部曲查理的。马奥尼的命运。19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摘要:1、没有教育平等,就没有性别平等。2、19世纪末的女性受教育只是为了适应她们在生活中的位置,很少有例外。中产阶级的女性们学习怎样做一个称职的妻子,学习经济上依赖和思

3、想上对丈夫的顺从;工人阶级的女性们则学习家庭苦役。3、妇女与教育联系的紧密性关系到她们的经济、社会及两性平等,还有她们的独立这使得关于女性教育的这场争论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非常激烈;而且,这场争论一直到20世纪末还余波未息。感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不希望女性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样一来,女性的知识就不如男人,没有知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就不多,没有知识就不能造房子,不能修路,不能讨论写作,不能讨论政治这样一来,男人就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主角,女人只是他们的附属品,得对他们言听计从,女性的地位就一直不能得到提升。这种斗争可以回溯到很久很久以前。1739年,一个匿名作者,“索菲娜在其作品女性不比男

4、性低贱中写道:因为她们在社会事务中没有一席之地,所以讨论学习对女性有无用处是非常荒谬的。想一想学习为什么对我们无用?因为我们没有参与公众事务?为什么我们没有参与公众事务?因为我们没有受教育。二、第二性西蒙.波娃法西蒙.波娃,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是二十世纪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摘要:1、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2、正是因为有真正的危险,有真正的失败,有真正的地狱般的惩罚,胜利、智慧或快乐的言浦吾才有一种意义。感想:女性之所以会处于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是因为男人拥有的经济特权,他们的社会价值、婚姻的威望,得

5、到一个男人支持的益处,这一切鼓励女人热烈地取悦男人。她们整体还处于附庸地位。因此,女人并非为其所是,而是作为男人所确定的那样认识自己和做出选择。在波娃看来,女性是作为被男人凝视的对象而存在的。她们因追求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内化了男人的要求。一旦女人追求自我,她将付出很大代价,因为这种自由受阻于整个社会。三、被建构的女性一当代社会性别理论沈奕菲中国摘要:1、“社会性别”用于表示性别之间的社会关系,用这种提法旨在说明男人和妇女主体身份特有的社会起源,它是一个强加于具有生物性别特征的身体之上的社会范畴。2、性别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权利分配的模式。3、话语系统的转化标志着社会权力关系的变化。感想:社会建构论者

6、维斯特指出:“人不是拥有性别,而是塑造性别”可见本质论强调的先天特征遇到强烈的回应。真正的性别问题的解决应该关注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条件而非先天决定。家庭、学校、社会等都是人类性别的培育场所,教育的过程就是性别建构的过程,所以教育不同性别各异。社会性别因人因时因事而变,变的是感觉不是事实,潜在的东西没变,说明妇女解放问题要予以辩证的看待。自古均由男女分工,但是以往分工的依据就是男女的生理性别,但是真正应该依据是社会性别。女子也有比男子勇敢的,男子也有比女子多情的,可见这种分工是人为的而非自然决定的。故而有女权主义哲学家巴特勒提出“表演性颠覆”的重要概念。她认为不存在性别,只存在社会性别。

7、身体先于语言而存在,男性也是女性,这是生理性别,不同的是为了区分进而文化强制产生出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伦理意义重大就是鉴于其让社会趋于和谐,人伦趋于合情合理合宜合度。有鉴于此,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继续关注和思考。四、女性的奥秘贝蒂.弗里丹美贝蒂.弗里丹(19212006)生于伊利诺伊州,1942年毕业于史密斯学院。她是全美妇女组织的一位创始人,曾领导争取平等权利修正案这场未获成功的政治斗争。摘要:1、妇女的最高价值和唯一义务是使她们自身的女性气质达到完美。2、西方文化的一大错误是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低估了这女性气质。3、女性气质是如此神秘和直觉,如此接近生命的创造和本源,以致人类的科学可能永远

8、无法理解它。感想:不论怎样特殊和不同,女性气质绝不比男人的本质低下;在某些方面或许更优越。女性的奥秘说:错误在于,往昔妇女烦恼的根源在妇女妒忌男人,妇女竭力模仿男人,而不是承认自己的本质,而女性的本质又只有在性关系的被动、男性的支配地位和有亲情养育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我想原因应该在于社会文化强迫妇女适应女性的奥秘去生活,她们只有通过丈夫和孩子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没有自主,她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丧失了自我存在,这些就是导致“无名的问题”的原因。妇女看到婚姻和母亲的身份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只要她们能高效地完成家务活,就可以到家庭之外的工作中发展她们全部的自我。五、女权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美玛

9、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年4月27日生于伦敦。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驱和启蒙思想家,她把自己看作是那些敢于走在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前面中的一员。摘要:1、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一个精辟的道理:魔鬼专找懒人共他驱使。因为一个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才能做到才尽其用:可是最初除非有某种需要驱使他,否则他是不会主动运用这些才干的,这是天然性使然。同样,一个人也只有在履行相关职责时,方能培养出美德来。2、除非妇女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立,否则就不要指望她们具有美德;而且,也不应期待她们拥有某种自然的情感,进而成为贤妻良母。如果他们完全依赖她们的丈夫,她们就会变得狡猾、卑鄙和自私。而且那些满足于这种阿谀奉承的爱

10、情的男人,是不会有什么细腻的情感的,因为爱情是买不到的:不管在什么意义上来讲,如果追求的爱情没有同样的爱情作为回报,爱情的软弱翅膀很快就会失去力量。感想:从女权辩一书中随处可见对于理性的呼唤的文字和理性至上的主张。在我看来,女权辩一书所探讨的是女性的形象问题,即女性要获得解放和自由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形象来实现,或者说妇女解放需要妇女具有哪些精神特征以及如何使其具有这些特征。在阐述她所主张的妇女形象的过程中,她时刻在对各种在她看来引导妇女进入堕落状态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设置进行批判,本书一开始几展开了对卢梭思想的批判,在随后的几章中,她接着批判的一些作家的思想,最后对当时的教育进行的批判。可以说,女权辩一书是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著作,我们在本文中对于这些批判不进行分析而只分析其中对于妇女解放问题比较具有启发性的几点内容。妇女解放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妇女解放面临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以中国的妇女解放为例,自近代一直到当前的妇女解放也一直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妇女解放也具有不同的内容,从戊戌维新开始的放足与兴女学,到民国初期的妇女参政再到95年以来人们大力提倡的赋权妇女都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段不同的解放内容。(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