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45628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学号 _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增城市中新中学七年级期中检测 语文 试卷 分数 命题人:林晓冰 审题人:彭晓兰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蟋蟀(shui)书熟滴沥(l)锲而不舍(q)B彭湃(bi)穿带哺育(f)迥乎不同(jng)C白皙(x)泛滥屏障(png)钦佩不已(qn)D踌躇(zh)弥高阻抑(y)妇儒皆知(r)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A、讪笑 斑澜 伫立 怅惘 B、幽寂 摇蓝 澎湃 鹂歌C、挪窝 躲避 叮嘱 嫉妒D、花埔 懊悔 瞬息 丑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改换之后不恰当的一项是(

2、 )(3分)A、克里米亚的局势发展表明,欧美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进退两难)B、别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去积极帮助。(冷眼旁观)C、多读书、多与有经验的人交往,有助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见风使舵)D、家庭教育中,父亲唱白脸,母亲唱红脸不是好办法。(扮坏人)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长时间盯着荧屏,容易诱发近视眼、角膜炎等。B不知道当年那么深切地伤害过他的班主任,看到这篇文章作何感想?C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D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3分)A故乡的土壤是香的。B柳条像一阵

3、烟雨似的窜出来。C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D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因为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一切艺术都具有音乐因素。音乐与建筑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英国19世纪艺术理论家佩特所说的:“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到音乐的状态。”二者一个是“听”的艺术,一个则是“看”的艺术。AB C D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他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他走进一座花坛时,一个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拦住了他。轻轻地说:“ ”在他看来,小女孩不仅呵护了一个美丽的

4、小生灵,而且关爱着自己面对的美好世界。A叔叔,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请你不要惊吓了它。B叔叔,你看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C叔叔,你喜欢蝴蝶吗?那你不要伤害那边那只蝴蝶。D叔叔,你不过去不行吗?你没有看见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30分)(一)古诗文默写与阅读(15分)8、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 )(4分)A、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洛满城。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D、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E、鸟向沿上飞,云从窗里出。F、愿弛千里足,送儿还故乡。9填补下列句子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分)(1)夜发清溪向三峡, 。(2)当窗理云鬓,

5、 。(3) ,何人不起故园情。(4)春潮带雨晚来急, 。(5)请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 , 。1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5分)(1)卒之为众人伤仲永(2)问女何所忆木兰诗(3)出门看火伴木兰诗(4)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5)见往事耳孙权劝学(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5分)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选一个来回答。(1分) 12、诗人在赴边塞安西途中跟谁相遇,说了些什么话?(2分)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10分)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6、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归来见天子/于舅家见之 B、赏赐百千强/ 发愤图强C、愿驰千里足/最爱湖东行不足 D愿驰千里足/愿为市鞍马14、翻译:(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2分)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分) 15、简答:“不用”和“愿”写出了木兰的什么高尚品质?(4分) 三、现代文阅读。(39分)(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段,完成16-20题。(18分)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

7、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

8、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

9、,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我

10、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16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7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2分)18“爸爸气急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的?(4分)19迟到事件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是什么使“我”的变化这么大?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你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是什么?(4分)20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

11、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4分)(二)阅读抬起头来做人,完成21-25题。(21分)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

12、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21、结合第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3分)22、5肯定比500小,在第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5分)23、第段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来”有什么不同之处?(6分)(提示:什么时候,表现了什么)24、文章的题目“抬起头来做人”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所蕴含的哲理。(4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