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453239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阶段之间实现适龄小朋友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然而直面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尚存在如下某些严重的问题:1、存在片面性。幼小衔接工作往往浮现“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只关注小朋友结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怀小朋友的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开发,更不关注小朋友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的培养;只关注小朋友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小朋友的心理健康。2、存在突击性。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涉及计算、看图讲述等方面,并以此为根据决定新生

2、的编班状况。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3、存在盲目超前性。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小朋友在入学后浮现这样一种状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浮现上课不用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长,“储藏知识”用完,又缺少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浮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如此做法的利弊得失,诸多教师也都懂得,但为什么还是明知故范,屡试不爽呢?教师反映这是家长的呼声是生存的需要。但是,我们注意到了家长的呼声,满足了幼儿园生存

3、的需要,与否同样也顺应了我们的第一服务对象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呢?有鉴于此,我们作了本次慈溪市农村大班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二、研究措施1、被试选用与调查措施由于我市教育管理一般分东、中、西三片来进行,而这三片的幼教现状又各有特点,所觉得了使调查成果尽量地客观、公证,我们在东、中、西区各选了一所较有代表性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请园方配合,随机发放我们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尽量地减少人为的影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是888%。参与调查家长的有效样本的构成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分布状况 基本资料 家长被试状况孩子年龄 4周岁 4-周岁 5周岁以上

4、 (n=3) (=9) (n=127)文化限度 初中及如下 高中 大专及以上 (n117) (n81) (n=2)参与爱好 乐意 无所谓 不乐意 (20) (=4)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事先联系好各幼儿园的负责人,由她们指定班级选派教师负责该园的问卷调查及回收。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研究工具及数据分析研究使用“乡镇幼儿园家长育儿观念调查”问卷(样本后附)。该问卷分为被试基本资料及核心问卷两部分。核心问卷由7题构成,涉及1题多级问题及7题半开放式问题。整套问卷中1题为单选,5题为多选。其中涉及家长培养孩子的目的指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意识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评价理念等几大块。数据解决

5、时对每个项目各项的选择状况进行汇总,以比例的方式加以计算,然后进行分析。三、研究成果与讨论1、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态度积极。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幼儿园绝大部分家长都把教育子女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如图1所示,觉得“不久乐”的占1.7,觉得“有时快乐”的占4.2%。这阐明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态度积极,能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能以平和的心态、公正的态度评价孩子。因此,她们辛苦并快乐着。同步,通过调查记录,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幼儿园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见图)。其中觉得在教育子女上应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比例率最高为52 .,觉得“家长为主教师为辅”的占3.7紧随其后,觉得完全是“家

6、长”应当肩负的占6.3。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家长觉得教育子女自己是不能袖手旁观的,应当配合教师一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45%的家长觉得自己应当成为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首当其冲的教育者。这是由于,一、自独生子女时代以来,每家每户都只生一种孩子,因此目前的家长也比三、四十年此前的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以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同步,也正是由于只有一种孩子了,许多家长对孩子身上的盼望也更高了,因此她们对孩子的教育在思想上也更注重了。二、目前国民受教育限度的普遍提高,使得家长自身素质大幅提高。她们越来越理解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于是也就越来越注重教育,并且喜欢自己也加入到教育子女的行列中来。2、 重情感、

7、能力培养的家长比率超过了重知识、技能培养的家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不久,大部分家长都能对的地结识到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中在对幼儿园教育规定的选择中,如图3所示,按家长的承认限度排序分别为孩子应当“会大胆体现自己的想法”、“喜欢上学”、“对人有礼貌”、“会穿衣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这几项的比例最低不少于5.8。而对于“100以内的数数”、“20以内的加减”和“会说简朴的英语”这几项,家长的选择率最高不超过29.7。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家长的育子理念大多是比较对的的,她们对子女的教育重点已经从老式的重知识、技能向重情感、能力转变,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引纲要(如

8、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应互相渗入,从不同的角度增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一精神也是有所呼应的。但同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家长对教幼儿识字这点呼声还是不小的,有47.3的家长选择了这项。研究者觉得,家长对“识字”活动的热衷,重要是为了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着想。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原则中对-年级的学生规定结识常用中文1600180个,其中80010个会写。如果在入小学之前,幼儿对此没有一点基本的话,的确对此后的小学学习会导致一定的负面影响。3、 对于教学更多家长关注的是显性的成果。在我们对家长教育评价观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家长仍停留在对孩子学习的显性

9、成果的评价上(见图),如孩子学习一首儿歌之后,三分之一的家长仍停留在古人学习八股文时的评价理念,关怀孩子记住了没有、会背了没有。尚有29%的家长,她们的侧重点放在孩子与否理解儿歌上。另有9.%的家长则较为关注孩子学习爱好的培养,觉得“是不是喜欢学”才是最重要的。就此,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都十分关怀,绝大部分家长都会积极关怀孩子的学习状况,但她们中的大部分家长的评价观念还较为老式,习惯直接以“会”和“不会”论英雄。但是,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她们的教育观念也正由老式的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向目前的重情感、爱好的激发转变。4、 家长对进行识字、拼音、加减法教学的呼声普遍较高。拼音教学

10、原本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但家长对这点态度较为一致,觉得幼儿园阶段对拼音“应当教”和“提前学一点总比不学好”的家长占653%(见图5)。故意向让孩子学,但但愿能找好的教师的,也占8.9%。由此可见,8以上的家长但愿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学拼音。并且问及“如果其她幼儿园里正在进行识字、拼音、加减法的教学,你会如何做时”,如图所示,有702%的家长给于了肯定的回答,也规定上,并且其中18.9%的家长甚至觉得“不管其她幼儿园有无都会规定本园进行”。研究者觉得农村家长对拼音等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如此强烈的需要,但愿孩子能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接触部分小学学习内容,这也许是由于:一、目前的家长普遍存

11、在“望子成龙”的思想,因此,但愿孩子一进小学就能胜人一筹,以小学里的考试分数来证明自己的孩子是很棒的;二、是大环境所至,由于不少幼儿园都在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因此这些不正常现象反而成了正常的,有些家长觉得别人的孩子在学,而自己的孩子不学的话,此后的学习就会慢人家一拍。 5、 对与否提早让孩子进入小学大部分家长能客观地考虑。本次调查还波及到“家长对提早一年让孩子读小学”的意向问题,如图7所示,94%的家长比较客观,觉得会视孩子的发展而定,也有22%的家长表达去读,更有0的家长想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而定。之因此大部分家长态度客观,也许是出于两层因素的考虑,其一是由于,她们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注重,觉得应当

12、走一步看一步,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特别是面对孩子学习生涯的第一种转折点,切不能随心所欲。其二是由于,家长们也许觉得小学这道门槛实在太高,孩子的能力与否一下子跟得上应从长计议。其中那.的家长,则是农村家长的另一种典型,上学得算算孩子的生辰八字,不对的话还会想尽措施在适合孩子八字的时段让孩子去小学先坐上几天。四、研究结论与建议、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师资培训,严堵幼儿园教育日趋严重的小学化之风。 幼儿自有幼儿的年龄特点,此特点决定了幼儿阶段适合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这在纲要有明确的规定。做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事,“拔苗助长”只能是逞一时之快。并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对这一现象三令五申过。因此,目前部

13、分幼儿园严重小学化教学是错误的,必须纠正的。小学教师之因此抱怨幼儿一进小学这个不适应、那个不行,很大因素是我们培养的小朋友在学习能力和习惯上还存在问题,我们不能拆东墙补西墙,觉得,临时性地让孩子在小学开始阶段孩子在学习上适应了就算过关了,其实正如纲要中所强调的,幼儿教育是基本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为人毕生的发展打基本的,幼儿入小学之后在高段后学习开始不适应的状况有很大部分因素也是我们目前错误的幼小衔接做法所导致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当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症结,把大班幼儿教育重点放在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上,努力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扎夯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2

14、、加强与小学教师的交流,努力变化目前的“一头热”现象。 一方面,幼小衔接工作是陪伴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段路,因此这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的职责,两者缺一不可。但事实上,这项工作始终具有单项性,不可回避的是小学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两者之间也缺少沟通和交流。在许多衔接问题上,例如孩子在拼音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也许就会有小学教师说:“是幼儿园教师教得不好,教得不对,我们要帮孩子改起来比没学过的还要累。”的确,幼儿园教师在这方面的确做得不够好,因素是她们主线没有受过此方面的正规培训,而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幼儿园规程等众多幼教法规文献来看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确是主线不需要学这些。但即便使幼儿园

15、教师不会教,教得不好,对于这一点却也未曾见有哪位小学教师站出来仗义执言说,幼儿园里主线不用教,这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任务。再者,有部分学校习惯对初入学的幼儿进行测试,以此作为给孩子分班以及评价幼儿园教学质量优劣的原则。难道幼儿的评价是可以简朴的量化的吗?试问小学教师对自己出的测试题的科学性又能打几分呢?为此,研究者建议部分乡镇小学应根据小学课程原则、教师的实际经验、特别是被试者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来考虑与否应当对初入学的小朋友进行测试?如果必须测,那又究竟应当如何测? 3、加强对家长的有关宣传,积极提高家长的家教理念。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农村幼儿的家长教育理念还是基本对的的,她们之因此但愿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